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理论介绍及相关模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3)
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 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 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 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 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 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 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 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磁盘驱动器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快速 成长、市场动荡和技术驱动的“创造性破坏” 的历史。19 76 年该产业内的17家企业都是 规模庞大的多元化企业,到19 9 0 年全部失 败、退出或被收购。在此期间,12 4 家新企 业进入该产,其中10 0 家都失败了。1989 年 存活下来的企业中,6 0% 都是19 76 年以后 进入产业的新企业。
早期内生的熊彼特增长模型:
Romer(1990)的模型,进而对这类增长模型的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 识。Romer(1990)给出了如下的知识积累方程:
半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
半内生熊彼特增长模型主要是针对早期内生熊彼特 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以及刻画知识溢出效应的指 数为1的批判而提出的,代表性著作有 Jones(1995a)、Kortum (1997)、Segerstrom (1998)。这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知识生产过程中 面临着递减的技术机会(diminishing technology opportunity),即随着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存量的 边际生产率越来越低。为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研 发投入(主要是劳动)也必须持续增加。当经济处于 平衡增长路径上时,劳动力中用于研发部门的比例 为常数, 因而人口增长率必须为正。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5)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以实现这种 “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 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 这个核心职能又把真正的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每个 企业家只有当其实际上实现了某种“新组合”时才是一个名副其 实的企业家。这就使得“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 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从专门意义 上讲的社会阶级。”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 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但是,以能 否实际实现某种“新组合”作为企业家的内在规定性,这就过于 强调企业家的动态性,这不仅给研究创新主体问题带来困难,而 且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种产 品的一种新的品质。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有关的制造部门在实践中尚未 知悉的生产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 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也可以存在于在商业上对一种商品进行新 的处理。 (3)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也就是相关国家的相关制造部门以前 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 应来源是否业已存在,而过去没有注意到或者认为无法进入,还 是需要创造出来。
创新、模仿与知识产权保护
熊彼特增长理论为我们考察创新、模仿(imitation)与 知识产权保护(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对经济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 我们可以在封闭经济或是开放性经济的框架下考察 创新、模仿与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封闭经 济假设经济中只有一个国家;开放经济一般包括两 个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是 创新的主体,而发展中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创新成 果。
熊彼特(1942)关于内生新产品、新方法推动经济增长的论述主要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追逐垄断利润的动机促使其 创新,从而生产出新产品或发现新方法; (2)创新的过程也是一 个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 的过程,企业创新一旦获得 成功,就会将别的企业排挤出市场,从而独自获得垄断利润。当 然,这些创新成功的企业也只有暂时的垄断权力,其又会被将来 创新成功的企业排挤出市场, 以此类推;(3)创造性毁灭是推动 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熊彼特增长理论并不要求创新过程一定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在垂直创新(vertical innovation) 的框架下,创新过程是一个创造 性毁灭的过程,新产品会将旧产品排挤出市场; 而在水平创新 (hori—zontal innovation)的框架下,新旧两类物品可以同时存在 于市场上。
(5)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 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工 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而这里的“组织 创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创新,当然仅仅是初期的狭义的 制度创新。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1)
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他说:“我们 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 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 化。” 垄断利润 R&D支出 知识存量增 加 技术创新 新产品(新方法) 经济增长
熊彼特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和知识积 累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 因此,这类理论也被称为研发为基础的增长理 论(R&D-based Growth Theory)、知识为基础 的增长理论(Knowl—edg~based Growth Theory)、创新为基础的增长理论 (Innovation-basedGrowth Theory)和思想为 基础的增长理论(Idea-based Growth Theory)。 熊彼特增长理论强调的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机 制是,厂商为获得垄断利润不断增加R&D支出, 这又增加了知识存量从而推动了技术创新,技 术创新又进一步推动了新产品和新方法的实现, 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严成樑、龚六堂:《熊彼特增长理论:一个
文献综述》,经济学(季刊),2009年5月 份。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4)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他认为,可 以把经济区分为“增长”与“发展”两种情况。所谓经济增长,如 果是由人口和资本的增长所导致的,并不能称作发展。“因为它没 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只有同一种适应过程,像在自然数据 中的变化一样。”“我们所意指的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同我们 在循环流转中或走向均衡的趋势中可能观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 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 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我们的发展理论,只不过是对这种现 象和伴随它的过程的论述。”所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 为执行新的组合。”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 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
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垄断利润rd支出知识存量增技术创新新产品新方法经济增长熊彼特增长理论强调创新研发和知识积累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因此这类理论也被称为研发为基础的增长理论rdbasedgrowththeory知识为基础的增长理论knowledgbasedgrowththeory创新为基础的增长理论innovationbasedgrowththeory和思想为基础的增长理论ideabasedgrowththeory
u越小, 中间物品被模仿的概率越低,表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 反之则反是。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文献认为模仿率可被视为外生变量或内 生变量。在模仿率外生的情形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强相当于模仿率的 降低,例如(16)式;而在模仿率内生的情形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强 相当于模仿难度的增加。
熊彼特增长理论资料来源
技术创新专题
——对熊彼特理论的简单介绍及目前研究热点
目录: 1. 熊彼特理论介绍
2. 建立在熊彼定义
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 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 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 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 “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 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 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 超额利润。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正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 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 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只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静 止的,也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当经济进步使得创新活动本身降为 “例行事物”时,企业家将随着创新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而消亡, 资本主义不能再存在下去,社会将自动地、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当 然,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具有本质 性的区别。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 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2)
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
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 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 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 种 ‘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 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 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 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 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 析研究。
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意味着毁灭。熊彼特 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 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 “而恰恰就是这种 ‘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 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 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 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 态”性分析研究。
建立在熊彼特理论基础上的典型研究模型
早期内生的熊彼特增长模型: 早期内生熊彼特增长模型假定经济中有一个研发部 门,经济增长率是由经济参与者的最优化行为决定 的,且政府政策可以影响经济增长,代表性工作有 Romer(1990)、Grossman and Helpman(199la)、 Aghion and Howitt(1992)。这类模型包含以下三个 特点: (1)知识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强的溢出效应 (spillover effect),知识生产函数中知识存量对应的 指数为l;(2)劳动力为常数,没有人口增长;(3)经 济中存在规模效应(scale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