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训练(通用版)三 2.5.3传记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教师用书)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教师用书)专题三 古代诗歌阅读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25eb592af90242a895e5a5.png)
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绝招七读懂诗歌,分析特征——形象题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形象的特征,品味其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授解题绝技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形象集中在人物、景物,事物形象的考查始终没有涉及,故在此主要讲解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类。
类型一鉴赏人物形象[典例剖析][典例1] (2016·山东省烟台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行四首(其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鞚(kòng):策马飞驰。
②金吾:古官名。
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题] 第一步,准确审题,明确要求。
“分别刻画”说明答两类人物,“怎样的人物形象”说明答人物形象特点及类型。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注重把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令狐楚的诗主要是从心理、动作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第一句介绍主人公的籍贯和住所,第二句写主人公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取得功名,第三、四句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在秋原上骑马练习射箭的情形,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希望凭借弓箭方面的高超本领建功立业的英雄少年。
施肩吾的诗主要是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主人公醉酒后在空空的大街上骑马,横冲直撞,当他看到达官贵人时却毕恭毕敬,通过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在老百姓面前飞扬跋扈、对达官贵人谄媚讨好的恶少。
第三步,依据格式,规范答题。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三散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语言文字运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三散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语言文字运](https://img.taocdn.com/s3/m/3e9db1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9.png)
组合抢分练三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一、(2023·山东省考前模拟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材料一:永生羊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经过大半年的等待,萨尔巴斯已经完全进入了壮年,它坚强地熬过了冬天,并没有死掉。
回阿勒泰夏牧场的羊群又经北塔山时,那个牧人甚至没有认出它,也没有认出我。
他向我父亲笑道:好笑,我记得你说你的黄毛丫头老实得像一只淘汰羔子,莫非她真的变成一只淘汰羔子了?牧羊变羊,牧牛变牛,牧马变马,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牧人的话说得我心里有一些温暖,那些日子里,我确实觉得自己有一点像羊。
其实,他们只是被我做的假象欺骗了,我是一个人,怎么会变成一只羊呢?我之所以像羊一样,是想与萨尔巴斯靠得近一些,以便聆听它到底要对我说什么。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一点也没有记错,那一天是个星期三。
那天早晨,我的好心情被映在窗户上的朝霞唤醒。
我睁开眼睛,几只麻雀从我们家窗前的电线杆上扑棱棱地飞进了东天的满天红霞。
我穿上衣服,喝过早茶,来到羊舍,萨尔巴斯好像已经等我很长时间了,没等我走近就率先带着一群羊走开了,就好像不是我带它,而是它要带我一样。
在田埂上,我们看见一只很大的老鼠迅速穿过杂草;在木屋旁,杂草正茁壮成长,一些草甚至长到了木屋顶和墙壁上,一条被主人抛弃的老狗卧在一口破食盆旁守着空房想心事;在那座断崖下,我们还看见了一头老牛在崖下的阴影里安详地吃草……萨尔巴斯带着羊群又向断崖的下边走了一段路,在一片不大的开阔地上停下不走了。
我有些纳闷儿,这片开阔地实际上是一块盐碱地,除了一簇簇芨芨草,几乎没有草,平时很少有人畜到这里来,连老牛到崖下都不往前走了。
但是萨尔巴斯还是埋头吃起来,群羊也跟着它在吃芨芨草。
我坐在一块石头上,有些百无聊赖,拔了一根芨芨草,放在嘴里,一边瞎嚼,一边看头顶无边无际的蓝天。
我想,萨尔巴斯毕竟是一只羊,我也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又怎能完全猜透一只羊的心思,这实在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4bfd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9.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测试卷(含答案)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c5832551810a6f42486cf.png)
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训练(通用版)二 2.4.4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训练(通用版)二 2.4.4古代诗歌阅读 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ca81e6700abb68a982fbe6.png)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阅读鉴赏满分练二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45分钟·74分)一、(2015·衡水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11分)晚登江楼有怀李嘉祐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
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1.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解答时,要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将前两联所写的景色进行概括,体会景色的特点,根据景色的特点来揣摩把握诗人的心情。
答案:①碧水边青山矗立,夕阳下有人渡江。
(3分)②喜悦之情。
(2分)2.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请加以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联系诗意和注释理解“心闲”与“欲沾巾”的含义和意蕴,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心闲”表层是悠闲,深层则是苦闷失意。
