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发展房地产业推进城镇化的实例分析——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城发展房地产业推进城镇化的实例分析——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14期
文/来源
摘要:经调查分析,制约河北省阳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大量分散居住的人口从事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现阶段,将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推动农村社会结构向乡镇为单位的小城镇结构转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支柱产业面临转型压力、工业发展无比较优势、农民增收潜力有限的背景下,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搞活房地产市场,进而盘活县财政,推动城镇化,可以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棚户区改造、县域经济
引言:
2016 年10 月24 日至28 日,作者赴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调研,实地走访了阳原县西城镇(城关镇)和化稍营镇,并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与阳原县委、县政府和化稍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同志等进行了座谈,搜集了阳原县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座谈和分析,笔者发现阳原县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城镇化率不高,如能以棚户区改造有关支持政策为突破口,支持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大力推进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将有助于改变县域经济落后局面和社会整体面貌,有效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阳原县的情况可能在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城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故形成本报告。

一、调研情况
(一)基本情况
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隶属张家口市,距北京280 公里,距山西大同市78 公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5 年,全县人口约28 万,地区生产总值约6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 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87 元。

传统上,阳原的支柱产业为煤炭物流,即承接大同市外运的煤炭,在当地存储、转运。

但2011 年以来,随着煤炭衰落和晋煤外运越来越以铁路为主,阳原县财政收入锐减,2015 年比2010 年减少了约1 亿元。

目前,阳原正积极发展毛皮产业,形成了从养殖、鞣制到成衣制作、销售的毛皮产业链,毛皮产业在阳原是典型的富民产业,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但对县财政的帮助不大。

(二)房地产市场情况
阳原县房地产市场较为落后,据县住建局提供的数据,全县城镇人口8.4 万人(其中,县城人口5.6 万人),城镇化率约30%,每年提高不足1%。

2015 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0.7733 亿元,住宅销售均价约3550 元/ 平方米。

2016 年1-10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2.56 亿元,房屋施工面积月均19.33 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27% 和833%;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07 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9.5%。

截至2016 年10 月14 日,全县已建成商品房待售面积1.1 万平方米,批准预售面积约4.3万平方米。

从开发成本看,县城2016 年新
拿地价格约120 万元/ 亩(历史拿地价格60—120万元不等),多层板楼综合开发成本约3600 元(不包含资金成本),推算县城合理的房价应在4000-4500 元。

从基本数据看,阳原县房地产市场规模小、库存少、价格低,但2015 年新入市土地较多,虽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但由于销售规模较小且较去年有所萎缩,容易导致后续库存
增加。

同时,笔者了解到,今年1-10 月阳原县通过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1334 户,2017 年计
划棚改1900 户,若全部采用货币化安置,可带动新增商品住房需求共约30 万平米。

棚改货币化安置可成为消化潜在库存、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抓手。

从棚改成本上看,2016 年棚改征收土地400 多亩,亩均综合成本160 万元。

从棚改资金来源上看,根据河北省和张家口市有关政策,2016 年阳原县政府可以通过阳原城市发展公司平台向农发行贷款5.7 亿元。

二、主要判断
阳原县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率均较低,工业不发达、农业创收途径少,
县财政属于“吃饭财政”,难以将政府项目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

在2020 年前全国整体脱
贫的目标压力下,通过转移支付“输血”、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民增收等方式推动全县脱贫非
常困难。

笔者认为,通过棚户区改造,特别是利用政策性贷款和中央、省两级配套资金,搞活
房地产市场,盘活县财政,推进城镇化,是改变阳原县整体面貌,推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难
得抓手。

特别是,在全县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贫瘠(土地每亩创造收益仅300
至500 元)的背景下,将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分散居住的农民或农民工变为集中居住的
居民,推动农村社会结构向乡镇为单位的小城镇结构转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体来看:一是如果将城镇化率从30% 提高到50%,即将5.6 万人从人均收入6887 元的
农民变成人均收入18221 元的居民,就可以为全县居民每年增收6.35 亿元。

二是如果每年有2000 户棚改,再加上2000 户农民进城购房,就可以创造40 万平方米的商品住房销售和15
亿元的销售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

三是按照15 亿销售额30% 综合税率算,可以产生
4.5亿元财政收入(超过2015 年全年阳原县财政收入),有利于做大地方财政,形成滚动开发、可持续发展。

宏观来看,我国城乡差距极大,地区差异明显。

阳原县位于京津冀城市圈内,距离首都仅
2-3 小时车程,产业发展并没有地理上难以克服的弊端,是一个“非典型”贫困县,其贫困的
根源在于大量人口被限制在生产率非常低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

