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人教新课标第章第节同步课件浙江设计时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精析
(3)正午太阳高度的极(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
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
量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
热岛”的存在(cúnzài),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
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如下
晴天__:__白___天__(b_á_i__ti_ā_n_)_大__气__的__削__弱__作__用__弱__,___温__度__高__,__夜__晚__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弱__,
温度__低__,___温__差__大__;__阴__天__:__白__天__(_b_á_i_t_i_ā_n_)大__气___的__逆__辐__射__作__用__强__,__温__度__不__高栏目,
2.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xīguā)”所呈现的现象。

提示: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
目 链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 接
“午穿纱”的现象(xiànxiàng);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
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fēnxī)完成(1)~(5) 题。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jiàntóu)含义分别是:
太阳辐射A_(_t_à_i_y_á_n_ɡ;fBú_s_h_è_)_________大__气__(_d_à_q;ì)吸C_收__的__太__阳__辐__射_________;
3.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沿海地区,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 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为气 温低,气流下沉(xià chén),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陆 地,形成海风。到夜晚正好相反,形成由陆地流向海洋的陆风。如 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一页,共47页。
识(zhī shi) 精析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二页,共47页。
点(zhǐdiǎn) 迷津
1.大气逆辐射只有晚上(wǎn shang)存在吗?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白天辐射
更强。只是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我们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 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只有晚上(wǎn shang)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_____纬__度_分布(fēnbù)不均,造成 高低纬度间的__温__度____差异。
栏 目

热量
水汽

第八页,共47页。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yùndòng)的最简单形式。
栏 目 链 接
第九页,共47页。
(1)概念:由于地冷面热__(_lě_n_ɡ__r_è而)不形均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zhōngyòng)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3)常见形式:___海__陆__风_、城市风、山谷风。
第十页,共47页。
思考
1.“高处不胜寒”是如何(rúhé)形成的?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dàqì)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 栏
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
目 链

第十一页,共47页。
思考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2)山谷风。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 形成谷风。夜晚山谷中因有较厚的大气保温,大气温度降低幅度小;山 坡上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较多,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沉流 入谷地(gǔdì),形成山风。如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第三十五页,共47页。
(xiànxiàng)。
第十二页,共47页。
思考
3.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 解释(jiěshì)巴山为何多夜雨吗?

提示: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wǎnjiān)风从山坡吹向谷地, 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
目 链 接
第十三页,共47页。
栏 目 链 接
3.受热过程:
地面
栏 目 链 接
大气
4 . 增 温 方 式 (辐f 射ā 热n 交g 换s h ì ) : ________________。
第六页,共47页。
热状况(zhuàngkuàng)
运动(yùndòng)
栏 目


第七页,共47页。
二、热力(rèlì)环流
1.大气运动。
(1)能量来太源阳辐:射__(_t_ài__yá_n_ɡ。fúshè)
第十四页,共47页。
情景
激疑
知识点一 大气的受热(shòu rè)过程
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温的日变化(biànhuà)剧烈,“早穿 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里气温的真实写照。你知道 是为什么吗?
栏 目 链 接
第十五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xuēruò)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xuēruò)作用包括反射、吸引、散 射三种形式,具体如下表所示: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目 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链接 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 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 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解释有关(yǒuguān)热力环流的形
成及其影响。
栏 目


第四页,共47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五页,共47页。
一、大气(dàqì)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_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
2.直接热源(rèyuán):地__面_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 接的热源(rèyuán)。
第十九页,共47页。
特别(tèbié) 提醒
(1)大气逆辐射不仅发生在白天,晚上也存在,主要看云层厚薄, 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就强,反之,就弱。,
(2)大气逆辐射的方向不是( shi)和大气辐射的方向相反,而是和 栏
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
目 链

第二十页,共47页。
识(zhī shi) 精析 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yīn sù) 表解如下:
面又向外发出辐射,它属长波辐射,虽然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 目
能力较差,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 力较强,因此越靠近地 面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能就越多,所以说近地面是大气能量的直
链 接
接来源。随着海拔的增高,得到的地面辐射就减少,所以有“高处不
胜寒”之说。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方法(fāngfǎ) 突破
链 接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图中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3)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qìwēn)日较差的大小:
晴天(q_í_n_ɡ__t_i_ā_n_)_大__,__阴。天原因小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栏 目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ònghài)
链 接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小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 _ _ 因_ 为_夜间( 多“云,大大”气逆或辐射“(fúsh小è)强”,气) 温,不会为太低什。 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不存在逆辐射的误解。

第二十三页,共47页。
点(zhǐdiǎn) 迷津
2.山上离太阳越近,气温越高吗?
不是。要理解这一问题,就要全面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和
大气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接受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是
有限的,所以高山地区并不会因为距太阳近而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能量到达地面后,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然后(ránhòu)地 栏
D 大_气反_射、_ 散_射的_ 太_阳辐_射 _ _ _ 地_ 面_吸收_的太_ 阳_辐射_ ;
G_____大__气__吸__收__的__地__面__辐__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栏 目
I____大___气__逆__辐__射_____。
晚上__大__气___逆__辐__射__强__,__温__度__不__低__,故温差较小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 罩 大 白 菜 地 , 可 以 防 止 大 面 积 冻 害 ( d òn g h ài ) , 其 主 要D原 因 是
()

第三十二页,共47页。
方法(fāngfǎ) 突破
等压面的“高凸低凹(dī āo)”规律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 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 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dī āo)”具体如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动”。(如下图)




第三十一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注意:当地面冷热不均时,近地面相对热的地方空气密度比同
一水平面其他地方要小,气压偏低,相对冷的地方空气密度比同一
水平面其他地方要大,故气压偏高,相应近地面等压面也会在热的
栏 目
地方发生下凹以及在冷的地方发生上凸。而高空气压状况及等压面 链
状况与近地面刚好相反。
栏 目
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这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 链
大气原理呢?

第三十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1.概念:由于地面(dìmiàn)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称
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
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
①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____低__压__;(dDīy处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________; 高压 小,②形B成、_F_地__冷___却_低;,压空气下沉,形成_____高__压_;C、E处空气密度减栏目链
③ 同 一 水 平 面 上 , 气 流 由 _ _ _高_ _压_ _ _ 流 向 _ _ _低_ _压_ _ _ , 在 图 中 用接
栏 目 链 接
第十六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栏 目 链 接
第十七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2.大气(dàqì)的受热过程
栏 目 链 接
第十八页,共47页。
知识 精析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 (néngliàng)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 太阳辐射能量(néngliàng)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 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 量(néngliàng)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 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鑫隆
____
第二十九页,共47页。
情景 激疑
知识点二 热力(rèlì)环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
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
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
明灯。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fēn wéi)主体与支架两部分,主体大都以竹 篦编成,然后用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诸葛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àqì)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dàqì)运动 第1课时 大气(dàqì)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第一页,共47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47页。
课标
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dàqì)受热过程。
栏 目 链 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页,共47页。
目标
定位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解释有关(yǒuguān)大气受热等 大气现象。
图所示:




第三十六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2.读下图,完成(wán chéng)(1)~(2)题。
栏 目 链 接
第三十七页,共47页。
学以
致用
(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yǐxià)说法,正确 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