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一、基础知识(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谧( bi)颤抖(chan)禁锢(jin)留滞(zhi)
B.栖息( qi )刹那(cha)折腰(zhe)陨落(yun)
C.伫立(chu)灵柩(jiu)骈进(pian)遐想(xia)
D.分外(fen)睿智(rui)亵渎(xie)扶掖(y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脑羞成怒重蹈覆辙沉浸洗礼
B.物竟天择涕泗横流妖绕朦胧
C.冰雪覆盖一代天娇幽暗襁褓
D.媚上欺下化为乌有喧嚷田圃
3.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
B.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
....,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
行为深恶痛疾
....。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冠军总决赛上,临沂市苍山县的“草帽姐”徐桂花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B.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2013年5月27日,受狂风暴雨及大浪影响,青岛栈桥东侧30多米长的栈桥出现坍塌。
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陈涉世家》。
而《孙权劝学》出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
B.《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宋朝的范仲淹,我们曾学过他的《岳阳楼记》,他与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王安石、柳宗元和韩愈并称“唐宋八大家”。
C.《战国策》是西汉时期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纂而成的,共33篇。
D. 温庭筠,晚唐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究,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传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7.下列短语,与“我的老师”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潍坊的风筝恭敬地鞠躬一代天骄
B.打扫得干净黑土地肥沃夜半更深
C.愉快地学习美丽又善良保护环境
D.唱歌的哭了急得团团转荡然无存
8.默写(7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妇姑荷箪食,。
(白居易《观刈麦》)
(3 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4),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5),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记之》)
(6),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9.名著阅读。
(5分)
(1)下面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原著有出入,请指出并改正。
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
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
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2)下列故事出自《水浒》,如果要你以“合作”为话题发表议论,请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作为你表达观点的依据,并简述理由。
(3分)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理由:。
二、综合性学习(4分)
10.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
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___________: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___________,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6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1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树阴满地、、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心情。
(3 分)
1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3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茍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茍.富贵,无相忘()(2)会.天大雨,道不通。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大楚兴,陈胜王.。
()14.翻译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5.结合全文,试分析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16.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了那些舆论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
(4分)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
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
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
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
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
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
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
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
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
“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
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
”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
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
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
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
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
17.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分)
18.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9.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0.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21.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的心理。
(4分)
六、作文(50分)
22.请以《倾听__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自己补全题目。
要求:
⑴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⑵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名;
一、基础知识
1.B
2.D
3.B
4.B
5.B
6.C
7.A
8.默写(7分)
(1)衡阳雁去无留意
(2)童稚携壶浆
(3)北斗阑干南斗斜
(4)只恐双溪舴艋舟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受任于败军之际
(7)好之者不如乐之
9.名著阅读(5分)
(1)鲁提辖并没有被官府抓走,而是逃跑了。
(2)A智取生辰纲。
吴用晁盖等人正是因为团结协作所以才取得了生辰纲
C三打祝家庄。
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
二、综合性学习(4分)
10. 我选材料一:颁布法令,立法保障
我选材料二:推出反浪费计划,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我选材料三: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三、古诗词鉴赏(6分)
1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悠闲旷达
12.“透”意为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娇润之感,意境十足。
四、文言文阅读(14分)
13.(1)如果(2)适逢,恰巧遇到(3)通“唱”,首发(4)称王
14.(1)如今逃跑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第二天,军队中到处谈话,都指指点点以目示意陈胜。
15.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四、现代文阅读(13分)
16.(1)“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况的发展。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3)点明中心,突出母亲爱儿子的纯朴感情。
(意对即可)
17.(1)第②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成为下文写母亲为“我”送馒头受伤害作铺垫。
(2)第⑧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②段写雨相照应。
(意对即可)
18.(1)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
(2)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
(3)我扔了馒头。
(意对即可)
19.(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1)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成“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
(2)肖像(外貌)和动作描写。
写出了母亲年老,一路上的劳累和因“我”扔掉馒头,对她的爱不理解而季度伤心。
(意对即可)
20.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