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9章)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1-9章)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至九章)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二、问答: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答: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按信息传、受的范围大小,传播学可分为五个研究层次,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按传播学自身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研究层次:理论,模式,研究方法(定量、定性)。

第三,按不同领域划分纵向或横向的研究层次和研究重点。

纵向研究主要有:古代传播思想的整理与分析,近现代传播事业的演变等。

横向研究有:信息系统——研究与信息处理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性问题等。

第四,传播学研究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层次。

3.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4.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22.00《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学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期末复习以阅读教材(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为主,同时关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传播现象及历史发展一、什么是传播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的历史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点(一)社会信息系统(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第一章复习题1、简述传播的含义。

P5-6 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迄今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8-34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8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4、简述社会系统及其特点。

P9-11所谓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指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接受和反馈的系统。

实际上,传播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和严密的信息系统。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二章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学习指导:本章是第一章的继续,主要是了解传播学的历史。

重点在五个奠基人和两大派别。

第一节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概念:1.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问答:1.传播学为什么首先诞生在美国?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

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

(1)媒介背景传播机构或媒介,最初是以报纸的面目出现的。

由此实现了新闻性传播活动的独立化、职业化。

17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世纪后,创立了最早的广播电台。

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著名通讯社。

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

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

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

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

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

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

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2)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

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

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多科性边缘学科的特色一、问答1.简述传播学的形成和学术渊源较确切地说,传播学是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40年代粗具规模。

这克服了其他说法的不足:①新闻学可视作传播学的前身。

引起人们对“传播”高度重视的契机,是新闻事业即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②众多相关学科为传播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术渊源:①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宣传学、新闻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②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复习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概念的出现对“传播”概念的界定有何影响有了信息的概念,传播概念的阐述就更为简洁和确切了。

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

例如:“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2、“传播”的定义及其理解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理解:》(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动机的。

3、传播有那些特点(1)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指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同时,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4、传播学四大先驱现代意义上的传播研究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脱颖而出。

出现了四位代表人物。

它们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库尔特·勒温、卡尔·霍夫兰、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他们被誉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奠基人。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

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

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

他们从东南亚出发,带着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从一个岛屿飘伯到另一个岛屿,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生存能力与风、水和泥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似乎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来到夏威夷。

他们在这个熔岩的岛上登陆,撒下他们的种子,播下他们的文化,把这块土地归为己有。

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

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虽然能在图画和雕刻中记录下来某些信息,但实际上还不能把语言写下来。

不过,他们利用口语作为有力的工具,用口说的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政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

他们令人不可思议地表达了微妙的想法和关系。

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

他们带着所有的航海经验知识,信仰、仪式以及他们想要保持和不用书写的形式传给子孙的生活习俗,他们在夏威夷登陆,感到地球的震动,看见山里的浓烟和火焰以后,他们得到了帮助他们认识“火之女神佩莱夫人”的信息,因此他们还知道了怎样通过祈祷以及祭祀和舞蹈同女神交流。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但是,且慢。

"他们知道同女神交流,"这是什么意思? 批评家兼哲学家肯尼思•伯克一九三五年向出版社送去一部著作时。

他提议用《传播学概论》作书名。

出版商否决了这个书名。

他说,读者看到COMMUNICATION(传播)这个词会以为是论述电话电信的书!这就是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怎么会定名为《永恒与变化》的经过。

我们不能责备一词多用,尤其是一个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词语,但是,我们起码应该弄清楚,在我们使用传播这个词时,我们说的是什么。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广义上,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有学者将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关注人类的社会信息。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信息是按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毋宁说,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2.什么是传播,它的特点是什么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特点: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前提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一种行为;过程和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所谓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看,人类社会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

传播学通常将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五种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

传播系统也称为信息系统。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讯息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给受众的完整 信息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声音 等多种形式。它由信息符号和意义组成, 其中信息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意义则 是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讯 息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才能被受 众理解和接受。
讯息在传播中的传递与理解
总结词
讯息的传递和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媒 介、传播方式、文化背景等。
详细描述
在传播过程中,讯息的传递和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传播媒介的特性决定了讯息的传递方式和效果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其次,传播方式的 选择也会影响讯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直接传播和 间接传播的方式会对受众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 ,文化背景也是影响讯息传递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于同一讯息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
讯息传播的模型与理论
总结词
常见的讯息传播模型包括直线模型、循环模型和互动 模型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讯息传播的过程 和机制。
详细描述
直线模型是最简单的讯息传播模型,它将传播过程视为 单向的、直线式的,从信源发出讯息,经过媒介传递给 受众。循环模型则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机制 ,认为传播是一个双向的、循环的过程。互动模型则进 一步强调了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 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接收和理解讯息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讯息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对于理解和研究传播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符号与传播
符号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符号是能够代表某种事物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图像、声 音或动作,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分类
符号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如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图像符号和象征符号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信息、符号与讯息

