《会计基础》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适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①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②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③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的计量单位有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货币计量。

④会计具有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
⑤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2、西周时期产生了会计一词,古籍记载“总和算之为会,零星算之为计”,简称会计。

近代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薄记论”的问世为标志,其中来自于意大利的“卢卡·帕乔利”被称为会计之父。

3、会计按报告对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4、会计对象:①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③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5、资金是企业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资金运动是资金的形成变化和位置移动,它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与资金的退出。

6、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主要包括:
6.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6.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7、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
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物定主体的经济
会计核算(反映)概念
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
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是第一职能、首要职能,最基本的职能。

4个环节确认(定性)——计量(定量)——记录(记载的过程)——报告(结果)3项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会计监督概念
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
真实
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控制)全面监督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监督体系三位一体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
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1
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8、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
款项: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存款等;
有价证券:股票、国库券、企业债券

流动性最强的资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存货: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
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
设施、运输工具
大多数都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生

设备和生产资料等,价值一般比较大,在企

的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

3、资本、基金的发生和结算
预付账款、应收款项属于债权,预收
账款、应付款项属于债务
涉及企业与其他企业以及企业与其他有关方

的经济利益,关系到企业自身的资金周转,

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资本、基金的增减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
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政策性强,一般都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
同、
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资本的增减,

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

据。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有税的计算和缴
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涉及企业所有者、国家等方面的利益关

7、其他事项
9、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
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会计方法体系中会计核算方法)。

10、会计循环
10.1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等环节组成
10.2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登记会计
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人必然是一个会计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11、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并按期折旧,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使用)
会计分期——时间范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
货币计量——统计计量单位,(记账本位币可以是人民币或某种外币,但会计报表必须为人民
币)
12、权责发生制(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企业
收付实现制(收到或支付现金)行政单位、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
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比较复杂,但可以正确地反映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合理计算出当期损益,
因而适用于企业。

收付实现制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便于量入为出,会计核算简单,但不同的时期缺
乏可比性,因而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2
13、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等
1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要求解析备注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
可靠性认、计量与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
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企业发生多少费用应实报多少

用等
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
相关性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
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
比如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利

的分配等
作出预测。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简明扼要,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比如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

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
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
可比。

(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
时期
(2)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
企业
实质重于形势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
律形式为依据。

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购协议。

即交易的实质不仅要合理,而

还是合法的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
事项。

比如企业对外提供提保,以及

外转让股权等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
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对因

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法等
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企业每月应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
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当及时结账工、每月及时申报

税,每月及时对因定资产计提


15、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内容备注
1、财务会计
报告目标
23、会计基本
假设、会计基


14、基本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会计要至
少分类及其确
认、计量原则会
6200711、财
务会计报告年
月日起在上计
1、一般业务
准则

2、具体准则
2、特殊业务
准则

3、报告类准

3、应用指南
4、解释公告
小企业
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2013年1月1日施行
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特点:1、要求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
2013年1月1日各级各
会计准则2、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
类事业单位施行
3
入、支出(或费用)五类;
3、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
出表(或收入费用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会计要素
分类资金的运动状态解析指标财务报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财务状况时点指标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利润动态经营成果时期指标利润表
2、会计要素的定义
要素定义分类特征条件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
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
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资源。

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资源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

利益
1、与该资源有关的
经济
利益很可能流入企

2、该资源的成本或
者价
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
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
时义务。

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

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出企业
1、与该义务有关的
经济
利益很可能流出企

2、未来流出的经济
利益
的金额能够可靠地
计量
指企
业资
产扣
除负
债后
实收
资本
所有
由所
有者
享有
的剩
余权
资本
公积者权
益。

所者
权益
又称
股东
盈余
公积益
权益
未分
配利
润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

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
有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

有的负责后,所有者权益才返
还给所有者
3、所者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

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
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
债、收入、费用等其他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
量。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
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1、按主次:主营业务收
入、其他业务收入。

2、按性质:销售商品收
入、提供劳务收入、让
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成的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


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酱无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与收入相关的经
济利
益应当很可能流入
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
业的
结果会导致资产的
增加
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扩
额能
够可靠计量。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费用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
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总流出。

按与收入的配比关系: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
本)、生产费用按其经

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

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生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

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1、与费用相关的经
济利
益应当很可流出企
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
业的
结果会导致资产的
减少
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
额能
够可靠计量。

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
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
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
净利润
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
之,表明企业所有者权僧会减
少。

利润反映收入利润
减去
费用损失后的净额
3、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用原则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或
其他等价物。

不考虑随后市场价
格变动
期本计量属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按照当前市场条件,再
来购买同样一项物品的金额
现在时点成本盘盈固定资产
4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
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不考虑资金时间价

