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纳德曾提出:人的智能包括七种,语言交往能力是第一位,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
而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能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探索和开发幼儿语言智能的潜能。
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必须有能力认识到幼儿在幼儿语言学习中呈现出来特点和规律。
一、完整性
语言的完整性,既指语言结构形式的完整,也指语言发展过程的完整。
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来的方式是非常完整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也是完整的学习。
当幼儿学习某一事物时,语言感知系统里的听说读写因素会完整地调动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认知。
所以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语言学习的完整性特点,在发展幼儿语言时,不仅重视幼儿的听说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读写能力。
二、主动性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语言是发展而来,而不是教出来的。
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整被动的。
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并尝试着进行表述。
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
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积极的主动理解的特点。
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三、有效性
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知事物的过程相联系,并且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往往又伴随着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据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
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
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语言学习在生活沟通中运用上,即能够运用语言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时,这种学习对幼儿而言方能产生意义。
因此,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幼儿在情景中学习语言,脱离了情景的语言对儿童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各种游戏和活动创设情景,丰富幼儿的个人生活体验,使幼儿在表达语言时有迹可循,有话可说。
四、整合性
语言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符号的学习过程。
从早期语言教育的角度来看,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
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
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其他学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
教育者可以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对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平等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构造愉快学习过程的共同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民主平等的。
学前教育也不例外,不同点在于:由于幼儿的年龄低,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要掌握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教育理论,据此精心地选择课程内容和教材,并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启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并能转化为语言符号。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和教师是合作学习关系。
教师的责任是为儿童创设一个民主而平等良好的精神环境。
这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定位,提高幼儿的互动过程,要做到要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在儿童之间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
这样,有助于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进而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六、创造性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的通行语言一定是有共同定义的。
但是,语言
也是不断创新的产物。
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等人,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他们“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尝试性学习是没有“错误”可言的。
只有尝试了,才会获得正确的表达方式,尝试是创新的前奏和必由之路。
幼儿语言学习的创新精神应当为幼教工作者所充分肯定和鼓励。
结语: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一门看似简单但实际又不容易的科目。
只有认识到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够做到按照规律办事,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