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若干应用问题(上半部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 算和抗震措施不可分割, 通过抗震概念设计 协调各项抗震措施, 实现“大震不倒”;
6.砌体结构需设置水平和竖向的延性 构件形成墙体的约束,以防止倒塌; 7.砼结构需由“抗震等级”确定相应 的计算和构造措施;框架需做防倒验 算 8.装配式结构需设置完整的支撑系统 和良好的连接构造,确保其整体性
建筑类 别 甲、乙 类 场地 Ⅰ Ⅱ Ⅲ、Ⅳ Ⅰ 丙类 Ⅱ Ⅲ、Ⅳ Ⅰ 丁类 Ⅱ Ⅲ、Ⅳ 6 设 防 7 0.15 烈 8 度 0.30 9
6 7 7 6 6 6 6 6 6
7 8
+
8 9
+
8 8 9 9 6 7 7 8 7 8 8 9 6 7 787 7 8 8
9 + 9 + 9 8 9 9 8 99
●抗震工程基本质量控制要求 1 岩土工程师保证地基的地震稳定性。 2 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协调保证建筑 方案的规则合理性。 3 结构工程师保证地震作用计算的正确 性和构件承载力大于其地震作用效应 4 结构工程师和施工、监理人员共同保 证抗震措施和细部构造的可靠性。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7. 新老规范共同的规定 设防依据和标准的改进 规则性和抗震概念设计 场地划分的改进 抗震计算的改进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改进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改进
2001规范共有强制性条文52条, 其中,设防依据和标准 4条; 建筑结构布置 3条; 场地和地基 7条; 抗震计算 7条; 抗震材料 2条; 混凝土结构 4条; 多层砌体结构 8条; 底框房屋 4条; 单层空旷房屋 3条; 钢结构房屋 5条; 隔震设计6、7、8、9 度 烈度 结 构 类 型 新规范
1990Ç ø » ®
2001Ç ø » ®
0.10 0.20
0.15
0.20
“设计特征周期” , 将 89 规范的设 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 为三组,对II类场地,第一、二、三 组的 Tg 分别取为 0.35s、0.40s 和 0.45s。 全国近 2900 个县级城市,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1 和 B1, 按加速度衰减方法确定设计地震的分 组, 大多数属于第一组, 第二组约 480 个,第三组约 150 个。
1 平面不规则:沿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不匀称 如扭转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开洞过大、错层不规则;抗侧力构件斜交等 2 竖向不规则:沿竖向布置有突变 如侧向刚度突变,几何尺寸突变; 竖向构件不连续;相邻楼层承载力突变; 相邻楼层质量突变等
第三部分 规则性和抗震概念设计 要求
●
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是否规则,对结构的抗震 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求建筑师和工程师共同 协调解决。
新规范 3.4.1 条对建筑师提出明确要求:
1.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2.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
不规则的类型
3.4.2 条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若干应用问题
•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 戴国莹
• 2002年5月
●本次修订概况 1 自1997年7月开始修订工作,历时4年。 2 修订组由14个勘察设计单位、4个研究单位和 7个教学单位39名专家组成,其中院士2名、设 计大师1名、国家级专家14名、教授级21名。 3 89规范共有11章39节 7个附录329条, 其中强制性条文41条; 2001规范共有13章56节11个附录531条, 其中强制性条文52条。 4 按适当提高安全度的要求,试设计表明,修 订后,多层混凝土结构配筋增加10%,高层混 凝土结构配筋增加5%,砌体结构增加甚少。
第一部分 新老规范共同的规定
89和2001规范对抗震设计的共同规定 1.采用三个概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以设防烈度作为基本依据,改变“特征 周期”,体现震级、震中距的影响;
3.不同类型的结构采用不同 的计算方法; 用“效应调 整 系数”体现抗震概念设计 ; 4.根据“小震”的概率可靠 度 分析, 初步建立结构构件
新规范
采取特殊的抗震 措施 一般比本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提高 一度 按本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 比本地区抗震设 防烈度降低一度
比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提高一度 一般同 89 规范,小 规模建筑改变材料 可不提高 同 89 规范 比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适当降低
注:抗震措施的提高或降低与场地类别无关
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用于确定抗震构造的烈度
多层普通砖,中、小 砌块房屋; 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 架房屋; 混凝土框架、框墙、 抗震墙、框支房屋; 单层工业厂房和空旷 房屋、土木石房屋; 删去烟囱 水塔; 增加 钢 结 烟囱、水塔 构、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等
同 89 规范,并增加 7 度 (0.15g)和 8 度(0.30g) 增加多孔砖和配筋小砌块、烧 结砖和蒸压砖,删去中砌块; 增加底部二层框架,删去单 排柱内框架; 增加筒体和板柱 - 墙房屋及 预应力结构; 同 89 规范
项目
甲 类
89 规范
新规范
地 震 作 用
按专门研究的 地震动参数 乙 按本地区抗震 类 设防烈度 丙 按本地区抗震 类 设防烈度 丁 按本地区抗震 类 设防烈度
提高幅度按地震安 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同 89 规范 同 89 规范 同 89 规范
项目 甲 类 抗 震 乙 措 类 施 丙 类 丁 类
89 规范
抗震设防标准基本比较
设防标准指取决于烈度和使用重要性的要求尺度 项目 甲 设类 防乙 分类 类丙 类 丁 类 89 规范 特殊要求的建筑 新规范 重大建筑工程和可能发生严 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重点抗震城市的生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 命线工程的建筑 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不属于甲、乙、丁 同 89 规范 类的一般建筑 抗震次要建筑 同 89 规范
第二部分 设防依据和标准的变化
强制性条文
1. 设防依据 (1.0.2,1.0.4) 2. 设防分类 (3.1.1) 3. 设防标准 (3.1.3)
设防 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89规范 不考虑 新规范 不考虑
≤5 6 7 8 9
0.05 0.10 0.20 0.40
0.05 0.10 (0.15) 0.20 (0.30) 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