其它几个重要概念 ▲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 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 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施拉 姆 ▲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 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 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 果."——施拉姆 ▲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 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在传统的社会里,由于人们绝大部分的体力 和精力必须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文化的符 号性和象征性的感触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 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情况就大不一 样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充满了象征符, 包括街头的,路边的,建筑物上的,报刊, 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络中的等等,无论你 走到哪里,都会处于这些视觉的,听觉的甚 至触觉的符号的包围之中.
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 德《精神,社会与自我》 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成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 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 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 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 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象征性互动理论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 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人是根据"意义"(对事务的 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 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所以,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 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
明示性意义(denotation)与暗示性意义 明示性意义 与暗示性意义(connotatain): 与暗示性意义 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 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相对稳定;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相对稳定;后者是符号的引申 的外围部分,易发生变化. 意义属于意义 的外围部分,易发生变化.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逻辑学中的分类.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逻辑学中的分类.前者是概念 符号所指示的事务的集合; 符号所指示的事务的集合;后者是对所指示事务的特 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 一.前者是将符号于与现实世界的事务联系起来进行 思考的意义; 思考的意义;后者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 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
5、第五次飞跃:?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二、人际传播
(广义):自我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指人 对人,面对面的传播,社会信息在两个人或三五个 人之间进行的传播活动。
三、群体传播 1、常态的群体传播 (1)群体压力 (2)趋同心理 2、非常态的群体传播——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1)集合行为指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
会集合现象 (2)集合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传播的概念、分类及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 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
一、如何理解传播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戈
1、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 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传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口语传播时代: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程习题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1、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3、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的本质特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

4、人类传播发展的阶段包括: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文字。

二、名词解释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3、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4、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别功能的有机整体。

5、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三、简答1、人类社会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经济主体为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主要依靠信用。

跨国贸易、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第三章、第四章一、填空1、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2、符号可以分为信号和象征符两类。

3、非语言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 符号。

4、符号的基本功能包括: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经济背景1。

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3。

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2。

人类传播的形态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人文科学研究法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

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 实地调查法步骤①提出研究假设、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③确定抽样方案④设计调查问卷3。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四传播学与奠基人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2)卢因:场论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民众——舆论领袖—-媒体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高教版第3讲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高教版第3讲
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全球传播包含了更为多元的对象以及更为复杂的跨文化关系。那么 在当今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跨国界的传播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载着其自身国家印象,成为国 家的代言人;(2)全球传播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 信息交流,有效的传播总是建立在彼此全面、正确的了解基础上;(3) 信息流通不平衡,媒介地理不平坦,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在信息交 流中是不对等的;(4)西方媒介强国对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构成威 胁,具有破坏性;(5)网络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 资源和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方式。
革命历程呈 现的形态
◊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 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 新的空间; 2.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不可避免的形成所谓“信息沟”或“知沟”,形成 新的传播或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不公平,出现精神世界里的“富人”和 “穷人”。 3.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 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例关系。 4.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高,而且 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5.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 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第二章 传 播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人类传播史上发生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了 解传播模式的概念、功能、标志以及应用模式进行研究的 三个原则,知道传播的特点和种类,掌握传播在组织和社 会层面的功能以及传播者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只要人类对世界心存疑问,他们就一定会对人性的神秘充满好奇。
◊传播,是人类发展史上最神秘、最富有人性的独特现象。它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它与人类朝夕相处,如影相随,居于人类生活的中心。

