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乐器学研究新方法、反思并重构乐器之存在——“乐器学研究的挑战与转机”乐器学国际研讨会及专题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哲学本 质主义 观上 反思 “ 究 主体 ” 研 如何 通过 “ 他我” At g) 建构 自我 ( g ) ( lr o来 eE E o 学者
收稿 日期 :2 0 06—1 0—1 5
作者简介 :黄婉( 9 3一) 女 , 17 , 上海音 乐学院硕士研 究生( 上海 2 0 3 ) 00 1 。
本 文将通过三大板块 :会议 全景” “ “ 、 反思
20 0 6年 9月 2 2日 ~2 3日, 由上海 高校音 乐人类 学 E一 研究院主办的乐器学 国际研讨 会 在上海音乐学 院隆重召开 。此次研讨会探 索的 主要议题 是 “ 乐器研 究 的挑战 与转 机 ( 当代 乐 器学研 究 的新 方法 ) 。此次 会议 召集 的动 力 ” 来 源于学界对 于当前乐器学研究 中遭遇 了理论 与方 法上 的无 法突破 的瓶 颈 , 学界认 为对 于当 代乐 器学研究 从研究 主体 , 研究理论 到研究 方
( u ua A t oo g ) C l r nh pl 的汉字 文化符号 论 ( e t l r o y S- m oc) “ i i 、单件 乐 器 ” 传记 式 研 究并 通 过统 ts 的
征 以及不 同族群围绕 乐器的不 同概念和知识系 统等等 围绕乐器研究的复杂性愈益 引发 了学者 们 的深入思考 。 ” 虽然 “ 反思” 不是什 么新 鲜的 口号 , 在进 但 入 到 2 世纪以来 , 1 的确 , 、 人 自然 、 的和谐 发展 成 为人们所共 同关心的首要的人类命 运攸关 的 大事 。我们挖 掘古文物 , 我们 回归 自然 , 我们要
维普资讯
一
18 0一
探索 乐器学研究新方法 、 反思并重构乐器之存在
20 0 6年第 4期
探 索 乐 器学 研 究 新 方法 、 反 思 并 重构 乐 器之 存 在
— —
“ 乐器 学研 究的挑战与转机 ” 乐器 学 国际
研 讨 会 及 专 题 讲 座述 评
领域 共同面对 的学 科核心 构成要 素 , 本次 乐器 学国际研讨 会从深层 的方法论反恩人手 目的是 要带动当代 乐器 学研究 的全 面思 考。于是 , 当 深层 海水被搅 动起 来之后 , 其表 面的波 涛将 会
何其壮大 ! 一方面 , 从纵 向看 , 会议 引起 了我们 有一种需要 站在哲 学存在 主义 观上来反 思 “ 何 谓乐器之存在( e g ?何谓 乐器与人 、 Bi ) n 音乐三 者之间 的关 联 (necn et ns) 在? 以及 It one d es 存 r e ”
法都面临着一次深刻的反 思( e i i ) R t n n 过程 。 h kg
根源” 三个反思” 来 整体论 述和评价 “ 和“ , 乐器
学国际研讨会 ” 及其后续专题讲座。
会议全景 ( a oa cVe f P n rmi i o w teC nee c ) h o frn e
维普资讯
探索乐器学研 究新 方法 、 反思并重构乐器之存s 运用到 民族乐器 学 ( tn og- H lm) i Eh o— r a nl y 范 畴 下 的乐 器 志 ( r ngah ) 作 o g) o O g orp y 写 a 中, 将传记性写作 ( i r h ) Bo a y 用途运 用在乐 器 gp
和人 的研究 中 , 外还有从 美学 ( et t s 范 此 A s e c) hi 畴探讨物与人 的感情经 验形 成之 间关联 , 现 从
在会议 通告 中所说 : 乐器 学 的研 究 曾经 在 1 “ 9
世纪末 2 世 纪初基 于欧洲 学者 和博物 馆 的大 O
量 收藏 而以乐器分类法 的体系性创立得到长足 的发展 。随着 时代 的进 程 , 人们 认识 到乐器 作
