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的质量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裂的质量控制措施
1、压裂质量控制目标、技术指标
(1)生产时效:95%;
(2)设备完好率:97%;
(3)工程质量全优率:99. 5%;
(4)施工一次合格率:100%;
(5)资料全准率:99. 7%;
(6)单项资料合格率:96. 0%;
(7)单项资料全优率:96. 0%
o
(8) HSE目标管理100%o
2、影响压裂施工质量因素
1.1施工工艺因素
采用下封隔器压裂工艺,一是为了保护油层套管,二是为了分层改造,三是既护套又分压。

其有利亦有弊,如果封隔器在井下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压裂效果。

2.2压裂液因素
黏度高、流动性好、抗剪切而摩阻损失小、滤失小而携砂能力强的压裂液是决定压裂成败的关键。

2.3操作及设备因素
压裂成功需要完好的设备条件和良好的操作素质来支持。

如果在施工中指挥控制仪表和线路出现问题,或混砂车、大泵车出现故障,就无法顺利的完成压裂施工。

3.4地层及地质因素
地层和地质的物性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客观因素,是人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

要改造它首先要适应它。

4.5井内管柱因素
压裂施工是高压作业,其所用的工具、用具、设施、配件等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压裂井口又是高压施工中的危险部位,其井口的“升高短节”更是最薄弱环节,它是采油树与井筒连接的“咽喉要道:
2、压裂施工现场质量规范
5.1车辆摆放
a、按顺序进入井场,避免在井场内发生冲突,做到准确快速摆放。

b、混砂车的摆放要考虑加砂车的停放和混砂车进排出管线的连接。

c、仪表车的摆放要考虑对井口及施工场地的观察。

6.2压裂液和支撑剂的检查
a、施工前压裂队要准确测量压裂液总量,并做好记录。

b、压裂液配制是否均匀,有无结块和漂浮物,并作记录。

c、压裂队负责目测检查压裂液、支撑剂量和类型,并作记录,同时观察支撑剂是否有杂质,是否潮湿或有结块。

如果有不合格应请示有关领导,并有指示记录。

7.3井口及施工管柱的检查
a、施工前压裂队要查看井口类型,检查升高短节,绷绳及大螺栓是否上齐上紧,阀门是否齐全,开关灵活。

检查井口放喷管线和平衡管线是否连接好并固定。

b、用油管压裂井,施工指挥现场落实下井管柱深度,并计算核实顶替量。

施工员要现场复核。

8.4高低压管线的连接
a、管线的连接必须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要求,高压管线连接要有一定活动余地,
高压每条管线要有“桥”连接,低压管线连接不要有死弯,尽量平直。

b、混砂车的上水和排出管线的连接必须满足施工排量的要求,大型施工时要用联通器。

c、各车在接管汇时要检查密封胶垫的完好情况,彻底清洗丝扣并涂油,然后砸紧。

9.5启泵前的检查及准备
a、启泵前召开安全、技术、分工交底会。

填写《现场交底记录》。

b、启泵前要落实各关键岗位通讯设备是否良好及准备情况。

c、检查计算机仪表及各信号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10.6压裂施工
a、压裂施工时要根据现场准备情况,按设计填写《泵注程序表》,明确各阶段液量及工作内容。

b、施工时一般按泵注程序完成压裂施工,如遇地层异常或设备故障,现场与工程大队或公司技术总监协商处理。

c、施工时要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最高泵压极限或超压保护,严禁超压作业。

d、循环试压时要连接自循环管线,试泵压力按设计或井口最大工作压力完成,不得超过井口最大工作压力。

试压后要求稳压5分钟以上。

试压不合格不能施工。

11.结束施工
a、施工停泵后要根据设计要求监测压力降落曲线。

b、拆卸管线时按HSE标准回收残余液体。

c、施工后认真填写《压裂施工原始记录》,并提交甲方和有关单位。

d、施工结后,应立即清理因施工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作好环境保护。

3、压裂质量控制程序
12.由甲方提供压裂井的地质方案。

13.由公司主管领导主持压裂井施工方案的讨论;
14.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压裂井施工设计书,并由主管生产领导审核、审批压裂井施工设计书。