存货减值
现值将来金额折现率、时间价值。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
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
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不公允的除外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

金融资产
4、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概括描述了企业从成立和发展一系列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会计第一等(基本等式)1、反映了企业某一会计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是
会计第二等式
2、反映企业资金运动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是企业资产运动的又称静态会计等式动态,又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3、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复式记账的基本依据3、编制企业利润表的基础依据,实际工作中,收入减去
费用,并经过相关利得和损失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5、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
资产=权益资产=非所有者求偿权+所有者求偿权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6、经济业务对会计等的影响
分类解析记忆法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如:从银行提现同类项此增彼减,结果对等式无影响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如:向银行借长期借款两项同增,结果对等无影响
一资产增加,一项所有权益等额增加如:股东用货币投资两项同增,结果对等无影响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如:偿还银行借款两项同减,结果对等无影响
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如:股东退股两项同减,结果对等无影响
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如:发行到期的债券转为资本两项此减彼增,结果对等无影响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如:年底公司分工同类项此增彼减,结果对等式影响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如:借新债还旧债同类项此增彼减,结果对等式影响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同类项此增彼减,结果对等式影响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与提供会计信
息的基础会对象与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第一层次资金运动
第二层次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总账科目
第三层交会计科目明细科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资产类科目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
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固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股权投资等
属资产要

负债类科目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
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属负债要

所有者权益反映资本科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属所有者权益要类科目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素,利润要素成本类科目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属资产要素
5
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劳务成本
损益类科目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属收入、费用要反映费用的科目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等素
3、会计科目的设置
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应用遵循三个原则,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半会计科目。

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2、相关性原则(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3、实用性原则(满足企业需要)
4、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与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一)账户的分类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类别明细备注
流动性资产账户
资产类账户非流动性资产账户
备抵账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流动性负债账户
负债类账户非流动性负债账户
共同类账户资产类账户与负债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账户所有的所有者权益科目实收资本等
成本类账户所有的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等
损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主营业务收入等费用类账户管理费用等
(2)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5、账户的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

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其关系是: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机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
4、摘要
5、金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

凭证字号摘要增加额减少额余额
月日
7、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
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第四章会计记账方法
1、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的区别
记账方法定义不同优点缺点具体分类
单式记账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

只账手续简单1、不能反映账户
6
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之间的来龙去脉
方法。

2、不便于检查与
记录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1、能反映账户之间1、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相等的金额在若干个账户中进
行登记,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增
的来龙去脉
2、能进行试算平
记账手续比较复

(我国采用)
2、增减房账
法减变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衡,便于查账与对账3、收付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边称为借方,右边称为贷方,一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登记“减少数”,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还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与所记录经济内容的性质。

“借”和“贷”所表示增减的含义
账户类别借贷期末余额
资产类账户+—一般在借方
成本类账户+—一般无余额,如有余额一定在借方
费用类账户+—一般无余额
资产类备抵账户—+一般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一般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一般在贷方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类备低账户+—一般在借方
收入类账—+一定无余额
“借”与贷“所涉及到的重要公式
类别重要公式
资产类账户资产的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增加发生额—本期贷方减少发生额
资产类备抵账户资产的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发生额
成本类账户成本的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增加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减少发生额
费用类账户费用类的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增加发生额—本期贷方减少发生额
负债类账户负债的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发生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的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发生额收入类账户收入类的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发生额—本期借方减少发生额
3、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采用借贷记账法对每笔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时,相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2)会计分录简称: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及期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为:1、借贷方向;2、对应的会计科目;3、借贷金额。

即: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3)会行分录的分类
会行分录按照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5、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试分类公式依据
7
算平发生额试
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余额试算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法的恒等关系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平衡无法检查出的错误: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会计科目;④颠倒记账方向;⑤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中,多记少记偶然相等;⑥会计科目准确,借贷双方同时多记或少记。

不平肯定错,平了未必对。

试算平衡表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借方贷方借方贷方借方贷方
合计
第五章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借贷记账法下账务处理的主要内容
序号账务处理的主要内容资金运动的表现形式
1资金筹集业务的账务处理资金的筹集
2固定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3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
4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5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6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
7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资金的退出
二、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2)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
1、企业接受股东的投资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原村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原村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取得时
2、计息时:
3、到期还本付息时:
2、短期负债筹资业务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借: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长期借款
到期一次还本分期计息一次付息的长期借款
3、长期负债筹资业务(1)取得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本金
2、分期计息时
借: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制造
费用/在建工程
贷:应会利

3、分期付息时
1、(1)取得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本金
2、分期计算时
借: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制造
费用/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