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6.黄土高原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C )
A. 内力作用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流水侵蚀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完成7~8题。
C 7. 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
4.图中代表岩浆岩的字母为
A.a
B.b
C.c
(C)
D.d
5.图中④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
B.重熔再生
(B)
C.外力作用
D.冷却凝固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6~7题。
喷出岩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6.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为变质岩
(A )
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
特征是__干__旱__少__雨____。 (3)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D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
布在__青___藏__高__原___(地形区)。 (4) 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B___图,该地貌名称叫
河___口__三__角__洲____。
2. 地表形态塑造的存在基础: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
问题导学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1221.9.12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2:27:1812:27:1812:279/12/2021 12:27:18 PM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2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 能够根据相关图示判断岩石类型及作用力。
温故知新
风化作用与地貌
在_温__度__、__水___、__生__物__等的影响下,岩石被破坏成_松__散__物___质__堆积 在原地,形成风化地貌,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温度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 水的冻融使岩石崩解破碎 根劈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D. _重__熔__再___生_____________
提示: 1.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三类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
作用成为新的岩浆。 2.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3. 沉积岩:三类岩石都可经过外力作用生成沉积岩。 4. 变质岩:三类岩石都可经过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
知识拓展
3. 变质岩: ——内力作用
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_温__度__和__压__力__下发生_变__质__作用形成
点拨精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物
固结成岩
地壳运动 侵入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冷却凝固
软流层
点拨精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岩
变质作用
沉积物
(1) 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
沉积岩 (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 图中各箭头代表的含义:
AD
CB
A. _冷__却__凝__固______________
岩浆
D
B. _外__力__作__用__(___变__质__作__用___) 变质岩 (沉积岩) C. _变__质__作___用_(___外__力__作__用___)
D.c为岩浆
7. 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D )
A.⑤是外力作用
B.⑥是变质作用
C.③是重熔再生作用
D.①是冷却凝固作用
当堂检测
1. 在沙漠地区常常可见到风蚀洼地、风蚀柱等地表形态,其形成
的主导作用是
( D)
A.风化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在各种侵蚀作用中,干旱地区表现最强烈的是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外力 地球外部 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奠定基本格局 使地表高低不平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平缓
同时进行
问题导学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岩石圈:
_地__壳__和_上__地__幔___顶__部__(_软__流__层___以__上__)__,由坚硬的_岩__石__组成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岩
重熔 再生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岩浆
提示: 1.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三类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
作用成为新的岩浆。 2.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3. 沉积岩:三类岩石都可经过外力作用生成沉积岩。 4. 变质岩:三类岩石都可经过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
当堂检测
岩浆岩
B CD
C.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D 8. 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9.读“地表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A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峡___谷__。 (2)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C___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1221.9.1212:27:1812:27:18September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下午12时27分18秒12:27:1821.9.12
D. 地幔
(D)
C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题。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
B 3.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图中的哪一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有关(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读图回答4~5题。 变质岩(沉积岩)
堆积 冰碛丘陵、冰碛平原
(冰川分布) 高山、高纬
侵蚀 岩石海岸:海蚀柱、海蚀崖 波浪
堆积 沙质海岸:沙滩
滨海地带
江心洲(沙洲)——流水堆积地貌 缓坡为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地貌
温故知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互关系
地球内部
内力 作用
放射性元素衰 变产生的热能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9.1212:27:1812:27Sep-2112-Sep-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12:27:1812:27:1812:27Sunday, September 12, 2021
风化碎屑
温故知新
侵蚀、堆积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举例
分布地区
风力 流水
侵蚀 堆积 侵蚀 堆积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 黄土高原:黄土堆积
干旱、半干旱
峡谷(“V”型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湿润、半湿润
沙洲、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侵蚀 角峰、冰斗、刃脊、“U”型谷 冰川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下午12时27分21.9.1212:27September 12,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12时27分18秒12:27:1812 September 2021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岩层),可能含有化石
地球历史的书页
知识拓展
变质岩
——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
课堂小结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相互转化
当堂检测 读图,完成1~2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2时27分18秒下午12时27分12:27:1821.9.12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问题导学
阅读课本72页(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图4.8,回答:
玄武岩(喷出岩) 花岗岩(侵入岩)
岩浆岩:(火成岩)
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典型岩石:
1. 花岗岩(侵入岩)
• 岩性坚硬致密 • 建筑装饰材料 • 黄山、华山、衡山等都
是花岗岩分布区
岩浆 岩浆岩生成示意
2. 玄武岩(喷出岩)
• 流纹、气孔构造明显 • 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
花玄岗武岩板材
知识拓展
沉积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1. 岩浆岩: ——内力作用
_岩__浆___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后,_冷__却__凝__固___形成
2. 沉积岩: ——外力作用
裸露地表的岩石被破坏形成_碎__屑__物__质___;——风化、侵蚀 碎___屑__物__质__被搬运后沉积下来形成_沉__积___物__;——搬运、堆积 沉___积__物__经过_固__结__成___岩__作用形成岩石。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 B)
3. 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
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B)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4.下列地表形态中,由外力起主导作用形成的是
( A)
A.长江三角洲
B.青藏高原
C.横断山脉
D.台湾海峡
5.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地质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