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10g,桂枝10g,细辛6g,干姜6g,白芍10g,炙甘草10g, 五味子10g,半夏15g,生石膏45g 。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 增细辛、干姜为10g,减生石膏为30g,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 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续服12剂症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5
体会:咳嗽主因痰饮 治当温化降逆
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 而引起。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 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 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果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 多有捷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7
李某,男,63岁。 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 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 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 有一斤多了。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 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4
黄某,女,38岁。 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 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 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陈皮15g,杏仁10g, 桔梗10g,生姜15g。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
概念
一、咳嗽:中医学中是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大致相当于现 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
二、经方:(广义)指宋元以前的方剂,及宋元以后纳入经方医学体系 的方剂。(狭义)指《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方剂。一般说到经方,大 多是指狭义的经方。
柴胡10g,党参10g,半夏10g,黄芩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生姜10g,桔梗6g,白芍6g。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上方去白芍,加枳实6g、生龙牡各 12g,服六剂后两胁胀满消。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1
分析:咳定时作、两胁胀满、恶心、咽干,少阳证具,说明此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0
何某,女,34岁。
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 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上月曾在某中医院服中 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 前胡等)皆未见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
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有肺结核病史。取小柴 胡汤加减:
分析:无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脉浮等表现,病不在表。辨证
为太阴病、痰饮犯肺。治宜温化痰饮、肃降肺气,取半夏厚朴汤 加减。表证不明显,故减苏叶 ,加苏子化痰降气、桔梗袪痰、陈 皮化痰理气、杏仁止咳。
如表证明显者,可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 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 辛夏杏汤。
咳嗽之邪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也说明长期咳 嗽,胃气及卫气虚,只用宣肺化痰药不能有效驱除外邪,此时 必用党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以补中强卫,才能驱邪于 外,邪去则咳自止 。
体会:宣肺化痰皆无效 和解少阳建奇功
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 法。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 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 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 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
8
分析:患者服用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说明药不对证。背恶寒、
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 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 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 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 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 上热以除其标 。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2
一、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
1、半夏厚朴汤
5、麻杏苡甘汤
2、小青龙汤
6、小陷胸汤
3、小柴胡汤
7、麦门冬汤
4、麻杏石甘汤
8、理中汤
二、应用经方的思路
1、明辨六经,顾及兼证(水湿痰饮、瘀血、食积等) 2、方证对应,重视两本(先天、后天) 3、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3
半夏厚朴汤
6
小青龙汤
一、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g,五味子 15g,半夏15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太阴同病(表阳证合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解表化痰。 四、方证: 1、咳喘,痰液呈水样或粘液样,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涕; 2、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 咳喘时可出汗; 3、苔白滑。 五、病案举例:
体会:痰饮郁久常化热 真寒假热要认清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 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9
小柴胡汤
一、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15g,炙甘草9g,生姜 9g,大枣4枚。 二、六经八纲归属: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 三、功效:和解少阳。 四、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 五、病案举例:
一、组成:半夏15g,厚朴9g ,茯苓12g,苏叶6g,生姜15g 。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阴病(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降气化痰兼解表。 四、方证: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五、病案举例: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2
麻杏石甘汤
一、组成:麻黄12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45 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阳证)。 三、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证: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至气急鼻扇,胸闷; 3、舌苔薄腻较干,脉滑数。 五、病案举例: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 增细辛、干姜为10g,减生石膏为30g,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 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续服12剂症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5
体会:咳嗽主因痰饮 治当温化降逆
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 而引起。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 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 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果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 多有捷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7
李某,男,63岁。 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 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 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 有一斤多了。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 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4
黄某,女,38岁。 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 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 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2g,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陈皮15g,杏仁10g, 桔梗10g,生姜15g。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咳嗽的经方治疗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
概念
一、咳嗽:中医学中是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大致相当于现 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 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
二、经方:(广义)指宋元以前的方剂,及宋元以后纳入经方医学体系 的方剂。(狭义)指《伤寒杂病论》所载的方剂。一般说到经方,大 多是指狭义的经方。
柴胡10g,党参10g,半夏10g,黄芩10g,大枣4枚,炙甘草6g, 生姜10g,桔梗6g,白芍6g。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上方去白芍,加枳实6g、生龙牡各 12g,服六剂后两胁胀满消。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消。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1
分析:咳定时作、两胁胀满、恶心、咽干,少阳证具,说明此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0
何某,女,34岁。
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 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上月曾在某中医院服中 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 前胡等)皆未见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
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有肺结核病史。取小柴 胡汤加减:
分析:无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脉浮等表现,病不在表。辨证
为太阴病、痰饮犯肺。治宜温化痰饮、肃降肺气,取半夏厚朴汤 加减。表证不明显,故减苏叶 ,加苏子化痰降气、桔梗袪痰、陈 皮化痰理气、杏仁止咳。
如表证明显者,可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 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 辛夏杏汤。
咳嗽之邪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也说明长期咳 嗽,胃气及卫气虚,只用宣肺化痰药不能有效驱除外邪,此时 必用党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以补中强卫,才能驱邪于 外,邪去则咳自止 。
体会:宣肺化痰皆无效 和解少阳建奇功
咳嗽多因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因此治疗宣肺化痰是其大 法。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如人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 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有一些咳嗽患者,病邪既不在表也不 在里,而是在半表半里,这种咳嗽如用宣肺化痰、解表化饮法 治疗,当然不能见效,而应用和解少阳的方法,却能很快治愈。
8
分析:患者服用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说明药不对证。背恶寒、
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 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 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 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 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 上热以除其标 。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2
一、 治疗咳嗽的常用经方
1、半夏厚朴汤
5、麻杏苡甘汤
2、小青龙汤
6、小陷胸汤
3、小柴胡汤
7、麦门冬汤
4、麻杏石甘汤
8、理中汤
二、应用经方的思路
1、明辨六经,顾及兼证(水湿痰饮、瘀血、食积等) 2、方证对应,重视两本(先天、后天) 3、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3
半夏厚朴汤
6
小青龙汤
一、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g,五味子 15g,半夏15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太阴同病(表阳证合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解表化痰。 四、方证: 1、咳喘,痰液呈水样或粘液样,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涕; 2、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 咳喘时可出汗; 3、苔白滑。 五、病案举例:
体会:痰饮郁久常化热 真寒假热要认清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 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9
小柴胡汤
一、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15g,炙甘草9g,生姜 9g,大枣4枚。 二、六经八纲归属: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 三、功效:和解少阳。 四、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 五、病案举例:
一、组成:半夏15g,厚朴9g ,茯苓12g,苏叶6g,生姜15g 。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阴病(里阴虚寒证)夹痰饮。 三、功效:降气化痰兼解表。 四、方证: 1、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 2、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3、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粘腻。 五、病案举例:
医学咳嗽的经方治疗
12
麻杏石甘汤
一、组成:麻黄12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45 g。 二、六经八纲归属:太阳阳明合病(表里阳证)。 三、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四、方证: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至气急鼻扇,胸闷; 3、舌苔薄腻较干,脉滑数。 五、病案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