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专考经义和时务 策;整顿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设专门学 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是举,破格用人。
(3)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有助于变法人 才的培养;强化经学,也加强了对士. (1) 思想:理财关键在人;开辟新财源,以增加国 家财政税收;理财要得当,得法。
4.(1)原因:冯太后执政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孝 文帝个人的勤勉与孝谨;北魏恢复和发展经 济、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 (2)执政方式:勤于政事,坚持不懈;轻徭薄赋, 爱惜民力;征巡天下,严格执法。
5.(1)拓跋民族相对落后,而汉族文明相对进步;本 民族善于学习的传统和成功经验;顺应历史潮流,稳 固统治的需要。
8.(1)原因:改革以维护宋氏利益集团的眼前利益为出发 点,因而急功近利;改革措施违背了公正和人权的原则, 百姓没有从中受益。
(2) 示例一:材料观点有失偏颇。其主要从现代政治理论 和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证,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和条件,是不客观的。 示例二:材料观点正确合理。“王安石变法”本质. 上是为 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变法本身也在王安石 死后被逐渐废除,没有起到挽救宋氏政权,改变宋朝 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王安石变;法”是失败的。
(2)学习并提倡汉族王朝的礼仪;仿照建立汉人的官 制;继承并推广儒学。
(3)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在黄河流 域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实现 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6. (1)不足:学校废弛,徒具空名;教学内容脱离 实际,学非所用;培养之人.难堪大用。
(2)原则:学用一致;教育应为政治服务。
1. (1) 作用:其一,废井田、开阡陌,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形 成;其二,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使民富国 强;其三,《农爵论》 奖励农耕,激发农人勤奋耕耘,稳定 财源;其四《军功论》奖励军功,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 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其五,《郡县论》 推行郡县制,使 全国治权一统;其六, 《连坐论》,推行保甲、连坐法,使 民众怯于私斗犯罪;其七,《度量衡论》统一-度量衡,杜绝 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其八,《官制论》 有利于政 治集权;其九《齐俗论》有利于移风易俗。(任答其中三个 方面即可) (2)原因:顺应了私有制发展、加强君主集权与历史统- -的 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等等。
(2) 分歧:司马光,节省国库开支,取消赈灾和礼仪 性的赏赐;认为理财实为搜刮民财。王安石理财不是 要节俭开支,而是要开辟财源;国库征收与不增加民 赋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效果: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财政收入有了明 显的增加,-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但同时 也出现了司马光所说的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2.(1)指导思想:法治高于德治;强化中央集权; 重农重战;重视社会控制。(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作用:重新整合国内各阶层,加强了对民众 的控制;摧毁旧的贵族政治,适应君主集权与 国家统一.的大趋势,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3.(1)特点:救助对象为社会弱势群体,包括贫民、 孤贫(孤苦贫寒)、贫老和“不能自存者”;救助方 式多样,如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辅以监 督措施,分遣使者循行州郡,亲自询问百姓疾苦。 (2)政治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缓解百姓疾苦, 起到了安定百姓生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争取 了人心,赢得更多人对社会改革的支持和拥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