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 旅游地理完整知识点和考点
1.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的概念: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要有充足的时间、有供旅游的经济条件、要有动机,即旅游的欲望)
⒉旅游的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凡能满足旅游者娱乐、享受及其他需要,实现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三要素旅游业:旅游媒介(主要包括旅游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⒊旅游的发展
①古代旅游(1841年以前):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特点:个体需求、前产业化阶段)。

②近代旅游(1841-1950):1841年在英国出现了首次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旅游服务逐渐商业化,但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仍是一种高档消费,其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特点:群体需求、初级产业化阶段)
③现代旅游(20世纪50年代)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行为
⒋现代旅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游的特点旅游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如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旅游目的的娱乐性:旅游目的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⒌现代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交通(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可能的考点:现代旅游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1.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积极资金,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用⑵促进社会文化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③促进文⒈对区域
经济和文
化的作用能控制的。

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负面⑵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①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交通、商店、公共
作用娱乐场所变的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②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⒉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旅游对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

旅游促进了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推动力。

不利影响: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当会产生环境问题。

⒊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
⑴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出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⑵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⑶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⑷旅游业曾被称为“无烟工业”是错误的: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犹如工业,但称为“无烟”是不对的,旅游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并且有些污染问题的解决难度不亚于工业污染。

可能的考点:依据具体的旅游活动,结合各地区的旅游发展状况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资源的内涵:
⑴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⑵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⑶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也可能是上述因素兼而有之。

⒉旅游资源的特性
⑴多样性:①内容上的多样性: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既可以是已开发的,也可以是潜在的的。

②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从城市到乡村,都分布有旅游资源
⑵非凡性: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非凡性越突出,旅游价值越高
⑶可创造性:主要是针对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大多是人类创造出来的。

⑷永续性: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适度开发和保护下,旅游资源的使用是无消耗性的。

除以上特点外,自然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

可能的考点:结合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分析其内涵、类型和特性。

例题:以泰山为例,分析说明泰山旅游景观的类型和特性。

参考答案:泰山旅游景观的类型: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

泰山之雄、泰山云海、泰山日出等为自然景观;而泰山建筑、泰山雕刻、泰山地区的民俗风情为人文景观。

泰山旅游景观的特性:①从不同的视角、季节、时刻可以欣赏到泰山不同的景观,说明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特点。

②泰山以雄著称,显示出非凡性特征,说明只有在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具有非凡性的特点,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③孔子庙、南天门等众多的古建筑和众多的碑刻,说明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泰山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到目前还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说明了旅游资源的长存性。

⑤此外泰山的自然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

2.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⑴资源价值: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看是否具备了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次看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有些旅游资源虽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个孤立的景点,无法构成景观群,这样的资源游览价值也不大;第三,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如果开发的资源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邻近的景点,甚至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便会大大下降。

⑵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

⑶客源市场:距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⑷地区接待能力:主要是食、宿、行、购、游、娱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越完善,地区接待能力越强。

⑸旅游环境承载量:用容人量衡量,即在满足游人游览的心理要求的基础上,旅游景区单位面积所容纳的游人数。

⒉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美学价值。

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②科学价值:许多自然景观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能的考点1:结合世界或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作出评价(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可能的考点2:结合具体的旅游景点,分析其所具有的价值。

例1:澳大利亚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①澳大利亚旅游资源资源价值较高:首先从资源质量来看,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看,国内景点密集,集群状况好。

主要旅游资源有:大堡礁、艾尔斯巨石、热带海洋等多样的自然风光,奇异的物种资源,沿海地区温暖的气候,北半球冬季时的度假胜地,悉尼歌剧院和独特的土著文化等;此外,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地域组合状况好。

②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性: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和铁路运输便利,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使游客“进的来、出的去、散的开”。

③客源市场:澳大利亚国内经济发达,国内客源市场广阔,此外北接东南亚,并与北美洲遥遥相对,拥有广阔的国际客源市场。

④地区接待能力:澳大利亚国内食、宿、行、购、游、娱等方面的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具有较高的旅游服务质量和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

⑤旅游环境承载量: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旅游环境承载量大。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例2:试从游览价值和市场距离两方面来评价台湾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答:从游览价值看,台湾省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较高:①从资源质量来说,台湾省的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说,虽然台湾岛面积狭小,但景点密集,集群状况良好。

主要景点有:日月潭、三凤宫、文武庙、火山避云寺、大屯火山群等。

③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且质量高,地域组合状况良好。

从市场距离来看:虽然岛内市场距离近,但市场狭小;由于政治原因,以前与大陆市场距离相对较远,但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大大缩短了与大陆市场的距离;从国际市场来看,距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距离远,但离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距离近。

例3:试从游览价值和交通通达性两方面评价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答:四川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①从资源质量来说,四川省的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②从资源的集群状况来说,虽然台湾岛面积狭小,但景点密集,集群状况良好。

主要景点有:日月潭、三凤宫、文武庙、火山避云寺、大屯火山群等。

③从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来看,各处景点不雷同,且质量高,地域组合状况良好。

从交通通达性来看:四川省交通通达性很差。

四川盆地北面为大巴山、西面为横断山、东面为巫山、南面为云贵高原,周围被重重山岭所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交通通达性是制约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例4:以泰山为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泰山的湖、河、溪、瀑、泉与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相结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美感。

