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副刊 偏爱副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副刊偏爱副刊
我之所谓副刊也者,是指报纸的文学副刊。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副刊议论不少。
有论者著文,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文学的式微,报纸的副刊也衰落了,此乃新闻规律使然。
诸如此类。
单从现象入眼,有些报纸的确对副刊压缩版面,减少期数,甚或干脆取消。
我认为这样做是一种失误。
文学发展的轨迹,不是直线型的,有起伏乃正常现象。
不是说文学就是人学?那么,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人类消亡之前,而且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文学便不会式微,副刊不应该也没有衰落。
不晓得新闻的哪一条规律注定使报纸副刊非衰落不可。
以我有限的视野为据,现在有些报纸的副刊办得挺好,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欢迎。
笔者自费订阅天津的《今晚报》,已有若干年了。
一天多少版我没注意过,反正不少于几十个版。
因为不是每天都能够收到,故收到的总是“抱纸”――一回一大“抱”。
这没有什么要紧。
除它的文学副刊外,别的版我基本连翻都不翻。
就只看它的文学副刊。
不是因为报纸迟到新闻压成了旧闻,我才除副刊外基本不翻。
我所阅读的报纸,不少于十份。
即使是当天收到的报纸,除文摘类外,也大都是只看看副刊,别的版面多是随便翻翻,花花搭搭地浏览一下题目。
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和这样那样的时政新闻,早已在报纸来到以前从电视上看过了。
惟其如此,我深为那么多的文章图片对我来说不啻浪费感到遗憾。
我承认自己偏爱副刊。
但不是所有报纸的副刊我都偏爱。
有些副刊我只溜一眼题目,有的连题目也不溜一眼。
就我阅读的报纸而言,重复地说,我偏爱《今晚报》等三两家报纸的副刊。
一者,天天都有。
再者,内容丰富,散文、杂文、小品文、历史掌故、趣闻轶事、人生感悟、
小小说、人物介绍,等等,花色繁多。
文章大都不长,短的仅百把十字。
虽然不能说每篇都好,但每一期大抵都有可看的。
仍以《今晚报》为例,如果它多少天才有一期副刊,我决不会若干年一直自费订阅。
如果它不是差不多每期都有可看的,我也不会若干年一直自费订阅。
所以,我说,就像一个厨师所做饭菜的质量有待提高,顾客不肯就食而深皱眉头,不等于顾客都患了厌食症或压根儿肚子不饿不想就食一样,有些报纸的副刊不受欢迎,只能说明没有把副刊办好,不能说明读者根本就不需要副刊,副刊只有衰落一条路好走,或已经濒临穷途末路的窘境。
在我看来,任何忽视或轻视副刊的态度与做法,都不利于报纸自身的发展。
办报人都说,报纸是新闻纸,于是以刊登新闻为第一要务。
问题在于,面对电视普及的情况,报纸的报道既不如电视快捷,报纸的图文并茂(如果确实图文并茂的话)也不如电视的声像并茂吸引力更大,故报纸的记者编辑们殚精竭虑采编的那些放在重要版面的要闻,读者认真阅读的怕不是很多。
所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在搞深度新闻等其他方面着力开拓,无疑有利于争取读者。
同样能争取读者的,则是在强化监督或做好副刊上多用气力。
倘说强化监督易受外部环境制约,做起来比较困难的话,做好副刊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比较其他的版面,副刊的文化含量无疑更多一些。
一家报纸的副刊办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它的品位。
另外,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角度审视,也应该重视和做好副刊。
办好副刊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要认真研究办刊的宗旨方针,力求内容丰富,避免体裁单调,加大文化含量。
其二,要选择适宜的同志编辑副刊。
所谓适宜也者,在职业道德上,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在业务上,要有这方面的特长和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还要善于联系作者和读者。
选好适宜的编辑,是办好副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