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貌
首先,正史中的项羽,长得很丑。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项王大
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
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史
记·项羽本纪》
项羽一个瞪眼把边塞勇士吓呆了,想想现实生活中吓哭小孩的人都长啥模样?长得帅瞪人哪有威慑力?长得凶神恶煞才能吓住人。

<——某个(小说里)在长坂坡被吓死的魏军将领表示赞同。

还有就是古代武将基本都是膀大腰圆的大胖子形象,一是抗打、二是力气大、三是耐饿,不信上网搜古代武将的一般形象是不是膀大腰圆。

所以教科书里的项羽长这样:(教科书编订有多严谨大家都懂)
项羽
这样:
项羽
因为项羽就长这样,长成这样才有威慑力,才能让汉军不敢上前,而且他是大力士(力能举鼎),大力士都长啥样不用我解释了吧。

别被影视形象骗了。

二、贵族少年?
还有谈项羽经常提到的“贵族”二字,实际上,楚国亡国时项羽只有9岁,有道是“国破家亡”,国灭了家也不好过,比如百里奚原本是虞国大夫,虞国灭亡后迅速沦为奴隶,身价才值5张羊皮。

项羽的少年生活颠沛流离,他的少年身份是流浪汉(从老家宿迁流亡到江东)、通缉犯(项梁杀人,项羽包庇受连坐),还可以加个亡国奴。

他是在这三重身份中长大成人的,什么浪漫的女性向小说情节,没有的、不存在的、不要想了。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史记·项羽本纪》
另外项羽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
正史写着呢,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项羽
三、两性情感
再说著名的民间作品《霸王别姬》,除了角色和《垓下歌》是真的,其他都是编的。

正史虞姬只是个路人甲,字数才12个字,连曹无伤都不如,而且还不是单独出现,是作为垓下歌的注释出现。

不信我这就贴出: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美人和之。

——《史
记·项羽本纪》
没了,正史虞姬没有自杀,项羽丢下活着的虞姬跑了。

(渣男行为看到没?)
而且写的是“美人”,不管解释妾室名分还是美女,虞姬都不是正妻,正妻就该写“有妻/后名虞”(后人易被名气误导,就跟貂蝉不是吕布正妻一样)。

另外司马迁写“名虞”而不是“虞氏”,称名不称氏明显不符合当时习惯,所以可能“虞”并不是真名,只是个称呼,真名可能连项羽都不知道,虞姬可能就是个丫鬟什么的(难怪扔的那么爽快),比方说谁的丫鬟名字叫小翠,说是名字其实不是真名,真名没人知道,所以司马迁只好把称呼写上去(我知道汉书写的是姓虞氏,但你觉得只隔一百年左右的史记和隔了两百多年的汉书哪个更靠谱?而且汉书这部分还是抄史记的)。

顺带一提项羽是有正妻的,是旧部下陈平透露的: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
不能用,平乃去楚。

——《史记·陈丞相世家》
有网友推测姓周,因为周殷周兰少功劳却屡任要职,最可能是“妻之昆弟”。

也就是说,虞姬是小三。

总结上面这段,什么项虞生死之恋,没有的、不存在的、不要想了。

项羽举鼎四、品行
我看到不少文章说项羽是君子,还说什么做人学项羽之类的看的我毛骨悚然。

送他们两个字:“胡扯”
正史项羽谋杀上司宋义,为臣弑君谋杀义帝,这是不忠;气死亚父范增,绑架义父刘太公,这是不孝;屠戮各地,杀降子婴,多次烹人,这是不仁;不守怀王约流放刘邦,对义帝忘恩负义弑杀义帝,这是不义。

怀王楚国怎么变成项羽西楚国?补上被遗忘的历史
项羽一点也不光明磊落,而且经常使用阴险手段,谋杀上司宋义,编鬼话流放老板熊心,谋杀熊心,诱骗囚禁幽杀韩王成,分赃熊心楚国,绑架王陵母亲,绑架刘邦家人,都是他干的“好事”。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
羽本纪》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
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
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史记·项
羽本纪》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
已又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史记·陈丞相世家》
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楚军遂与
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
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


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
蜀、汉中,都南郑。

——《史记·项羽本纪》
最有趣的是广武对峙时刘邦与项羽辩论,对项羽的指责言之凿凿、字字珠玑,项羽说不过就耍流氓玩阴的暗算刘邦,
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
王。

——《史记·项羽本纪》
小人行为看到没?
学他什么?学他草菅人命还是学他爱打架?和谐社会学他打架勇猛?
忠孝仁义他全不占,玩弄阴谋权术,这种人连他自己的子民都鄙视
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
公礼葬项王穀城。