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美学价值。

②泰山是典型的断层山,对于研究地质构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③泰山的孔子庙等古建筑,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④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它的开发利用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经济价值。

2.3我国的旅游资源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⑴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著名的山岳风光有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蛾眉山)和安徽黄山;著名的水域风光有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⑵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甘肃敦煌壁画等,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有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⒉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
⑴“红色旅游”的概念:以参观革命纪念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旅游活动。

⑵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都是红色旅游资源。

⑶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①对区域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见1.2节);②对国家来说,既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更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③对旅游者来说,到红色旅游地进行参观游览,是一次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心情、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⒊我国的世界遗产
⑴确定世界遗产的重要性:①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非凡价值的珍贵资源;②世界遗产中的任何一种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一旦毁坏、灭绝或消失,都无法再造,不容替代;③如果对各种珍贵遗产不加以保护,任其毁灭,将是全人类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⑵我国的世界遗产分为:
世界自然遗产:主要针对的是享有世界顶级品牌的自然旅游景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有9处:江西三清山、五陵源风景名胜区、重庆武隆、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贵州荔波、云南石林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针对的是享有世界顶级品牌的人文旅游景点,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有27处。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主要针对的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旅游景点,我国有4处:泰山、黄山、武夷山、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
⑶世界遗产的保护:对世界遗产的开发我们不能只考虑从经济上去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对它们的保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不能对世界遗产造成任何破坏。

可能的考点:结合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图考世界遗产的分类、资源价值、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⒉自然美
⑴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⑵自然美的类型:
形象美:指自然景观呈现的形态美。

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色彩美:指自然景观展现出的各种颜色美。

色彩美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动态美:动与静是相对而言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听觉美:指大自然中发出的各种动听的声响。

⒊人工美
⑴概念: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⑵人工美的类型: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选择观赏位置:
①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②武陵源群是千峰万壑的景观:宜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③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观赏④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要置身其中近观⑤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⑥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

⑦比较小的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近观,并在水边铺小路,以供游人欣赏和休憩。

⑧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要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⒉把握观赏时机
①把握季节: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

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至华南地区四季皆宜;但南方地区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黄山、庐山也最宜夏季观赏。

还有一些景观也要把握观赏季节:香山红叶(秋)、北国风光(冬)、西湖美景(春)、清明踏春、
重阳登高、冬观腊梅等。

②把握天气: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因为不仅能观赏到云海,还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如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

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才出现。

③把握特定时间:只在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把握特定的观赏时机。

如云南大理蝴蝶会(4月15)、青海湖的候鸟(5月)、钱塘江大潮(农历8月18)、赛龙舟(农历5月初5端午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

⒊抓住景观特色
主配:园林都需主景和配景。

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园林景观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的层次
的特点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⒋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如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

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⒌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其次要发挥想像: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可能的考点:结合具体的旅游景观,体会、理解其自然美和人工美,并分析其欣赏方法
3.3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⒉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⑴位置: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⑵形成原因:①海域环境:大堡礁位于热带温暖的浅海大陆架海域,海域水面温度高,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平均盐度高,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这样的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地质条件:大堡礁一带在地质历史上是缓慢的沉降地带,在地壳的缓慢下沉过程中,由一代又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而成的。

⑶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有:①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景观;②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③独具特色的土著部落文化⒊中国云南元阳梯田景观
⑴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省会昆明的正南偏东方向,地处哀牢山山区的元江河谷地带。

⑵元阳梯田景观的形成原因:
①地形:元阳县周围的哀牢山,海拔高,地形崎岖,平地少,不适宜种植。

②气候:哀牢山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云雨,雨量充沛,使得“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③哈尼族人民改造不利的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辟梯田,坡缓地大则开垦为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为小田;并且充分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气候条件,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沟渠引进梯田,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

⑶梯田景观的季节变化与水稻生产过程的对应关系:
⒋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⑴塞纳河的水文特征:自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受温带海洋性
气候影响,全年水位稳定,少洪涝灾害,全年不冻,利于航行。

⑵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塞纳河右岸有戴高乐广场、爱舍丽宫、卢浮宫等,西岱岛上有巴黎圣母院;左岸有艾菲尔铁塔等。

可能的考点:依据中外著名旅游景区,考察景观特征,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成因。

4.1旅游规划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①客源市场的规划:从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的距离、游客量、游客类型等方面分析客源市场;②旅游资源的规划:从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③基础设施的规划:包括食、宿、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等,以及旅游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服务安排;④当地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⒉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将旅游资源加工成旅游产品。

旅游景区规划,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可能的考点:结合具体的旅游景区,让考生从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和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旅游景区做初步规划和设计。

4.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⒈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①环境污染:旅游交通、旅游食俗、游览活动会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②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③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旅游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堤、湖岸等;④对视觉效果的破坏:旅游地的人工设施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①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使传统社区文化逐渐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②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会对文物古迹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③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一系列城市问题。

⒉旅游环境容量
⑴概念: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⑵表示:旅游环境容量常用旅客流量来表示。

⑶分类:
旅游极限容量: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也叫饱和旅游容量。

旅游合理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的旅游活动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

⒊旅游环境保护措施:①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相关政策和法规;②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③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④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各种工程;⑤倡导绿色旅游。

可能的考点:结合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考察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5.1设计旅游活动
要求背会的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