②“欲沾巾”表现出眷恋京城、渴望再得重用的心理。
③“心闲”与“欲沾巾”并不矛盾,心闲更衬托内心的苦闷。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cd681a6c30c2258019e27.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20篇(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2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d7c90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a.png)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解题思路1.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意象、字词句等方面入手,务求全面,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
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
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
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二、古代诗歌阅读题解题技巧指导(一)读诗题在诗歌鉴赏题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诗题。
诗题虽小,但是却言简义丰,包含着重要信息,做题时不能忽视。
1.诗题概括诗歌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如《赠汪伦》《秋思》,尤其是字数比较多的诗题,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诗题蕴含诗人情感,要善于抓住关键字。
如《春怨》《书愤》《春夜喜雨》等。
另外还有一类诗以“无题”为题目,这一类诗歌也有大致的情感倾向,诗中往往寄托着作者难以言说的隐痛与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情感深刻而隐晦。
无题诗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
3.诗题点明题材、体裁。
例如怀古诗、送别诗、歌行体诗、咏物诗等诗歌会在诗题中有所体现。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送元二使安西》《燕歌行》《咏柳》,从诗歌体裁和题材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诗中的情感、主旨。
4诗题表现诗歌主旨。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愿望。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1983c69eae009581bec9c.png)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b8052240c844768eaee85.png)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 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 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 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解析】【分析】(1)D项,“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错误,设想的是自己等待友人归来。
故选D。
(2)根据诗中的“多材雄”“惟道三数公”分析其有雄才大略;根据“绣衣貂裘”“银鞍”分析其器宇不凡;根据“飞书走檄如飘风”分析其富有才华;根据“天外飞霜”“下葱海”分析其勇敢无畏。
故答案为:⑴D;⑵①雄才大略:通过安西幕府才雄很多,且都称道友人,侧面衬托出友人的雄才大略;②器宇非凡:身穿闪亮的绣衣貂裘,且出“紫宫”,马配“银鞍”表现友人身份高贵不凡、器宇非凡;③富有才华:通过“飞书走檄如飘风”动作描写,说他善写檄文,很有才华;④勇敢无畏:“天外飞霜”的恶劣条件下,他义无反顾“下葱海”看出勇敢;旗帜如火、战马如云看出军队仪仗盛大,也衬托出友人的英武气概。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2a809d0d233d4b04e6922.png)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fb2d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9.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诗歌第一联以“_______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______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能力升级训练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能力升级训练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017db9eefdc8d376ee32b5.png)
能力升级训练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4·江淮名校冲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试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情须拟物为人,使物成为人(作者)的化身。
在这首词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2.(2014·六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描写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2014·芜湖重点高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雨后[南宋]裘万顷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禾禾罢禾亚①,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②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禾罢禾亚(bà yà):稻名。
②蛩:古书上指蟋蟀。
(1)诗的五、六两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的?请作简要赏析。
(2)诗人为什么发出“吾生一何幸”的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2014·宿州三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②,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樟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初诗人路过寿州之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3e305c6529647d26285209.png)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2354b40b1c59eef8c7b4e3.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
②炯:光明,明亮。
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6ca5c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5.png)