阳原目前的发展阶段,大致
处于工业化初期,也就是东部沿海发达县城20 年前的发展阶段,乡村社会的结构、较为落后
的工业和大量农业人口既是不发达的表现,也是发展的潜力。

根据其发展阶段,阳原的发展需
要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齐头并进。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看,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县城
搞好房地产,既有利于消化潜在房地产库存,更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和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有力抓手。

三、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资金支持
经过初步测算,尽管2016 年以来,阳原县棚改综合征收成本约160 万元/ 亩,加上房地
产税收,政府财政在“棚改征收土地-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出让- 房地产开发”的链条中可以
做到略有盈余。

通过棚户区改造,国开行、农发行贷款和中央、省两级配套资金可以作为推动
城镇化的起步推力,利用好每年2000 户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就可以将当地房地产市场从2015 年的3 万多平米提高到每年20 万平米左右。

不考虑其他因素,光棚改货币化安置一项就可以
将城镇化增速提高几倍。

城镇化的加速,可以为优化县城规划布局、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
供资金,也可以为建设相对集中的产业新区,降低物流、仓储成本,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提供空
间条件和劳动力支持。

(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目前,对农民进城购房有许多支持鼓励政策,从阳原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要做好进城农民
的户籍、教育和医疗政策配套,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二是利用好各项税收、财政优惠政策;三
是发挥好“农民安家贷”等金融优惠政策的作用;四是适时将农民工和进城商贩纳入公积金范
围等。

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农民进城买房,可以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改变当地群众的居住习惯
和生活习惯。

从城镇化发展阶段来看,在今后的10到15年内,达到每年1.5%-2%的城镇化速
度是完全可能的。

(三)提高规划水平,做好产城融合
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需要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下功夫,一方面做好全县总体规划,以县城
所在的城西镇和县西侧化稍营镇为中心和副中心,沿大秦铁路、宣大高速公路和109 国道等国
境干线合理设计产业布局,并逐步提升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做好产业前瞻性规划,以建设工业新区等方式吸引工业集聚,将分散的毛皮制作等产业作坊聚集为较为集中的功能新区,提升规模效应,降低物流、仓储等成本。

总的来说,在将乡村形态为主的空间布局转变为
小城镇体系布局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合理性、便捷性,并为未来发展留好余量,做好
产城融合,形成优势产业集聚,让进城农民有工作、留得下。

(四)提前研判产业形势,加强招商引资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一是建设产业新区,为招商引资留出空间;二是利用好交通便利、距
京津不远的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从全局角度做好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具体来说,
阳原县传统支柱产业煤炭物流属于“靠天吃饭”且附加值较低,随着煤炭行业转型导致不可避
免的衰落,目前阳原以毛皮产业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有其合理性,相对于本地属于产业升级。


也应看到,皮革鞣制和印染属高污染行业,从全球产业发展角度看,已经逐步从中国转移到南
亚和东南亚地区,且国际皮衣、皮草市场呈长期萎缩态势,阳原发展毛皮行业也是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特别是环北京地区环境保护日趋严格,阳原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利用好交通
便利、离市场近等比较优势,吸引产业落户,将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挑战。

(五)把握开发节奏,积极预防房地产库存
将棚改货币化安置作为主要抓手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把控好土地一级市场出让节奏,结
合棚户区改造计划和商品住房销售数据,提前研判未来几年商品房供需情况。

一方面,不应将
县城房地产发展变成“给棚改安置户盖商品房”,只是把配套资金和贷款变成住房,后期还款
压力和财政风险将逐步放大;另一方面,也不能在财政激励下出让过多土地,形成长期沉淀的
房地产库存。

如无法激发内生需求,一旦在目前已然力度空前的去库存政策下新生大量库存,
将严重拖累经济发展。

(六)未雨绸缪,切实稳控房价
用政府创造需求的办法刺激房地产市场,虽然可以创造税收、盘活市场、推进城镇化、加
快区域发展,但如果放任房价上涨,将对当地市场产生长期的反作用,也将阻碍城镇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是,房价上涨将直接推高货币化安置成本,增加征收、拆迁的难度,一旦出现“拆不动”的情况,就无法获得下一步的棚改贷款和配套资金,也就打破了“棚改创造住房需求- 发
展房地产市场- 盘活财政- 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从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控房价必须未
雨绸缪、提前布局,阳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8000多元,一旦商品住房均价超过
5000 元,将直接打击农民进城购房的积极性,也与全县整体脱贫、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初衷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