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jgj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第二段
重点词语及补充知识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自裁——自杀。 涕——眼泪。 小东门——和下文的南门、天宁门都是当时扬州城门名。 大兵——作者因生活在清代,故称清兵为大兵。 马鸣騄——陕西褒城人,曾任后备道。任民育——山东 济宁人,时任扬州知府。太守是知府的别称。刘肇基— —辽东人,崇祯年间(1628—1644)任辽东副总兵,时 为史可法部下总兵加左都督。 • 瞠(撑chēng)目——瞪眼。 • 史阁部——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 和硕豫亲王——清军大将多铎的封爵。多铎是清太祖努 尔哈赤第十五子,1644年(顺治元年)十月任定国大将 军,率师南下;次年正月破潼关入西安,二月由河南趋 淮、杨,四月十九日遂围扬州。
重点词语及补充知识 • 或曰——有人说
• 乌帽——黑色的便帽。 • 殒(允yǔn)——死。史可法死后,当时有好几种传说。 除投江自沉一说外,还有人说他突围跨白骡而去。也有 说他城破时被执至大营,留三日,不屈,被害。 • 已而——不久。英、霍山师大起——1648年至1649年 (顺治五年至六年)间,侯应龙、张图容、杨国士、冯 弘图等纷纷在英山、霍山(均属今安徽省)起义抗清。 其中冯弘图倡言史可法实未死,以史可法名义号召起义, 聚众数千,于1648年(顺治五年)春攻占英山、霍山、 六安等县。后为清军击败。 • 陈涉之称项燕——项燕原为楚将,屡立占功,深爱楚人 爱戴。前223年秦灭楚,项燕自杀,但有人传说他没有 死;209年陈涉、吴广就假托项燕和公子扶苏(秦始皇 长子,为胡亥、赵高所谋杀)的名义,号召起义反秦。 • 吴中——指今江苏吴县附近一带地区。孙兆奎——吴江
•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 民族气节。清军曾五次劝降,均遭史可法拒绝。 后来部将马鸣碌、汪思诚、马应魁,庄子固、乙 邦才等均随史可法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后,又 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 清,马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小朝廷很快就覆亡 了。
文题含义
•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血 战10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 • 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者凭 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夹叙夹议,表彰 史可法的忠烈。作者以《梅花岭记》为题,是取 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征 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
欣赏两幅对联
•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 殉社稷/只/江北孤臣,剩山残水,尚留得 /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 /岭上梅花。
岭上梅花
这两副对联描写的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 领-----史可法,当时明朝江山已经岌岌可危, 内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浪潮,外有满洲 铁骑滚滚南下的声声热浪。他领兵固守扬州. 清兵曾五次劝降,均遭拒绝,无奈四千兵力难 以抵挡住数万清兵,血战十天,扬州被攻陷。 史可法和他的部下等人壮烈牺牲,他最终不 能改变气数已尽的大明江山的命运。历史的 车抡滚滚而进,没有人能够左右它的方向。 让它停下来.但它也留给了我们一段可歌可 泣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花岭记 >>,重温那段惨烈的光辉岁月.
全 祖 望
梅 花 岭 记
作者简介
•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鄞县(现在浙江 省宁波市)人。他四岁开始读书,十六岁应乡试到省城,拿自己 的文章谒见当时名作家查慎行,很受查氏器重。二十六岁入京, 也受名作家方苞的赏识。乾隆元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一 年后,被权贵排斥,左迁外补,以知县任用,他就弃官不做,回 家安于贫困生活。 •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末遗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识和爱国心, 注意收集抗清义士史料,撰写文章,予以表彰,《梅花岭记》就 是其中一篇。他自己文章中有‚为我讨贼,清乾坤‛的句子,因 为‚贼‛字在‚清‛字前面而被下狱治罪,后来经人营救,才得 以免死。 • 他辞官后,先后主讲过蕺(jí)山书院(在浙江)和端溪书院 (在广东)。他一生致力于经史研究。著有《经史问答》、《句 余土音》、《鲒琦亭集》,又曾续修明代学者黄宗羲的《宋元学 案》,笺注宋代学者王应麟的《因学纪闻》,又七次校订北魏郦 道元的《水经注》,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
概括本段内容
• 第1段写史可法准备赴难。这一段着重写 史可法要求部下帮他临期自杀以成‚大 节‛一事。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 拔刀自裁,诸将果争 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 前抱持之,忠烈大呼 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德威‛,德威流涕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 不能执刃,遂为诸将 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 所拥而行,至小东门,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 大兵如林而至,马副 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大守 使鸣騄、任太守民育、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 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 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 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我史阁部也。‛被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 执至南门,和硕豫亲 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 王以‚先生‛呼之, 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 劝之降。忠烈大骂而 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 死。初忠烈遗言: 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 ‚我死,当葬梅花岭 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 上。‛至是德威求公 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 之骨不可得,乃以衣 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冠葬之。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 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 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 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遍下 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 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 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 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 (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 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 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 (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 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 ‚画蛇添足‛。
•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 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 旧, • 问曰:‚先生在兵 间,审知故扬州阁 部史公果死耶?抑 未死耶?‛孙公答 曰:‚经略从北来, 审知故松山殉难督 师洪公果死耶?抑 未死耶?‛承畴大 恚,急呼麾下驱出 斩之。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 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 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 (他)说:‚先生在军中, (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 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 是没有死?‛孙公回答说: ‚经略从北方来,(是否) 确凿知道原来(在)松山 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 呢,还是没有死?‛洪承 畴(听后)非常恼怒,急 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 杀了。
• 举人。扬州失守后,他于同年六月,与同县进士吴易起 兵抗清,八月兵败,为清将吴胜兆所俘。 白下——今江苏南京市。 • 经略——明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的官职,执掌一方 军政大权。洪承畴——福建南安人,1639年(崇祯十二 年)任蓟辽总督,防守关外。时清军入侵,明军不利, 洪据守松山(今辽宁锦州南)。1642年(崇祯十五年) 清军破松山,沤承畴被俘降清。当时或传洪承畴已死难, 崇祯帝甚表哀悼,下令建坛,准备亲自奠祭,后闻其已 降清,于是停止。有旧——有过交情。 • 审知——确实知道。 抑——或是。恚——恨,恼羞 成怒。麾下——部下。 • 1 或(不定代词) • 2城之破也(主谓,取独) • 3青衣乌帽(名----动) • 4陈涉之称项(取独) • 5审(确凿) • 6抑未…耶?(固定句式,还是…吧? )
精读课文,掌握这篇课文中的 重点的知识点或者提出不明白 的问题.
