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2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0.0分)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下列做法有利
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 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大规模围湖造田以发展经济
C. 大量地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D.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规律可排列为①MgCl2、②Cl2、③HClO、④R、
⑤Cl2O7,则R可能为下列物质中的()
A. Ca(ClO)2
B. KClO3
C. KCl
D. HClO4
3.食用下列食品,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A. 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品
B. 用工业用盐腌制的泡菜
C. 霉变的大米、花生
D. 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4.下列化学用语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 3N --3个氮元素
B. 2Fe2+--2个铁离子
C. 符号表示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D. SO42−--“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5.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面理解合理的是()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述中只有化学变化
B.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述中只有物理变化
C. “二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D. “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6.硝酸钾(KNO3)属于()
A. 酸
B. 碱
C. 氧化物
D. 复合肥
7.吸烟有害健康,尤其对被动吸烟者危害更大。
烟气中含有有毒的尼古丁,其化学式为C10H14N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尼古丁由碳、氢、氮三个元素组成
B. 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 尼古丁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1
D. 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所有性质
C. 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D. 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9.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
A. H2SO3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
B. 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
C. 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 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往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B. 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为节省药品,应在水糟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C. 把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D. 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
1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的化学式为H2O2
B. 丙中C、H、O元素质量比为12:3:8
C. 一定浓度的丙溶液可作消毒剂
D. 该反应体现在一定条件下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2.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泥沙和少量硫酸镁,用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两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10********
硫酸镁22.028.233.738.944.554.6
氯化钠35.735.836.036.136.437.1
A. 溶液甲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向溶液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 若操作II是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则固体乙是氯化钠晶体
D. 若操作II是降温结晶、过滤,则固体乙是硫酸镁晶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咏石灰”是一首借物抒情流传于广泛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
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自在人间”其中描写了三个化学变化,请依次写出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4.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
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
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物质及反
应条件已略去)。
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
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5.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______(填“金属”或“非
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______(填“化石能源”或“清
洁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属于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6.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C、E是单质,其
余四种都是化合物;A、B组成元素相同,D、F组成元素也相同.常温
下C、D、F都是气体;E为黑色固体.它们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
应.(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D: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D→C:______;
②A→B:______.
17.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小,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用F收集时应从______(用“a”或“b”)进入。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8.图中A~E是操作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
分析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②中的产物B通常用______检验;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19.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再向烧杯中加入73g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共80.6g,求: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就
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A.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
B.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减少水资源,故B错误;
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和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计算出①②③⑤四种物质中Cl元素的化合价,并找出物质排列与Cl元素化合价的关系;依据这一关系,确定所给选项的四种物质中Cl元素化合
价符合这一规律的物质。
已知在化合物中,Mg为+2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MgCl2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x1×2=0,解得x1=−1;(+1)+x3+(−2)=0,解得x3=+1;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为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a×2+ (−2)×2=0,解得a=+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故不正确;
B.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b+(−2)×3=0,解得b=+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故正确;
C.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c=0,解得c=−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故不正确;
D.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d+(−2)×4=0,解得d=+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故不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A错误;
B、工业用盐中所含有的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用来腌制泡菜,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B 错误;
C、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错误;
D、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
的营养保健品,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霉变的大米、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D、酸奶由纯牛奶发酵而成,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可产生人
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
本题考查食品添加剂,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记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答案:D
解析: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
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N可表示3个氮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Fe2+可表示2个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图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原子,是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