5.11课程《传播学概论》

5.11课程《传播学概论》

• 1、授予地位(正) • 2、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正) • 3、麻醉精神(负)例如:沉迷、假消息、童年的消逝 • 缺点:不够全面,没有对负功能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没有指明解决
负功能的途径。
• 传播的负功能是指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消耗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
使他们越来越疏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这一“麻醉精
• 大众传播:这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传播内容的中介,既是信息的物理载体,又 是接受行为的消费对象,通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体、传媒。(下一页概念)
大众传播
从传统意义上讲,指的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 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大众传播的优点:快 广 多 好 (互动性)
并呈直线形态的过程。拉斯韦尔的双向反馈概念,并没有体现在5W构架 中,导致后人误解。 ②孤立/联系: 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拉斯韦尔的社会与传播的概念 也没有体现在5W架构中。
三、线性模式
③静止/变动: “讯息”实际上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化,但5W中没有表达。 ④环节/要素: “效果”有可能出现,有可能不出现。它不该是一个“环节”,而应是一个“要 素”。
• 3.信息传受的两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感知、认知;第二个层次,表述。
传播的定义
• 1.“共享说” • 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它在传播中专指“心”的共有,
并不涉及“物”的共有。在传播实践中,这种 “共享”不但是主观愿望,在很 多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即它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
• 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 确,但上限模糊。
• 注意:只要是没有明确的群体、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参加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 • 组织传播:所谓“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埃及纸草画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阿拉伯人发明了昂贵的羊皮纸
<神役> 索兰迪 亚大陆 羊皮纸 地图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蔡伦
植物纤维纸
早在1800多年前(公元105 年)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它是 由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
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 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 原料,先把它们捣碎,再放在水 中浸成纸浆,最后把纸浆放在旧 竹帘子上,摊成薄片,漏掉水 分,等干燥后,留在细帘子上 一层薄片纤维,便是纸张了。这 种纸在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因 为它既轻又便宜,携带方便。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印刷媒介包含两层意思,即印刷术和印刷品,前者是 技术层面的东西,后者是社会层面的东西。
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等一系 列事物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
约翰.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批 量复制成为可能。
人类曾经使用过的书写材料:泥板、木版、纸莎草、 羊皮纸、中国人发明的纸张
关于纸张:
纸莎草,阿拉伯音译为“伯尔地”, 是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的一种类似芦苇的 水生莎草科植物,属多年生绿色长秆草 本,切茎繁殖,叶呈三角,茎中心有髓, 白色疏松。茎端为细长的针叶,四散如 蒲公英。纸莎草茎部富有纤维,把硬的 外层除去后,里面的芯剖为长条,彼此 排列整齐,连接成片就可以造纸。后来 成为地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书写材料。 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古埃及人对纸莎草十分崇拜,把它 当作北方王国的标志。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创造不同于 语言,一个是自然 的过程,而另一个 是人为的过程。
文字起源于绘画, 即所谓“书画同 源”,最初的文字 都是从绘画演变而 来的,如象形字。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
时间上传之久远。
散氏盘 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汉字的传播功能
汉字具有一种超时空的功能。 对中国人的思维起着定势的作用。 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对联
,相声以及书时代
印刷媒介的产生需要有两大硬件:纸张和印刷机。
人类正式语言产生于公元前4万年,等于晚上23:00; 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晚上23:53′; 宋朝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23:59′4″,仅差 午夜56″; 1838年发明的摄影为23:59′48″,仅差午夜12″; 无线电发明在23:59′53″,仅差午夜7″; 广播电台1919年的出现仅差午夜6″; 1926年电视发明在23:59′55.5″,仅差午夜4.5″; 而卫星传播等最新的传播媒介都是在最后“一、二 秒”钟出现的。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 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第一节 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1)“Communication”的演变: 起源于拉丁语的communicatio和communis; 14世纪在英语中写作comynycacion; 15世纪以后逐渐演变成现代词形。 (2)“传播”一词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 “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二、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一)什么是传播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的特点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
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印刷术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已见端倪, 7世纪唐代 ,出现了雕版印刷。至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而 臻于成熟。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1045年毕升发明在 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 印,用火烧硬后,便成 活字。排版前,先在置 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 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 字依次排在上面,加 热,使蜡稍溶化,以平 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 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 版一样印刷。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三、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
发光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超声波 声音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动作
(二)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人类传播相比,动物传播具有局限性。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诞生根本标志。 语言有以下特性: 1.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具有无限的灵活性。 3.发音的经济性。 4.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四、人类传播的演进
(一)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施 拉姆的生动比喻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三)技术在传媒的形态 变化中的作用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一)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施拉姆的生动比喻
如果人类历史100万年作为一天计算,那么这“一 天”的“一小时”就等于41666年,“一秒钟”就等于115年。 那么人类的原始语言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相当于这 一天的晚上21:33′;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1. 口语传播时代
语言起源于何时,尚无明确答案。 语言的出现与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
语言媒介的优缺点
语言是最初始的媒介、最重要的媒介,而且也是最基 本的媒介。
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局限性。 ①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围内
交流; ②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 ③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
(3)传播一词最早作为理论语言开始使用,至晚 在20世纪初。
《传播学概论》第二章
“传播”的各种定义
库利: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 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 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皮尔士: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即 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 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 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