人教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酬周参军吴均日幕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B. “水传”二句借水的远阔、风的凄寒营适出高旷肃杀之境,凸显了诗人寥落的心绪。
C. “沈云”二句互文见义,以乔树隐、层峦灭暗喻自己不为世所知,深深寄寓不平之气。
D. 全诗以忧怀开端,以饮酒抚琴收结,又兼寓情于景,语言古朴刚劲,情致清拔高远。
(2)同为酬答诗,吴均的“且当对樽酒”与刘禹锡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所含的情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1)D(2)“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解析】【分析】⑴D“刚劲”错误。
故D错误。
⑵同为酬答诗,“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故答案为:⑴D;⑵“且当对樽酒”既有借酒浇愁的无奈苦闷之意,又借饮酒抚琴寄洁身自好之情,使抒情更为含蓄深远;“暂凭杯酒长精神”既有宽慰劝勉之意,又含重新振作、积极投入生活之情,点明酬答的题意,使诗歌的格调转为昂扬高亢。
【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4ae4883c4bb4cf7ecd183.png)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5f380cb14e852459fb5760.png)
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文学经典,一般读者光凭直觉也能欣赏玩味,但是直觉并不一定可靠。
修养不足会造成误读,不仅一般读者,就是专家也在所难免。
近日,对于杜牧的《山行》,就有专家解曰:中国诗人对时令的转换很是敏感,秋气萧森,遂引发诗人”悲秋”之感。
其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明是说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鲜艳,哪里有什么悲凉之感?这不是悲秋,而是颂秋。
为什么专家对明摆在眼前的颂秋视而不见?因为人的心理不是一张白纸,并不像美国行为主义者所设想的那样,对外界一切信息刺激皆有反应。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只有与主体心理图式相应者才能同化而有所反应。
我国悲秋诗歌母题源远流长,学养不足者,容易以为这就是一切。
其实,古典诗歌中颂秋亦有经典之作,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可惜,这种误读还比较普遍,如有老师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开头,便在”秋”下加一”心”,是为”愁”,说是”逢秋即愁”,实际上这只是汉字构成初期的历史痕迹。
并不全面甚或粗浅的积累,会形成某种强制同化模式,导致自我蒙蔽。
还可举一例,即对《木兰诗》的解读。
有专家出于英雄的现成观念,乃论断木兰英勇善战。
有专家还考证,北方兄弟民族,耕战合一,英勇强悍,置生死于度外。
然而细读文本,几无诗句正面描写木兰征战,与战事有关者,只有”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然而严格说来,这是行军宿营。
正面写到战事的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乃是写他人战死,木兰凯旋。
所以”英勇善战”并不出于文本,而是出于读者(包括专家)内心固有的男性英雄文化观念。
其实,木兰形象之价值,在其以女儿之身取代男性履行保家卫国之天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阅读鉴赏满分练三传记阅读+古代诗歌阅读(45分钟·58分)一、(2015·包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裴文中:把75岁当作57岁过如果不是裴文中的坚持,那块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或许还要在地下沉睡多年。
1928年底,周口店龙骨山遗址的发掘已触及一处坚硬岩层。
按照常理,这意味着工作已近尾声,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发现。
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先后离去,留下裴文中负责扫尾工作。
此时,挖掘现场一片冷清,只有裴文中依旧相信,如果凿开这些最坚硬的岩层,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他果然如愿以偿,在一处岩洞中,裴文中挖出了这块“著名的头盖骨”,他脱了上衣包裹起来,“像抱着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走回办公室。
随后,他向北京发回了一封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没有人知道一举成名的裴文中当时的心情。
此前,他只是周口店发掘工作的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杂务。
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出土翻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全新一页,“直立人”这一古人类演化阶段得以确立,人类的历史也向前推进了近50万年。
西方学者称赞他的工作达到了人类考古学上“一个壮丽的顶峰”。
此后数十年中,裴文中先后主持了资阳人遗址、丁村遗址、巨猿化石产地、水洞沟遗址、萨拉乌苏遗址、观音洞遗址等多处重要遗址的挖掘工作。
如今,在中国辽阔的考古学地图上,这些遗址都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地点。
早期旧石器研究的基础理论大多由西方学者提出,有些理论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时会导致研究陷入僵局。
比如法国学者基于西欧石器材料提出的基本方法就一度使周口店研究陷入困境。
裴文中不囿于法国方法,在多方尝试、探索后,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
裴文中还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
1935年裴文中在广西发现大批打制石器和个别的磨制石器,提出这些遗存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1943年裴文中在内蒙古调查试掘,否定这里属于旧石器遗存,把该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顾乡屯都作为中石器来处理,并强调细石器在这个时期的作用。
在他观点的启示下,人们对于细石器的起源、时代和分布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每一个古生物分支都是从小的体形开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的时候灭绝。
裴文中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撰文质疑这一定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最终使该定律修正为:在达到最大,并开始缩小的过程中灭绝。
作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一度认为这就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但后来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裴文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考察中度过的。
