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 2C )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金原子对CO 起吸附催化作用
B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共有4种元素
C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有两种单质分子
D .生成物中共有3种分子A
解析:A
碳化钼(Mo 2C )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 和H 2O 在120℃下发生
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22
CO+H O
CO +H 120催化剂℃
; A 、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金原子对CO 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正确; B 、反应微观模型中,有钼、金、碳、氢、氧5种元素,故错误;
C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只有1种单质分子,即氢分子,故错误;
D 、反应微观模型中,生成物中共有2种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故错误。
故选:A 。
2.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D 解析:D 【分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由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
是:
A、观察微观反应示意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C、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二种生成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D.
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解析: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6、2,生成物中含A、B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6个A 原子,故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A、B元素都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3:1,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B .的化学式为
C 2H 4O 2
C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
D .和
都是氧化物D
解析:D
A 、反应中催化剂将反应物吸附在自身的表面,加快了反应的速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分子的结构图可知,
的化学式为C 2H 4O 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而分子的种类改变,数目由2个变为1个,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
是乙酸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是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错
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5.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
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能得到H 2O 和8.3g 钴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g B .产物H 2O 中氢元素质量为0.2g C .钴元素质量分数:氧化物>Co(OH)2 D .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 3O 4D
解析:D
A 、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
9.3g 5.9g 93
⨯=,该选项说法正确; B 、产物H 2O 中氢元素质量为:2
9.30.293
g g ⨯
=,该选项说法正确; C 、钴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8.3g-5.9g=2.4g ,钴的氧化物中,钴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
5.9g 2.4g
235916
=::,氧化物化学式是Co 2O 3,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分数= 118100%72.8%162⨯=,氢氧化钴中钴元素质量分数=59
100%63.4%93⨯=,该选项说法正确;
D 、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 2O 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6.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4NH +5O =4X+6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 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B .X 的化学式为NO 2
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D 解析:D
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4
100%82.3%
14+13
⨯≈
⨯
,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4N、12H、10O,反应后4X、12H。
6O,故X为NO,B错误。
C、该反应过程中有单质参与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错误。
D、每反应5 个氧分子,生成6个水分子,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D正确。
故选:D。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
解析:D
A、在 H2O2的分解反应中,MnO2作催化剂,MnO2不是专门作催化剂的,其它的化学反应中加入MnO2不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此选项错误;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此选项错误;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如:铁生锈是氧化反应,该反应是缓慢的,且不发光,此选项错误;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此选项正确。
故选D。
8.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D
解析:D 【分析】
由图可知,甲反应后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
A 、由分析可知,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不符合题意;
B 、甲是反应物,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 、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 、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48-30):(41-25):(19-17)=18:16:2=9:8:1,符合题意。
故选D 。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 .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 .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
D .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B 解析:B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25C H OH ,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
10.某物质4.6g 在氧气里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只含有碳、氢元素,
D .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1B
解析:B
某物质4.6g 在氧气里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该物质一定含碳、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
128.8g 100% 2.4g 44⨯
⨯=,氢元素的质量为 2
5.4g 100%0.6g 18⨯⨯=。
2.4g+0.6g=3.0g <4.6g ,故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4g0.6g
1:3 121
:。
故选B。
11.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其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
D.该反应消耗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比为5∶3D
解析:D
A、分子中不含分子,A错误。
B、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价,B错误。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消耗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比为30:18=5:
3,D正确。
故选:D。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501080
反应后质量/g16m2616
A.甲是化合物
B.m=38
C.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B
解析:B
【分析】
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
甲的质量由50g变为16g,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的质量由8g变为26g,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的质量由0g变为16g,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50 g +10 g +8 g +0 g =16 g + m g +26 g +16 g,解得m =10g。
乙的质量始
终为10g,质量不变,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
A、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甲中至少含有2种元素,故甲是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以上分析,m =10g,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蒸馏水通电
B.加热氯酸钾和加热等质量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氧气质量
C.在一密闭容器内燃烧足量的红磷,容器内气压的变化
D.一定质量的氢气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原子总数目变化 C
解析:C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A图象错误;B.加热氯酸钾和加热等质量氯酸钾与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纯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大,最终纯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多,但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B图象错误。
C .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压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气压逐渐减小,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最终气压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C 图象正确。
D .一定质量的氢气和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原子总数目不变,故选项D 图象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4.从化学方程式2222H +O 2H O 点燃
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物是H 2和O 2,生成物是H 2O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
D .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质量比为2:32:18D 解析:D
A 、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 、方程式等号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故反应物是H 2和O 2,生成物是H 2O ,正确;
C 、从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正确;
D 、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质量比为(2×2):32:(18×2)=1:8:9,错误; 故选D 。
15.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1
C .生成物丙和丁均为氧化物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D 解析:D
A 、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 3H 2+CO 2
催化剂
CH 3OH + H 2O ,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2):44=33∶22,此选项错误;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生成物丙不是氧化物,丁为氧化物,此选项错误;
D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能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碳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微观示意图
(1)一个丁分子中共有_________个原子。
(2)请写出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2或1︰1 解析:222CO+2NO
N +2CO 一定条件
2︰2或1︰1
(1)由微粒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丁分子是由3个原子构成的;