为物质 文化 ( a r ut e 与其使 用者及其 M t a C l r) el i u 人文背景的关 系 , 并非所谓 “ 科学 ” 角度所 能涵 盖 。逻辑学 、 形态学 、 音响学 、 表演理论 、 饰象 纹
代考 古学 ( rhel y 重 谈音 乐 的起源 问题 , A cao g ) o 也有运用 图像学 方法 (cng p y 、 史音 乐 I o ah ) 历 o r 学方 法 ( ioi l M s o g ) 文 化 人 类 学 H s r a ui l y 、 t c co
黄 婉
文 章 编 号 :10 4 7 ( 0 6 0 0 0 0 0 0— 2 0 20 )4- 18- 8
中图 分 类 号 :J2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引
子
身份 的双重迫 切感 ; 一方面 , 横 向看 , 另 从 它甚
至联动 了相关学科领域对于各 自观念和方法 的 反思 。此次会议成果斐然。
20 06年 9月 2 日 ~ 3日, 2 2 由上海 高校音
乐人类 学 E一 研究院主办的乐器学 国际研 讨会
会议重 点在于探讨 当代乐器学研究 中的方
法问题 。 “ 而 方法论” M too g) ( e dl y 是每个学科 h o
的主要议 题是 “ 器研究 的挑 战与 转机 ( 乐 当代 乐器学研 究的新方法 ) 。 ” 前来上海音乐学院参 会 的专家分别 为来 自英 国牛津 ( x r) 学考 Of d 大 o 古系的 C r odn教授 , 西兰奥 拓格 ( t hi G se s 新 Oa - g) o 大学音 乐系 H nyJh sn副 教授 , er ono 澳洲 莫 纳什 ( oah 大学 M ra t at i M ns ) agr r m 教授 , eK o 上海 音乐学院音乐学 系萧梅 教授 , 台湾南华大 学音 乐系学者蔡灿 煌 , 门大 学人类 学研究所 朱家 厦 俊教授 , 以及上海音 乐学院两 名学 生 : 博士候选 人谢谨 , 硕士在读生黄艺鸥 。与会者 图, , , 文 声 形并茂地 陈述 了 8份研究 成果 , 出了几种乐 提 器学研究 的新 方法 和新 思路 : 比如将 科学 整体
收稿 日期 :2 0 06—1 0—1 5
作者简介 :黄婉( 9 3一) 女 , 17 , 上海音 乐学院硕士研 究生( 上海 2 0 3 ) 00 1 。
本 文将通过三大板块 :会议 全景” “ “ 、 反思
20 0 6年 9月 2 2日 ~2 3日, 由上海 高校音 乐人类 学 E一 研究院主办的乐器学 国际研讨 会 在上海音乐学 院隆重召开 。此次研讨会探 索的 主要议题 是 “ 乐器研 究 的挑战 与转 机 ( 当代 乐 器学研 究 的新 方法 ) 。此次 会议 召集 的动 力 ” 来 源于学界对 于当前乐器学研究 中遭遇 了理论 与方 法上 的无 法突破 的瓶 颈 , 学界认 为对 于当 代乐 器学研究 从研究 主体 , 研究理论 到研究 方
( u ua A t oo g ) C l r nh pl 的汉字 文化符号 论 ( e t l r o y S- m oc) “ i i 、单件 乐 器 ” 传记 式 研 究并 通 过统 ts 的
征 以及不 同族群围绕 乐器的不 同概念和知识系 统等等 围绕乐器研究的复杂性愈益 引发 了学者 们 的深入思考 。 ” 虽然 “ 反思” 不是什 么新 鲜的 口号 , 在进 但 入 到 2 世纪以来 , 1 的确 , 、 人 自然 、 的和谐 发展 成 为人们所共 同关心的首要的人类命 运攸关 的 大事 。我们挖 掘古文物 , 我们 回归 自然 , 我们要
维普资讯
一
18 0一
探索 乐器学研究新方法 、 反思并重构乐器之存在
20 0 6年第 4期
探 索 乐 器学 研 究 新 方法 、 反 思 并 重构 乐 器之 存 在
— —
“ 乐器 学研 究的挑战与转机 ” 乐器 学 国际
研 讨 会 及 专 题 讲 座述 评