1932年新婚后的第五天,他就回到了周口店。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在野外接到电报,赶回北京探望母子,手里还拿着一本专业书籍。
在一次内蒙古的考察中,要穿过一片大沙漠,车子无法通行,当时已60多岁的裴文中和年轻人一样,骑着毛驴一路前行。
裴文中在5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重视野外实践,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裴文中在会上豪迈地表示:“要把75岁当作57岁过。
”此后,裴文中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到张家口、贵州、洛阳等地考察,像年轻人一样爬上爬下,拿着放大镜看着各种痕迹,神情之专注,精力之旺盛可与年轻人相比。
晚年的裴文中仍不断进取,锐气不减,在学生张森水的辅佐下,承担了对北京猿人石器工业的综合研究。
面对这一庞杂的材料体系,裴、张二人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大量科学数据展示北京人的石器技术与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
辞世前一个月,在给友人的信中,老先生还这样勾画自己接下来的考察路线:9月去柳州,再去杭州,最后到安徽和县;明年去满洲里……裴文中重视考古人才的培养,曾担任四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的班主任,并亲自授课和辅导野外实习,培养大批考古工作者,他还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有关考古学的讲座。
裴文中先生是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保证。
(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后勤管理人员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中外考古学界引起很大轰动,这对于主持工作的几位大腕学者来说是很大的讽刺。
B.裴文中用广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石器时代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对细石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C.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他广泛的考古实践、渊博的知识素养受到人们欢迎。
D.裴文中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获取很多第一手资料,他的新发现和新观点推动了我国考古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考古学的深入开展。
E.本文通过记述裴文中刻苦自学成才、深入野外考察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考古学家淡泊名利、献身考古事业的崇高精神。
【解析】选BD。
A项,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对于裴文中想法、做法的肯定,并无对几位大腕学者讽刺的意思。
C项,“裴文中常常利用外出考察之际举办考古学讲座,培养考古人才”说法不准确,这个选项后半句有一定道理。
E项,文中没有对裴文中刻苦自学成才进行记述,没有体现其“淡泊名利”。
2.裴文中在考古学研究方面有哪些创新?请简要概括。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考古学研究”“创新”,到文中圈定范围,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四段,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归纳、概括、整合即可。
答案:①铺设了中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搭建起相对完整的框架;②扩大研究领域,首先提出中石器时代的研究课题;③质疑并修正美国学者提出的“古生物体形增大定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误区警示】本题虽为筛选信息题目,难度不大。
但如果审题不细,扣题不紧,也容易出现问题。
特别是题目要求筛选的是裴文中在考古学研究方面的“创新”,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就,如果没有首创性,就不能入选。
否则,就违背了题目要求。
3.裴文中说“要把75岁当作57岁过”,有哪些表现?请简要说明。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寻找筛选区间,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五段,找出相关信息,归纳、概括、整合,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数次实地考察;②锐气不减,用定量的方法解决了周口店石器工业的发展变化问题;③辞世前一个月,制定详细考察计划。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在考古实践和研究中,裴文中有时极力坚持,有时马上放弃。
对他的坚持和放弃,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解答时应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阐明传主坚持与放弃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既要联系传主的经历、事实,又要跳出个体,从整体上做出理性分析。
答案:观点:裴文中的坚持和放弃是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①在发掘周口店龙骨山遗址时,裴文中不盲从权威,极力坚持向下挖掘,成为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第一人;②在发现了比“北京人”更为古老的遗址后,裴文中马上放弃了“北京人”代表着中国境内最为原始的文化的观点,表现了对学术科学性的尊重;③裴文中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体现了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唯物主义精神。
(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规律方法】探究题解题步骤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包括把握传主生平事迹、思想情感,作者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等。
2.仔细审题,明确探究要求。
包括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标点都要注意看清,把握探究的方向、目标、注意事项等。
3.结合文本,深入探究。
要扣住题目要求,思考文本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进而深入探究,明确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联系现实)分析,从而形成答案。
4.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这类探究题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要求。
要注意基本格式“观点+分析(结合文本或联系现实和知识储备)”,分析部分要分点作答。
二、(2015·包头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清平乐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注]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春的怜惜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