——《史记·项羽本纪》
鲁公是鲁县县令,和刘邦的沛公一个性质。

齐王田横落魄到海岛酋长都能以王爵礼下葬,鲁县的百姓只给项羽配了个县令级别葬礼,变相骂项羽是篡位逆贼。

顺带一提,项羽没有以复兴楚国为己任,大部分时间是个为自己谋私利的野心家,他从擅行分封、分裂楚国到弑杀楚王,完全都是在满足他自己的野心,他的西楚国是因地得名的诸侯国(楚人将江淮地区称为西楚),跟楚国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项羽埋葬了楚国。

项家世代侍奉楚王,偏偏到他这出了个弑君逆贼。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
本纪》
而且项羽气度是真小,说者只是骂了他一句就被他煮了,咱们正常人被骂一句要么骂回去要么揍他一顿,再高傲把人杀了就完事了,用的着用水煮?陵母更惨,被绑架来因为不合作(用绑架这种手段还想合作?)自杀被烹尸,死人他都不放过!啧啧啧,流氓都干不出来。

还有杀降子婴有人说项羽跟秦国有仇,张良没有吗?张良跟他一样被秦国整的家破人亡,项羽还只是叔叔被通缉,张良是自己被通缉,然而张良入关后并没有暗杀子婴,甚至劝刘邦还军灞上,不扰咸阳百姓,一比就出来了,谁是君子?张良才是君子!(本来嘛,秦始皇干的事和他子婴有什么关系?子婴诛杀赵高还是有功之人)
屠夫末路五、失败原因
我看到许多回答说项羽小气,穷跑了一大波人,搞得好像他最清高别人都是贪财鬼一样。

而且逻辑也有问题,工资再高也是发给文武百官,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国军动不动赏大洋,解放军靠信仰发电,谁赢了?老百姓拒绝参军,将领们带谁去打仗?老百姓拒绝纳粮,集团吃什么?老百姓拒绝纳税,集团运作经费从哪来?缺少人才还可以玩人海战术,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人才再多有什么用?手下将领再厉害一个人打几十万人试试?
你说史记原文写原因是工资高和知人善任,废话!司马迁敢写根本原因吗?他要是敢把根本原因写上去,那可不就是教人造反吗?他活腻了是咋的?太史公自己死他可能无所谓,被诛九族连累族人就不好了。

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

打襄城时,你说抵抗激烈,要杀人作震慑,我理解,杀一部分不就行了?但史书上写的是: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阬之。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为人僄悍猾贼。

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
诸所过无不残灭。

——《史记·高祖本纪》
全杀了震慑谁啊?
项羽与齐国交战,齐国百姓杀齐王向项羽投降,百姓既没激烈抵抗又不需要他养,项羽居然还要屠杀他们!
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
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

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齐人相聚而叛之。

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
城阳。

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史记·项羽本纪》
(日本鬼子效仿的“三光”政策)
果然证实了怀王部下的话(诸所过无不残灭),齐人组成游击队把西楚军拖入战争泥潭,这就叫搬石头砸自己脚。

项羽诸所过无不残灭,走到哪破坏到哪。

项羽把老百姓当垃圾看,百姓也把他当垃圾看,盼着他趁早消失。

有人说刘邦也屠城,我说过刘邦不屠城吗?他俩的对比是多与少!杀一千人也叫屠杀、一万人也叫屠杀、几十万人也叫屠杀,一样吗?
刘邦能不杀就尽量不杀,比如打陈豨,只杀了骂他的。

雍齿叛丰把他气出心理阴影,打下后也没有泄愤记载。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

月馀,卒骂高祖,高
祖怒。

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

——《史记·高
祖本纪》
又与秦军战於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项
羽是诸所过无不残灭),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
《史记·高祖本纪》
反倒是项羽连没惹他的齐地百姓都要搞“三光”政策,那些让他受过气的城池又好到哪去?刘邦的屠杀不过零星一两次,只杀几百人作震慑,项羽的屠杀光有记载的就有五次,每次都屠出无人区,这就是区别。

因为项羽失民心,百姓纷纷拒绝支持项羽,不交钱不交粮不参军,甚至组织游击队骚扰拖住西楚军,这种烂摊子纵使汉初三杰来扛,也是无力
回天。

很多人只注意到项羽败了,没注意到项羽败得那么快,才四年!放到现在不过是读个大学的时间,眼一闭一睁,项羽没了吼~
六、贵族精神?
说项羽有贵族精神的人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贵族精神吗?
我查了一下贵族精神的含义: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前两点项羽全不占,项羽入咸阳纵容士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和日本鬼子进村一样,抢空秦王宫财宝美女回老家。

项羽怎么残暴欺压百姓的我就不多讲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
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独立的意志倒是有,都到刚愎自用的地步了,而且也没超越潮流,反倒崇拜春秋古风成了历史倒退(他所向往的霸王就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霸主)。

贵族精神?他不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