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一轮特训:第37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三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典例
1.[2015·江苏高考]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材料所述的美术流派“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把未来理想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故A正确。

B、C、D三大流派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

2.[2015·山东高考]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 C
解析现代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工业革命后发展的应是浪漫主义绘画,故A错误;印象画派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故B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故D
项错误。

3.[2015·福建高考]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答案 C
解析A、B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错误;由“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可知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夫·托尔斯泰的阶级属性,D项错误。

4.[2014·福建高考]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B.巴尔扎克
C.薄伽丘D.莎士比亚
答案 B
解析“忠实地描述”矛盾,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巴尔扎克,故B项符合题意。

拜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项错误;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当时现实主义文学尚未在欧洲兴起,C、D两项错误。

5.[2014·浙江高考]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
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

《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联系所学,指出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和罗曼·罗兰等著名文学家和他们各自的著作及其所属文学流派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即可。

师说高考
1.[2015·温州一模]“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
A.《西风颂》B.《战争与和平》
C.《红与黑》D.《苹果车》
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西风颂》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战争与和平》《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苹果车》是现代主义文学代表,均排除。

2.[2015·齐齐哈尔一模]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曾声称:“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

”这表明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目的是()
A.改造法国社会B.宣传反封建思想
C.学习法国文风D.支持拿破仑扩张
答案 A
解析拿破仑时期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体,颁布《民法典》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改造了法国社会,因此激发了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雄心壮志,故A项正确。

3.[2016·浙江联考]《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中“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可以看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相反,错误;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4.[2016·沈阳质检]比较图一和图二。

下列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了诗书画多因素结合的绘画形式
B.以外显直白的象征性语言表现个性情感
C.艺术家以独立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D.根据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答案 C
解析凡·高的作品不能体现诗书画多因素结合,故A项错误;二者没有体现出用“象征性语言表现个性”,故B项错误;中国的文人画与印象画派都体现了个性化特点,故C项正确;D项是印象画派的特点,但不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错误。

5.[2015·深圳模拟]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当时全世界有6亿多民众能够同时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他们是()
A.通过广播收听报道B.在电影院观看纪录片
C.通过电视观看直播D.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
答案 C
解析根据时间“1969年”可以排除D项,因为互联网全球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根据“见证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脚印”可知通过直播画面使观众见证这一时刻,故选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