领域 共同面对 的学 科核心 构成要 素 , 本次 乐器 学国际研讨 会从深层 的方法论反恩人手 目的是 要带动当代 乐器 学研究 的全 面思 考。于是 , 当 深层 海水被搅 动起 来之后 , 其表 面的波 涛将 会
何其壮大 ! 一方面 , 从纵 向看 , 会议 引起 了我们 有一种需要 站在哲 学存在 主义 观上来反 思 “ 何 谓乐器之存在( e g ?何谓 乐器与人 、 Bi ) n 音乐三 者之间 的关 联 (necn et ns) 在? 以及 It one d es 存 r e ”
法都面临着一次深刻的反 思( e i i ) R t n n 过程 。 h kg
根源” 三个反思” 来 整体论 述和评价 “ 和“ , 乐器
学国际研讨会 ” 及其后续专题讲座。
会议全景 ( a oa cVe f P n rmi i o w teC nee c ) h o frn e
维普资讯
探索乐器学研 究新 方法 、 反思并重构乐器之存s 运用到 民族乐器 学 ( tn og- H lm) i Eh o— r a nl y 范 畴 下 的乐 器 志 ( r ngah ) 作 o g) o O g orp y 写 a 中, 将传记性写作 ( i r h ) Bo a y 用途运 用在乐 器 gp
和人 的研究 中 , 外还有从 美学 ( et t s 范 此 A s e c) hi 畴探讨物与人 的感情经 验形 成之 间关联 , 现 从
在会议 通告 中所说 : 乐器 学 的研 究 曾经 在 1 “ 9
世纪末 2 世 纪初基 于欧洲 学者 和博物 馆 的大 O
量 收藏 而以乐器分类法 的体系性创立得到长足 的发展 。随着 时代 的进 程 , 人们 认识 到乐器 作
为物质 文化 ( a r ut e 与其使 用者及其 M t a C l r) el i u 人文背景的关 系 , 并非所谓 “ 科学 ” 角度所 能涵 盖 。逻辑学 、 形态学 、 音响学 、 表演理论 、 饰象 纹
代考 古学 ( rhel y 重 谈音 乐 的起源 问题 , A cao g ) o 也有运用 图像学 方法 (cng p y 、 史音 乐 I o ah ) 历 o r 学方 法 ( ioi l M s o g ) 文 化 人 类 学 H s r a ui l y 、 t c co
黄 婉
文 章 编 号 :10 4 7 ( 0 6 0 0 0 0 0 0— 2 0 20 )4- 18- 8
中图 分 类 号 :J2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引
子
身份 的双重迫 切感 ; 一方面 , 横 向看 , 另 从 它甚
至联动 了相关学科领域对于各 自观念和方法 的 反思 。此次会议成果斐然。
20 06年 9月 2 日 ~ 3日, 2 2 由上海 高校音
乐人类 学 E一 研究院主办的乐器学 国际研 讨会
会议重 点在于探讨 当代乐器学研究 中的方
法问题 。 “ 而 方法论” M too g) ( e dl y 是每个学科 h o
的主要议 题是 “ 器研究 的挑 战与 转机 ( 乐 当代 乐器学研 究的新方法 ) 。 ” 前来上海音乐学院参 会 的专家分别 为来 自英 国牛津 ( x r) 学考 Of d 大 o 古系的 C r odn教授 , 西兰奥 拓格 ( t hi G se s 新 Oa - g) o 大学音 乐系 H nyJh sn副 教授 , er ono 澳洲 莫 纳什 ( oah 大学 M ra t at i M ns ) agr r m 教授 , eK o 上海 音乐学院音乐学 系萧梅 教授 , 台湾南华大 学音 乐系学者蔡灿 煌 , 门大 学人类 学研究所 朱家 厦 俊教授 , 以及上海音 乐学院两 名学 生 : 博士候选 人谢谨 , 硕士在读生黄艺鸥 。与会者 图, , , 文 声 形并茂地 陈述 了 8份研究 成果 , 出了几种乐 提 器学研究 的新 方法 和新 思路 : 比如将 科学 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