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第二轮重点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第二轮重点题(完整版)
1.分式方程5x+3=2x的解是()
A.x=2
B.x=1
C.x=12
D.x=-2
2.(2019年湖南永州)下面是四位同学解方程2x-1+x1-x=1过程中去分母的一步,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2+x=x-1
B.2-x=1
C.2+x=1-x
D.2-x=x-1
3.(2019年湖北随州)分式方程10020+v=6020-v的解是()
A.v=-20
B.v=5
C.v=-5
D.v=20
4.甲车行驶30千米与乙车行驶4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驶15千米,设甲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正确的选项是()
A.30x=40x-15
B.30x-15=40x
C.30x=40x+15
D.30x+15=40x
5.假设代数式2x-1-1的值为零,那么x=________.
6.今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中央财政补贴条例»,支持高效节能电器的推广使用.某款定速空调在条例实施后,每购买一台,客户可获财政补贴200元,假设同样用1万元所购买的此款空调台数,条例实施后比条例实施前多10%,那么条例实施前此款空调的售价为______________元.
7.解方程:6x-2=xx+3-1.
8.当x为何值时,分式3-x2-x的值比分式1x-2的值大3?
9.某工厂加工某种产品,机器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比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的2倍多9件,假设加工1800件这样的产品,机器加工所用的时间是手工加工所用时间的37倍,求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
B级中等题
10.假设关于x的分式方程2x-ax-1=1的解为正数,那么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1.假设关于x的方程axx-2=4x-2+1无解,那么a的值是__________.
12.中山市某施工队负责修建1800米的绿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队提高了施工效率,实际工作效率比原计划每天提高了2 0%,结果提前两天完成.求实际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
C级拔尖题
13. 由于受到手机更新换代的影响,某手机店经销的iPhone4手机二月售价比一月每台降价500元.如果卖出相同数量的iPhone4手机,那么一月销售额为9万元,二月销售额只有8万元.
(1)一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多少元?
(2)为了提高利润,该店计划三月购进iPhone4S手机销售,iPhone4每台进价为3500元,iPhone4S每台进价为4000元,预计用不多于7.6万元且不少于7.4万元的资金购进这两种手机共20台,请问有几种进货方案?
(3)该店计划4月对iPhone4的尾货进行销售,决定在二月售价基础上每售出一台iPhone4手机再返还顾客现金a元,而iPhone4S按销售价4400元销售,如要使(2)中所有方案获利相同,a应取何值?
1.A
2.D
3.B
4.C
5.3
6.2200解析:设条例实施前此款空调的售价为x元,由题意列方程,得10 000x(1+10%)=10 000x-200,解得x=2200元.
7.解:方程两边同乘以(x-2)(x+3),
得6(x+3)=x(x-2)-(x-2)(x+3),
化简,得9x=-12,
解得x=-43.
经检验,x=-43是原方程的解.
8.解:由题意列方程,得3-x2-x-1x-2=3,
解得x=1.
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
9.解:设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为x件,
那么由题意,得18002x+9=1800x?37
解得x=27.
经检验,x=27符合题意且符合实际.
答:手工每小时加工产品的数量是27件.
10.a>1且a≠211.2或1
12.解:设原计划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为x米,
那么1800x-1800?1+20%?x=2,
解得x=150.
经检验:x=1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实际.
150×1.2=180(米).
答:实际平均每天修绿道的长度为180米.
13.解:(1)设二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x元,
由题意,得90 000x+500=80 000x,
解得x=4000.
经检验:x=4000是此方程的根.x+500=4500.
故一月iPhone4手机每台售价为4500元.
(2)设购进iPhone4手机m台,那么购进iPhone4S手机(20-m)台.由题意,得
74 000≤3500m+4000(20-m) ≤76 000,
解得8≤m≤12 ,因为m只能取整数,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m 取8,9,10,11,12,共有5种进货方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设总获利为w元,那么w=(500-a)m+400(20-m)=(100-a)m+8000,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当a=100时,(2)中所有方案获利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