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人工种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蕨菜的人工种植技术
蕨菜又名龙头菜、蕨儿菜、拳菜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蕨菜具有清香适口、风味异殊等特点,一直初誉为林海山珍。
它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及7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5种常量元素,具有祛风除湿、解热利尿,治风湿、尿闭、咳嗽、脱肛等功效。
是一种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山野菜之一。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㈠露地栽培
1、繁殖方法。
⑴孢子有性繁殖法。
7-8月份孢子成熟期,选择外观褐色未开裂的孢子囊群,剪下带孢子的叶片放在干净光滑的纸袋中风干待用。
取腐熟弱酸性菜园土加河沙草皮土拌匀过筛,用蒸汽灭菌30分钟,土壤湿度95%左右。
将孢子播种于以上培养土中,不必盖土,要严加遮荫,保持温度在20-25℃,35-40天后孢子形成呈淡绿色匙形或扇形的原叶体,保持每天光照4小时。
长至5毫米高时,每天都要喷水2次,连续一周,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
当叶片长至5毫米,第三片叶长出时,进行移栽,此时土壤须保持湿润,进行遮荫,第二年开始旺盛生长。
种植一次可生长10年,每年5-6月,株高25厘米时采收嫩叶,可连续采收2-3茬。
⑵根茎的繁殖方法:早春或晚秋到野生蕨菜地取地下根茎,装入塑料袋防止水份蒸发。
当年的春季(4月下旬-5月上旬)和秋季(10月下旬)就可进行移栽。
移栽时将根茎分成若干段,每段保持1-2个芽,并保持一定量的须根。
2、选地整地。
选择坡度在12-18度,土层深厚40-50厘米的向阳缓坡。
荒草地、新造林的幼林或林中空隙地、冲积坡地。
土壤以中性、弱酸性为好。
在秋季深耕,第二年春季移栽前整地,耙细土块,施入有机肥、腐熟厩肥作基肥,每亩4000-5000公斤,翻20厘米深,打垄或做畦,并进行土壤消毒。
3、移栽。
在畦或垄面上开10-15厘米深的沟,将幼苗或已分段的根茎安株距5-10厘米左右栽在沟内,根茎覆土5-8厘米,在垄
或畦上覆盖3厘米厚的树枝叶或稻草,土壤湿度始终保持60%以上。
入冬前,将蕨地上部枯干的茎叶用火烧掉,并覆盖干草,防寒越冬。
4、采摘及加工。
第二年5月即可采摘,一直采至7月份,采摘时间要以叶柄老嫩为准,不可过早或过晚,采摘后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以促使健壮生长。
出口产品的收获标准一般在长度22厘米为宜。
收获后及时放入开水中烫,捞出晒干扎成小捆即可上市。
㈡保护地栽培
1、搭棚整地作畦。
因地制宜地选择竹木或钢筋结构的简易中棚进行生产,其位置要位于避风向阳的较高地势的平坦处。
土壤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地下水位较低。
为采摘方便,畦宽一般为1-1.5米,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
2、适时栽植。
在已作好的畦床上,每隔20厘米挖深12厘米的条沟,将繁殖的幼苗按株距5厘米栽在沟内或一根连一根摆放根茎,覆土5-10厘米,并盖上稻草或其他秸秆,洒上适量的水,然后盖上棚膜或加盖地膜。
3、肥水管理。
蕨菜生长喜湿润环境,因此栽植后,土壤始终要保持湿润状态。
经常用洒水壶喷水,但不可渍水,遇雨天,要及时开围沟进行排水。
第一批芽苗出土后就要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人粪尿或磷酸二氢钾),以后每采摘一批就追肥一次。
栽植后要及时盖膜,以促进萌芽。
萌芽期要求地温在15℃以上,气温在20℃以上,出芽后为加速生长,要求气温达到25℃;移栽后一个星期内需全天覆盖,以后白天适当通风换气;当气温超过30℃时,棚四周裙膜可掀起,并加盖遮阳网及草帘进行降温。
4、采摘。
采用中棚双膜覆盖栽培,能提早1个月上市,最早能在2月初春节期间上市,当苗高30厘米左右,新叶卷曲未展开时,即可采收,2-3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