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SO42−可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粒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做饭有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故选项正确;
D、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析判断;
B、根据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分析;
D、根据合金的性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等,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还要理解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
本考点基础性强,比较好把握。
6.答案:D
解析:解:A、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是酸,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是碱,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复合肥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
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尼古丁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尼古丁分子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尼古丁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4×2)≠5:1,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4):(14×2)=60:7:14,则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盐,如硫酸氢钠,故选项推理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是所有性质,故选项推理错误。
C、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根据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可能是原子、分子或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含义方面的知识,应明确化学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宏观与微观意义。
A.H2SO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因此硫元素化合价为+4,故正确;
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故正确;
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微观粒子个数比是1:2:1:2,故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解:A、往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体放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立即收集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把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中,观察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
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显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最终溶液显碱性,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再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1.答案:A
解析: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CO+
4H2 催化剂
一定温度
C2H5OH+H2O,因此: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不正确;
B、丙是C2H6O,其中
C、H、O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说法正确;
C、丙是酒精,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可作消毒剂,故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由无机物生成了有机物,说明了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A.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丁的化学式为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等.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溶液甲是由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即含有氯化钠、硫酸镁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溶液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这是因为氯化钡能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镁,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操作II是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过滤、蒸发结晶,则固体乙是氯化钠晶体和硫酸钠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硫酸镁含量较少,若操作II是降温结晶、过滤,则固体乙中不含有或含有较少的硫酸镁晶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根据诗句提供的信息,千锤百凿出深山属于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将生石灰与水反应,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诗句的含义、碳酸钙与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H2O;供给呼吸;CO+CuO− △
Cu+CO2
解析:解: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A是水,B是氧气,C 是氧化铜,D是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H2O,B是氧气,用途是供给呼吸,C与D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
Cu+CO2。
故答案为:H2O,供给呼吸,CO+CuO− △
Cu+CO2。
根据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A和B会相互转化,B会生成C,所以A是水,B是氧气,C是氧化铜,D是一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答案:化学金属清洁能源2H
2+O2−
点燃
2H2O化合
解析:解:(1)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镍和钯其汉字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
(2)液态氢是氢气的液体形式,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液态氢是一种清洁能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
点燃 2H 2O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化学,金属;
(2)清洁能源;2H 2+O 2−
点燃 2H 2O ;化合.
(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以及催化剂汉语名称的偏旁判断物质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液态氢的组成和反应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跨度大,明确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才能正确解答.
16.答案:C CO 2 6CO 2+6H 2O
−太阳能催化剂C 6H 12O 6+6O 2 2H 2O 2− 催化剂 2H 2O +O 2↑
解析:解:(1)根据题意中“E 是单质、E 为黑色固体”可以知道E 为碳;又由于“D 、F 组成元素也相同;常温下D 、F 都是气体”,根据框图可以看出D 、F 都是含有碳元素的气体,即它们可能是CO 和CO 2;又由于框图中与D 有关的反应较多,所以可以肯定D 为二氧化碳,F 为一氧化碳.故答案为:C CO 2
(2)①由“常温下C 是气体”和“C 是单质”以及D →C 可以知道C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或氧元素,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排除碳元素的可能,确定C 为氧气,由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化学反应是光合作
用的过程,化学方程式是:6CO 2+6H 2O
−太阳能催化剂C 6H 12O 6+6O 2
故答案为:6CO 2+6H 2O −
太阳能催化剂C 6H 12O 6+6O 2
②题目已知“A 、
B 组成元素相同而且都是化合物”我们联系框图中所给的B ⇔
C 信息,可以知道A 、B 中都含有与C 相同的元素,即氧元素;又由A →B 可以断定A 为H 2O 2,B 为H 2O 在实验室中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故答案为:2H 2O 2−
催化剂 2H 2O +O 2↑
框图题是推断题中的一种形式,是中考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题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眼”,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题眼为:“E 是单质、E 为黑色固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根据反应的特点及物质的变化规律,采取倒推的方法完成对其它物质的推断.
根据物质的特殊性质或反应的特殊现象等,对框图推断类问题开展推断是本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推断时一定要能抓住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利用这一特性物质进行确定与排查.
17.答案:2H
2O2
MnO2
2H2O+O2↑或2KMnO4
△
K2MnO4+MnO2+O2↑;A;b
解析: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
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
2O2
MnO2
2H2O+O2↑或2KMnO4
△
K2MnO4+
MnO2+O2↑;
(2)在实验室中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氨气,因此需要加热;用F收集时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A;b;
(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2)在实验室中用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氨气,因此需要加热;用F收集时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8.答案:CH
4+2O2
点燃
CO2+2H2O;带火星的木条;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解:“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
(1)反应①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
4+2O2
点燃
CO2+2H2O;
(2)B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3)E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故答案为:(1)CH
4+2O2
点燃
CO2+2H2O;(2)带火星的木条;(3)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甲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