(2)由题意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CO+2NO
N +2CO 一定条件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
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或1∶1。
1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
请回答:
(1)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C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氧气14:27 解析:氧气 32
24NH +5O 4NO+6H O Δ
催化剂 14:27
(1)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氧气和氨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的反应;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
于单质的名称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
24NH +5O 4NO+6H O Δ
催化剂 ;
(2)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若C 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
224NH +3O 2N +6H O Δ
催化剂,则生成物氮气C 和水D 的质量比为
(2×28):(6×18)=14:27
18.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示意图中共有_______种分子,参加反应的2A 与2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2)在上述一系列反应中,以下各项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数目 ④元素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1:1化合
反应①②③④
解析:1:1 化合反应 ①②③④
(1)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种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可见共有3种分子,参加反应的2A 与2B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2)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 ③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分子数目不变; 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⑤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两种单质,生成物为一种化合物,元素化合价改变;
故填:①②③④。
19.新冠肆虐期间,消毒液一度紧缺,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用物质A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 8H 18)制取乙醇的流程如下:
(1)步骤②是乙烯和物质B 以分子个数比为1:1发生化合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
比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喷洒酒精消毒要避开热源和明火,写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4:9
解析:14:9 26222C H O+3O 2CO +3H O 点燃
(1)步骤②是乙烯和物质B 以分子个数比为1:1发生化合反应,即C 2H 4+B=C 2H 6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B 的化学式为H 2O ,则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比为28:18=14:9。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6222C H O+3O 2CO +3H O 点燃。
20.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22NaC1+2H O
2NaOH+H +X ↑↑通电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等质量的①O 2;②CO 2;③CO ;④SO 2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Cl2③①②④
解析:Cl 2 ③①②④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氢原子都是4个,氧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氯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X 中,则X 的化学式为Cl 2;
等质量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含有的分子数越多,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28,氧气相对分子质量是32,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是64,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21.甲醇(CH 3OH)是一种可燃性液体。
(1)甲醇在纯氧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说明化学反应速度与___________有关: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2)氢气不易储存。
科学家将氢气与二氧化碳通过催化转化为易储存的甲醇。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氢气为什么不易储存__________?
(3)仅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还可制取甲烷(CH 4)、甲酸( HCOOH)、酒精(C 2H 5OH)三种物质。
三种物质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的是___________。
反应物浓度1: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甲烷酒精
解析:反应物浓度 1:2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 甲烷、酒精
(1)甲醇在纯氧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说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关;一个甲醇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水分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等量氢气体积大,所以不易存储;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会发生改变;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由化学式可知甲烷中不含氧元素,仅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不可能过化
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甲酸( HCOOH)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可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酒精(C 2H 5OH)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不可能过化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三种物质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次性制备成功的是甲烷、酒精。
22.在点燃的条件下,2.6gC 2H 2与7.2g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xgCO 2、1.8gH 2O 和
1.4gCO 。
则x=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
解析:6 222224C H +9O 6CO +4H O+2CO 点燃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2.6+7.2-1.8-1.4=6.6;设反应方程式为
22222aC H +bO CO +dH CO c O+e 点燃, 2.6g 7.2g 6.6g 1.8g 1.4g 2632441828
a b c d e ::::::::(分母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物质的质量)=0.1:0.225:0.15:0.1:0.05=4:9:6:4:2,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4C H +9O 6CO +4H O+2CO 点燃。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 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时活塞向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白磷右
解析:加热白磷 右 2254P 5O 2P O 点燃+
(1)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故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加热白磷。
(2)白磷燃烧放热,故反应开始时活塞向右移动。
(3)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
2254P 5O 2P O 点燃+。
24.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的硝酸。
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X 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名称是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填化学式)。
(4)以上含氮元素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种。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 :324NH +5O 4NO+6___催化剂、加热,横线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氧气化合NO2H2ONO4H2O
解析:氧气 化合 NO 2、H 2O 、NO 4 H 2O
(1)由题给信息可知,氮气与单质X 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根据化学反应元素的种类不变,X 中含有氧元素,X 是一种常见气体,则其名称是氧气。
(2)反应②是NO+O 2→NO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则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NO 2、H 2O 、NO 。
(4)以上含氮元素的物质有N 2、NO 、NO 2、HNO 3,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0、+2、+4、+5,有4种化合价。
(5)324NH +5O 4NO+6___催化剂、加热,反应前有4N 、12H 、10O ,反应后有4N 、4O ,根据化学反应各种原子个数相等,还少12H 和6个氧原子,横线中物质的化学式为H 2O 。
25.a 克氯酸钾与b 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 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若充分反应后,得到d 克剩余固体,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a-ca+b-d(或a-d+b)b(或d-c) 解析:a-c a+b-d(或a- d +b) b(或d-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若充分反应后,得到cg 氯化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c )g ; 若充分反应后,得到d 克剩余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b-d )g ,其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为bg 或(d-c)g 。
2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2反应的基本类型。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______、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解析:22Mg O +点燃2MgO 化合反应 222H O 2MnO 222H O O +↑ 分解反应 222H O +点燃22H O
解:()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Mg O 2MgO +=点燃
;该反
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2H O 2H O O MnO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
应。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点燃。
三、解答题
27.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填化学式);
(3)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4)以图甲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一条结论是_________.
解析:分解 C12、O 2 +1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合理即可)
(1)图乙所示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所以分解反应.故填:分解;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氯气和氧气,故填:C12、O 2;
(3)D 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 ,HClO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计算得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故填:+1; (4)根据图甲反应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2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_____、_____。
(2)镁在空气中点燃:_____、_____。
(3)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
解析:2KMnO 4K 2MnO 4+MnO 2+O 2↑ 分解反应 2Mg+O 22MgO 化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