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º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º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少 雨
多 雨
少 雨
多 雨
下沉↓
上升↑
下沉↓
风带分布及其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大 陆
风 带
风向 (低纬↔高纬)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大陆西岸:▲
例题(武汉二调):若某地一年内至少有四个月的时间盛行西北风,该地不可能的是( ) A.澳大利亚的西北部 B.日本的北海道 C.南非的好望角 D.印度的德干高原
风 带
气压带

图d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气候基本要素
气温
降水
气候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气压带、风带
基础
决定
四、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
复杂化
干扰
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多少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秋分日-冬至日
23.5ºN
23.5ºS

66.5ºN
冬至日-春分日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冬至日-春分日
23.5ºN
23.5ºS
D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E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度40°~60°大陆西部
F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北纬10°~25ºN大陆东岸
G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H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大陆东岸
低纬信风带
吹向低纬


较多
较少
吹向低纬
较少

吹向高纬
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º之间
B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赤道低气压带 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雨林两侧
C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66.5ºN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移动规律
夏至日-秋分日
23.5ºN
23.5ºS

66.5ºN
秋分日-冬至日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东 风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90°
60°
30°

30°
60°
9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ºS
《气压带与风带》
复习要求
●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近地面
高 空
受热
冷却
冷却



A
B
C



热力环流
南极

90°
单圈环流
一、假设地球不自转且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60°
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极锋
90°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气压带
风 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考虑地球自转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60°
30°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66.5º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1.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 移动而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 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