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读书报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有感
最近,在接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时,在老师的倡导下,我怀着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敬仰之情,理性地阅读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李君如编),对毛泽东有了新的认识: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共分八章, 加一引论。
如作者所言:这部著作是“以专题为中心, 以事实为依据, 以历史为线索, 研究毛泽东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
八个专题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读后使人清楚感受到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当然, 使我印象较深的不只是这部著作体现的文笔流畅, 资料翔实而丰富, 还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 作者在研究中贯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 对毛泽东同
志的生平以及思想观点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都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 加以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 而不是根据臆断, 推论乃至个人好恶去随意解释历史和历史事件。
同时也杜绝了专门嗜谈历史伟人的轶文趣事来吸引读者,增加可读性, 相反作者始终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材料, 从中引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二, 作者在研究中也贯彻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相结合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作为当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他的生平实践和思想是极其丰富而深刻的。
从作者研究的成果看, 对毛泽东及其思想作了相当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 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堆积一些资料。
而且, 作者极为自然地运用大量资料, 并经过分析提出自
己的认识和见解, 反映了作者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比如作者一反常人之成见, 指出今天十分热门的“新技术革命”问题, 毛泽东在50年代已经提出。
但是毛泽东却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毛泽东的失误不在于他不了解这一世界潮流, 而在于他急于求成而违背了新技
术革命发展的规律。
对“大跃进”问题、“发展商品生产”问题“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等等,作者都依据资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三, 作者在研究中贯彻了总结过去,着眼未来的进取精神。
研
究过去是为了现在和将来。
四十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国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日益兴旺发达
的历史。
但是,其间也包含着成功与失误, 喜悦和痛苦, 经验和教训。
这是我们建设中国、发展中国所取得的胜利和付出的代价。
只有很好地利用历史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认真地加以研究总结, 才能在今
后的历史实践中做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才能有效地
鼓舞千百万人民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 去建设具有我们民族特色
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作者在书中构思的专题, 综合观之, 正好体现了立意探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心,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
总之, 正如古人所云:“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 事莫大
于无悔”。
对毛泽东这位正面领导历史潮流的伟大人物的研究,当必
有科学的态度, 而不必苛求历史人物。
同样, 对《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这部著作,我们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而不必苛求书中的某些
不足, 因为, 具有这样重大意义的课题研究, 决非靠一本著作能穷
尽的,它需要全社会理论界的关注和支持, 需要更多的同志付之辛劳,
而李君如同志以此成果奉献之,只是迈出了最初的一步。
我想,毛泽东同志一生的革命实践以及他探索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 不仅是我们党的最宝贵的财富, 而且也始终是理论研究工作的宝贵财富。
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一生, 研究毛泽东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 不只是为了总结已过去了的奋斗历史, 而是为了寻求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
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后乃至未来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