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机械CAD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法在机械CAD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曹振法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2年第6期
文/曹振法
目前,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应用软件较多,如CAXA电子图板、AutoCAD等,可以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装潢、广告等行业。
AutoCAD课程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演示操作
过程,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老师操作完了,学生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绘图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笔者从多年的计算机绘图教学经验中,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
算机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学习新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一、教学实例
在学习圆、圆弧、修剪等绘图、编辑命令时,设计了以下任务——吊钩的绘制(如下图)。
1.任务分析
吊钩主要是圆、圆弧的画法及连接和修剪问题。
2.主要命令
圆、圆弧、修剪、偏移等。
3.尺寸参考
如图所示。
4.任务实施参考
(1)绘制中心线及参考辅助线。
(2)绘制φ40mm和R48mm的圆弧。
(3)绘制吊钩尖R40mm圆弧:利用其与φ40mm相切、圆心在水平中心线以下偏移15mm
绘制。
(4)绘制吊钩尖R23mm圆弧。
(5)利用圆绘制中的“相切、相切、半径”绘制R4mm圆弧。
(6)绘制吊钩上半部分。
(7)修剪多余线或圆弧。
5.任务点评
对于吊钩,学生们非常熟悉,所以学生绘制时有兴趣,很投入。
同时在绘制该图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圆、圆弧、修剪、偏移命令的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由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过程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紧紧围绕着“任务”这个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因此,设计
好驱动教学的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使学生的知识、
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这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1.以生活中实例分析引出课题及学习要求,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
计算机绘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亲自动手上机实践远比教师讲、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
要保证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更加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设计“任务”时应注重它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让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学会新知识的目的。
2.任务设计要巧妙合理,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递进性
任务设计要根据本课程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使所设计的任务尽量在两节课或更小的周期内完成,否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失去了其合理存在的意义,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了。
而且,每个任务的设计不应包含太多的知识点,同时应把前面任务的知识点综合到后面的任务中,使
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不断地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不会因为新知识点的增
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和兴趣。
3.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
首先设计一个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后面才是逐渐复杂的工作任务。
但是,后面的课题与前面的课题有一部分技能点是相同的,使技能掌握在不断循环、不断反复
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强化。
任务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使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完成任务,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