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的七言绝句《五月十九日大雨》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五⽉⼗九⽇⼤⾬》是明代诗⼈刘基所作的⼀⾸七⾔绝句。
诗⼈通过对⾃然风⾬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定的⼈⽣哲理。
下⾯就和⽆忧考⼀起来阅读下这⾸诗词了,欢迎阅读!
《五⽉⼗九⽇⼤⾬》
明•刘基
风驱急⾬洒⾼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过不知龙去处,⼀池草⾊万蛙鸣。
【赏析】
“风驱急⾬洒⾼城,云压轻雷殷地声”,这两句诗⾮常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前后的⾃然景象,极⼒描写⼤⾬的磅礴⽓势:狂风驱赶着⼤⾬,如瓢泼⼀般倾洒到⾼⾼的城内;乌云相互挤压,发出低沉的隆隆的雷声。
夏⽇天⽓炎热,空⽓⼲燥,⾬来得快,去得也快。
⾬来之时,乌云遮天,昏天暗地,狂风暴⾬,雷电交加,瞬间洗去⼈们⼼头的焦躁之⽓。
这短短的⼗四个字,就包含了“风”、“⾬”、“云”、“雷”四种景象,这四种景象恰恰⼜是夏天雷⾬最重要的构成成分,缺⼀不可,描写⼗分翔实。
“驱”、“急”、“洒”、“压”、“殷”五个动词,极⼒表现风之狂骤、⾬之⼤之急、乌云之厚、闪电之速,诗⼈⽤字极其考究,描写形象逼真,令⼈拍案叫绝。
从全篇来看,正是由于这两句描写雷⾬之肆虐,才能衬托下⽂的⾬后之平静。
阳光总在风⾬后,只有经历过风⾬,⾬后的阳光才能更加灿烂,富有哲理,发⼈深思。
扩展阅读:⽂学成就
明⿍⾰之际⼀位举⾜轻重的诗⽂⼤家,其诗⽂理论⼒主讽喻之说,提倡理、⽓并重,重视时代风格。
刘基为晚明讽刺⼩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重视⽂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其经世致⽤的⽂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代⽂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元季⾄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
从诗歌的渊源⾓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的⽂学观念使然。
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有艺术审美价值。
刘基将词作为抒情⾔志的重要⼯具,题材⼴泛,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长于铺叙,且善于⽤典。
描景状物秀丽⼊神,造语精⼯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刘基的寓⾔⽂学不仅内容博⼤精深,还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扩展阅读:⼈物评价
揭傒斯:此魏征之流⽽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
杨守陈《重锓诚意伯⽂集序》:“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墨者殊鲜,⼦房之策不见辞章,⽞龄之⽂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兼传世之⽂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豪矣。
”
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说:“元代诗都尚辞华,⽂成独标⾼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代之冠。
”
《明史》:“所为⽂章,⽓昌⽽奇,与宋濂并为⼀代之宗。
”
《明史》:“基、濂学术醇深,⽂章古茂,同为⼀代宗⼯。
⽽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也。
⾄溢之宣⼒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节,建竖伟然,洵不负⼸旌之德意矣。
”
蔡元培:“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代。
”
奥野纯:“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代之规模,⼜阐⼀代之⽂章,盖诚意伯刘公⼀⼈⽽已矣。
”
民间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统江⼭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
朱元璋:“(刘基)学贯天⼈,资兼⽂武;其⽓刚正,其才宏博。
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
慷慨见予,⾸陈远略;经邦纲⽬,⽤兵后先。
卿能⾔之,朕能审⽽⽤之,式克⾄于今⽇。
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
明末学者朱国桢:“刘基当初是元的进⼠,那时他忠于元;后来成为元的逐⾂,他就隐居待时,终于辅佐朱元璋成就了事业。
”
王世贞:“有⼈将刘基⽐作张良,刘基在谋略上确实⽆愧于张良,但说到做官或不做官的⽓节,却差得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