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03)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三)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限时:40分钟)
|基础达标|
1.[2018·湘潭]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在显微镜视野内只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
为了能让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更明显,此时可()
A.改用凹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C.改用凹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2.[2018·娄底]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3.[2019·绵阳]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课上,某些同学对调节镜筒进行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会使镜筒快速升降
C.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
D.镜筒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物镜和玻片的距离
4.[2019·衢州]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下列镜头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最大的是()
A.目镜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10×
5.[2019·衡阳]图K3-1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细胞图像,若要把该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移动()
图K3-1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6.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
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像是“b”,请问玻片上应为()
A.q
B.b
C.p
D.d
7.[2018·广东]使用显微镜时,可用图K3-2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图K3-2
A.装片、目镜
B.装片、装片
C.目镜、目镜
D.目镜、装片
8.[2019·临沂]图K3-3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图K3-3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9.[2019·绵阳]小张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对细胞染色,为了让碘液浸润标本全部,图K3-4所示操作正确的是()
图K3-4
10.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图K3-5所示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图K3-5
A.图甲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图乙物像清晰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图丁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11.[2019·滨州]如图K3-6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
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的步骤分别是()
图K3-6
A.④②①③①
B.④②①③②
C.③④②①①
D.③④②①②
12.[2019·南充]如图K3-7是显微镜结构图,下表是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请据图回答:
图K3-7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在表中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第组。
(2)若在视野内看到了“N”,则玻片标本上的原图是。
(3)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填“平面镜”或“凹面镜”)来对光。
(4)制作人血临时涂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观察人血涂片时,想让观察到的血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能力提升|
13.[2019·东营]如图K3-8为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永久装片时所看到的物像,若要观察根毛的结构,应如何移动装片()
图K3-8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14.如图K3-9所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K3-9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可及时发现物像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④上升镜筒时,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寻找物像
15.使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
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出现图K3-10中甲和乙两个视野。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K3-10
A.如果目镜一样,物镜甲比物镜乙短
B.如果物镜一样,目镜甲比目镜乙短
C.图甲视野比图乙视野亮度大
D.图甲视野比图乙视野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
16.[2019·枣庄]如图K3-11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⑥向上方移动装片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图K3-11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17.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图K3-12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敏注视物镜镜头,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3 cm时停止下降镜筒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是操作不当造成的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8.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放大仪器。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逆时针
B.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应转动转换器,并微调粗准焦螺旋
C.制作叶切片、人血涂片用于临时观察,都进行了染色步骤,观察效果更好
D.擦拭目镜和物镜上的污物,应用洁净的纱布轻轻擦拭,以免划伤镜头
19.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20.[2019·南通]如图K3-13是小伟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时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图K3-13
(1)由视野①→②应调节,由视野②→③应调节。
(2)要将视野③中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涂片向方移动。
若此时目镜为10×,物镜为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3)通过观察可见,血细胞包括[A]、[B]白细胞和血小板。
【参考答案】
1.B[解析]因为液泡里主要是细胞液,颜色较浅。
要看清液泡需要调低光线强度,因此应改用平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2.D[解析]物像不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物像偏右下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反光。
3.D[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使镜筒缓缓下降。
4.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较多。
5.B
6.A
7.A[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根据污点是否随之移动,来判断污点的位置。
8.C
9.A[解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
“染”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10.C[解析]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可能变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物像中的黑圈为气泡。
11.A[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题目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滴清水、②取材、①盖上盖玻片、③染色,其中①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
12.(1) 1(2)N(3)凹面镜(4)生理盐水
④转换器
13.A[解析] 根尖的结构,自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示结构没有成熟区,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显微镜下成倒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想观察到根毛,像要向下方移动,则装片应向上方移动。
14.D[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用显微镜观察汉字“上”时,看到的物像是“”。
下降镜筒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止压碎玻片损伤物镜。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上升镜筒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5.B[解析]图甲和图乙相比,图甲的放大倍数比图乙更大。
物镜越长,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量越少,视野越暗;物镜越短,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数量越多,视野越亮。
16.A[解析]从图甲转为图乙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7.C18.A19.D
20.(1)反光镜(或遮光器,或凹面镜,或大光圈)
细准焦螺旋
(2)左下100倍(3)红细胞
[解析]视野由①→②,由暗到亮,此时应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或凹面镜,或大光圈)。
视野由②→③物像变清晰了,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下物体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将视野③中的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所以应将临时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血细胞包括[A]红细胞、[B]白细胞和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