15.由甲方审批压裂井施工设计书。

3.5若压裂施工设计方案需要更改,由设计人员重新设计并重复三、四项工序。

4.6工程技术人员到井对作业队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工序及技术
质量要求;作业队技术人员签字认可。

5.7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直接对压裂液配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监督,如果水质不合格
或配液人员不按要求执行,可拒绝配液。

3. 8工程技术人员到井对压裂施工进行现场监督指导,监督施工是否严格按设计执行。

若施工中发生特殊情况,工程师或设计人员有权临时更改压裂、酸化施工设计书;若发生压
裂砂堵,由甲乙双方协商后解决,现场更改设计后,由设计人员编写补充设计,分发有关单位,每口井压裂施工后填写上井检查指导记录,由压裂队领导有关人员签字认可。

3. 9如果由于施工设计中数据错误导致施工不合格,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建
3. 10压裂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备料、准备工具,如果未按设计执行而出现备料、工具错误,施工单位负全部责任。

4、压裂液现场配液质量要求
4. 1配液用水清洁、无脏物、无异味、PH值6. 5-7. 5、水温10-30C,不用方口罐配液。

4. 2按设计备化工料。

4. 3设计技术人员或干部到现场监督、指导。

4. 4配液时按现场监督指导人员要求,严把加料顺序、加料速度、加料量与循环时间四个配液质量关。

4. 5配液人员不按技术要求执行或配液水质不合格,监督人员有权停止配液。

4.6化工料加完后大排量循环,使大罐内上下液体的粘度或PH值相一致。

5.7配液后,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在《压裂液配制检查表》签字,确定合格后方可下步施工。

5、压裂现场配液技术服务与监督人员职责
5.1逐罐检查配液水的质量,要求清洁,无脏物、无异味,PH值
6. 5-
7. 5、水温10-30℃。

5.2检验化工料的种类与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有不符则立即上报设计人员及施工单位领导,采取应急措施。

5.3严把加料顺序、加料速度、加料量与循环时间四个配液质量关。

5.4配完液检查合格后,方可在配液质量表上签字。

5.5配液人员不按技术要求执行或配液水质不合格,监督人员有权停止配液。

6.6压裂施工前检测罐上、下液体的粘度或PH值,要求粘度或PH值上、下相一致。

6、酸液现场配液技术服务与监督人员职责
6.1检查配液罐(配液池)是否清洁干净。

6.2检验化工料的种类与用量与设计是否相等。

7.3严把加料顺序,加料量与循环时间质量关,严禁将缓蚀剂与活性剂HBF4直接接触。

8.4在配液过程中发现化工产品有明显珠质量问题,如沉淀、结块,应立即停止配液同口寸上报设计及施工单位主管领导,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9.5每罐车配制的酸液浓度、各添加剂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6对以上几条不符合要求,监督人员方有权停止配液。

7、酸液现场配液质量要求
7.1严格按设计要求备料、领料。

7.2用清水将配液池、配液罐车清洁干净,要求罐底、池底清洁无脏物。

7.3配液时设计技术人员或干部到现场监督指导。

7.4配液时按现场监督指导人员要求严把加料顺序、加料量与循环时间三个配液质量关。

7.5严禁将缓蚀剂直接与活性剂、HBF4接触。

7.6配液人员不按技术要求配液,监督人员有权停止配液。

7.7化工料加完后大排量循环,使罐车内酸液均一。

8.8配液后应由工程技术大队技术服务与监督人员确定合格后,方可在《酸液配制检查表》上签字,方可转入下步施工。

8、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8.1根据地层特性,现场灵活变更施工方案
压裂设计是压裂施工成败的关键。