研读第一段
•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 江都围急。督相史 (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 忠烈公知势不可为,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 集诸将而语之曰: 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 ‚吾誓与城为殉, 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 然仓皇中不可落于 (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 敌人之手以死,谁 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 为我临朝成此大节 帮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 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 者?‛副将军史德 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威慨然任之。忠烈 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 喜曰:‚吾尚未有 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子,汝当以同姓为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 吾后,吾上书太夫 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 人,谱汝诸孙中。‛ 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 清军南下时,南明政权正处于内乱中。弘光元年 (1645)二月,防守黄河的高杰被另一总兵官许 定国所杀,许降清,河防大开;同时,驻守武昌 的左良玉顺江而下发兵攻打马士英,马士英急调 江北的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部溯江防御,江 北空虚。清兵趁此机会南下迫近扬州。此时马士 英忙于卖官鬻爵,福王热衷于大修宫殿,腐化享 乐,后宫女子数以千计。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 英却说他是为了要报功,不予理睬。史可法要求 调拨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以致‚诸军皆 饥‛。史可法又驰檄召各镇兵马救援,但各部都 ‚逡巡无进师意‛。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 城困守。课文中所说的史可法‚知势不可为‛就 是指的这种情况。
重点词语及补充知识
• 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 仓皇中——指与敌人博斗的匆促时机。 • 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杀死,以 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 • 史德威——山西平阳(今临汾)人,扬州破,被 俘不屈,后获释。 • 汝——你。 • 太夫人——指史可法的母亲尹氏。 • 谱汝诸孙中——把你作为孙辈列入家谱中
• • • •
1 前(名---状) 2为…所(被动句) 3我史阁部也(判断句) 4被执至南门(被动句)
概括本段内容
• • • • 第2段记叙史可法英勇就义。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史可法城陷后拔刀自裁未成; 第二层写史可法壮烈牺牲; 第三层写史可法之骨不可得,‚乃以衣 冠葬之‛于梅花岭。
研读第三段
概括本段内容
• 第3段写史可法死后的影响,突出表现他死得伟 大。这一段写了三件事: • 一是‚忠烈未死‛的传闻, • 二是英、霍山的义军假托史可法名义抗清。 • 三是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 • 寥寥几笔,含意深邃:史可法身死,精神未死, 虽死犹生;洪承畴身存,精神已死,虽生犹死。
研读第四段
• 呜呼,神仙诡诞之 说,谓颜太师以兵 解,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 未尝死;不知忠义 者,圣贤家法,其 气浩然,长留天地 之间。何必出世入 世之面目,神仙之 说,所谓为蛇画足。
• 或曰:‚城之 破也,有亲见 忠烈青衣乌帽, 乘白马出天宁 门投江死者, 未尝殒于城中 也。‛自有是 言,大江南北, 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 大起,皆托忠 烈之名,仿佛 陈涉之称项燕。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 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 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 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 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 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 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 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 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 (来号召群众),(就) 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 项燕(的名义)一样。
•即如忠烈遗骸, 不可问矣!百年 而后,予登岭上, 与客述忠烈遗言, 无不泪下如雨, 想见当日围城光 景,此即忠烈之 面目,宛然可遇, 是不必问其果解 脱否也,而况冒 其未死之名者哉?
• 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 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 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 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 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 (在)想象中看见当时(清 兵)围困扬州城的情景的, 这就是(说)忠烈的音容笑 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 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 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 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史可法殉国时局势
• 明代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 关外满洲贵族又不时入侵,明朝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明朝覆亡前,史可法已在南京任兵部尚书,当农民起义 军和清军相继入据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杀的消息 传到南京时,江南一带以史可法为首的出身于中小地主 阶层的官员打算拥立比较贤明的潞王朱常芳为帝,以马 士英为首的出身大地主的官僚和宦党却拥立昏庸无能的 福王朱由崧。由于马士英一派得到地方军阀实力派刘泽 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人的支持,福王于1644年 即位于南京,建立南明小王朝,年号弘光。史可法虽也 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同马士英等共为宰相, 但不久就被排挤,督师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