所以压裂设计既要考虑地层客观条件、地质改造要求、井筒现状、压裂设备状况、压裂液性能水平、管串工具技术性能等,同时还要考虑地层应力的大小和方位、地层物性和厚度、油水井的布局等。

9.2合理控制加砂规模、强度和施工排量
(1)为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高砂比,在正常情况下要尽量缩短低砂比加砂阶段,并适当延长中高砂比加砂阶段。

如条件允许,加最后两方砂时再提高一点砂比,以保证在缝口附近支撑得更丰满一些。

需要注意一点:高砂比阶段不能过长过快,既要能达到较高的平均砂比,又不致于出现砂堵憋泵的危险。

(2)在加砂过程中,加砂梯度要尽量控制平稳均匀。

在控制混砂车搅龙时,石英砂与陶粒砂的密度和光滑度有所不同,其搅龙在同一转速下的上砂速度也不同;此外,在倒换加砂车时要尽量缩短时间,两条搅龙转换要衔接配合默契,这样才不会出现混砂比大落大起的突变现象,从而减少压力波动的威胁。

(3)在压裂施工中排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其过高过低都不可取。

过低时对造缝、延缝、扩缝、携砂和补偿渗滤都不利;过高时有可能会压窜盖层造成水淹,而且设备也难以为继;但在加砂和顶替时有意适当提高排量,能预防砂堵憋泵。

8. 3加强对压裂配套工具的监督管理
(1)在压裂施工中不可能每次都用全套新的压裂井口,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使用。

在多次反复搬运、装卸和施工中,势必对井口造成不易察觉的损伤或疲劳破坏,给高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要求压裂井口要做高压试压稳压工作,要有记录和编号,严格规定其压裂有限次数,不得超期限使用,超过期限的应报废或转为它用。

(2)套管升高短节要选用钢级和厚度比油层套管高一等级的套管专门加工,建立压裂井口维修、保养和使用制度,规定试压检验程序,规定重复使用的最高次数,并有专项编号和记录,不可超限使用。

(3)对井下工具,特别是封隔器,要在入井前在地面上进行严格地检查和测试,不合格严禁下井。

如果不分压且套管强度高,则最好不使用封隔器,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作业工艺。

(4)下井油管必须完好无损,丝扣完整,不得有任何缺陷。

下井时丝扣必须上满上紧。

压裂油管要有专项记录,严格规定其使用次数,不得超期使用。

(5)为便于观察泵压和井口压力变化,压裂施工时一般要在高压管汇和套管闸门上外
接压力传感器。

但由于环空压力传感器往往接在低压、焊接的三通上,高压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因此,压裂井口必须装备专用的非焊接的高压三通或短节,以确保安全。

8.4如何预防和避免压裂时砂堵现象的发生
压裂时砂堵,究其原因无非是地层因素和操作失当。

地层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操作可以避免砂堵。

其方法主要有:
(1)努力改善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在高压施工时能保持足够大的排量,以压开并延伸一定规模的裂缝。

(2)当发现油套压力上升幅度异常时,应谨慎的提高一点排量,同时降低或停止加砂,以便观察动态;此时如果降低排量只会减弱裂缝中的携砂能力。

(3)暂停加砂打隔离液以利于疏通裂缝中的“砂堆、砂桥”,待有所改善时再继续施
工。

(4)施工中,在确保排量的同时•,要掌握操作技巧,控制平稳加砂速度,避免大落大起、忽高忽低。

(5)在压裂设计时,应考虑地层和裂缝的承受能力,不能轻易的采用“深穿透饱填砂”的加砂模式。

8.5发生砂堵时的现场处理方法
(1)不可在高压状态下匆忙放喷排液,否则会出现压扁油管,刺坏闸门,地层吐砂,缝口“包饺子”等不良现象。

(2)待压力稍降低后再采取放喷排液和返洗步骤,排完混砂液后,视情况而定是否重新施工或关井处理。

(3)压力扩散完后,适当压井。

或及时起出压裂管柱,尽快探砂面和冲砂,避免压裂液对油层造成二次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