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总论 (1)
1。
1项目背景 (1)
1。
1.1项目名称 (1)
1.1。
2项目建设性质 (1)
1.1。
3项目主管部门 (1)
1。
1。
4项目申报单位 (1)
1.1。
5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1)
1.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
1.7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2)
1。
2项目概况 (4)
1。
2.1建设地点 (4)
1。
2。
2建设规模与发展目标 (4)
1。
2。
3项目建设条件 (5)
1.2。
4项目建设投资及效益情况 (7)
1。
2。
5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7)
1。
3问题与建议 (9)
1。
3。
1项目的主要优点 (9)
1。
3.2项目的主要不足 (10)
1。
3。
3实现该项目的可能性 (10)
2市场分析与预测 (12)
2.1项目产品介绍 (12)
2。
2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12)
2.3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 (13)
2。
4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4)
2。
5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4)
2。
5.1主要竞争对手 (14)
2.5.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15)
2.5。
3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16)
2。
6产业关联度分析 (16)
3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9)
3.1项目组成 (19)
3.2建设项目发展规模 (19)
3.2。
1木薯种植 (19)
3.2。
2木薯良种繁育 (20)
3。
3产品方案 (20)
3.3。
1项目产品 (21)
3。
3。
2产品质量指标 (21)
4场址条件 (22)
4.1项目布点及选址 (22)
4.2建设地点与地理位置 (22)
4.3土地利用现状 (22)
4。
3。
1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 (22)
4.3.2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 (23)
4.4气候条件与资源 (24)
4。
4。
1光能 (24)
4.4。
2气温、积温和湿度 (24)
4.4。
3降水量 (24)
4.4。
4风 (24)
4.4.5气候灾情 (25)
4.5地形、地貌条件 (25)
4.6水文条件 (25)
4.7土壤条件 (26)
4。
8交通运输条件 (26)
4.9劳动力资源条件 (26)
5技术、设备、工程方案 (27)
5.1技术方案 (27)
5。
1.1技术路线 (27)
5。
1.2苗、种场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 (27)
5.1.3种植基地栽培技术与生产流程 (32)
5.2主要农机器具选择方案 (39)
5.2。
1种苗繁育 (39)
5。
2。
2耕作管理 (39)
5.2.3收割 (39)
5。
3工程方案 (39)
5。
3.1主要构筑物的特征、建筑面积 (39)
5。
3。
2主要建、构筑物工程 (42)
6原材料供应 (43)
6。
1种苗 (43)
6.2肥料 (43)
6。
3农药 (44)
7项目总体布置 (47)
7.1总体布置 (47)
7。
1.1项目构成与布置 (47)
7。
1。
2总体布置 (47)
7.2运输 (48)
7.2。
1场内外运输 (48)
7。
2。
2运输方式与运输设备 (48)
8经营管理 (49)
8。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49)
8。
2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9)
8。
3人力资源配置 (50)
8。
4员工培训计划 (50)
8.5经营方式 (51)
9项目实施进度 (52)
9。
1建设工期 (52)
9。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2)
9。
3项目实施进度表 (53)
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4)
10。
1投资估算 (54)
10。
1.1投资估算说明及依据 (54)
10。
1。
2建设投资估算 (54)
10.2资金筹措 (56)
11项目效益分析 (57)
11.1社会效益分析 (57)
11。
2经济效益分析 (58)
11.3生态效益分析 (58)
12风险分析 (59)
12。
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59)
12。
2风险程度分析 (60)
12.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60)
13研究结论与建议 (63)
13.1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63)
13.1。
1市场预测结果 (63)
13。
1.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63)
13.1。
3场址选择方案 (63)
13。
1.4技术设备工程方案 (64)
13.1.5原材料、燃料供应方案 (64)
13.1.6环境影响评价 (64)
13。
1.7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65)
13.1.8方案实施的基本条件 (65)
13。
1。
9主要风险分析结论 (66)
13。
2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66)
13。
2.1优点 (66)
13。
2。
2存在问题 (67)
13。
3结论与建议 (67)
13.3.1结论 (67)
13.3。
2建议 (68)
1总论
1。
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2。
1万亩木薯种植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3项目主管部门
云南省××.
1.1。
4项目申报单位
云南××。
1。
1.5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
云南省××。
1。
1。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见附件);
2、云南省××委托“云南省××”编制完成“12。
1万亩木薯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3、《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5、《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建
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8、市场材料价格参照《云南省工程建设材料设备价格信息》。
9、《云南省建筑造价计价规则》云南省建设厅建标(2008);
10、当地价格信息、物价、物资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材料价格;
11、设备供货商提供的说明书及报价;
12、现有类似企业投资情况。
1.1。
7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从项目层次分析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被誉为“淀粉之王、地下粮食"。
木薯主要在热带地区栽培,粗生易栽,适应性强,栽培技术较容易掌握,利于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本项目中,木薯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用于加工淀粉,而在加工淀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木薯渣;第二层次,木薯渣经发酵后在可以作为养猪的饲料,代替配合饲料中的谷类成份,作为畜禽的热能饲料.第三层次,养猪场的猪粪又可以通过发酵作为木薯种植的有机肥料,通过对薯渣和猪粪的综合利用,充分体现了废渣利用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循环经济的效益。
“木薯种植→加工→饲养→木薯种植”的经济循环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木薯产业的经济效益。
2、从国民经济全局分析
近年来我国淀粉工业发展较快,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为玉米和木薯,1998年全国玉米淀粉总产量高达300万吨,而木薯淀粉只有33万吨,虽
然木薯淀粉价格稍高于玉米淀粉,但由于木薯淀粉粘度比玉米高,蛋白质
含量比玉米低,糊液成膜性好,渗透性强,因此应用木薯淀粉制造大部
分变性淀粉时,比玉米淀粉具有更大的质量竞争优势。
木薯也是生产酒精的工业原料.近几年,世界的传统能源危机进一步的显现.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采用部分酒精来代替石油的方法,研制了乙醇汽油。
根据发展趋势估计,如果能够在国内的汽油中添加10%的燃料酒精,那么,每年汽车燃料将消耗300 万吨以上的酒精,而目前中国的酒精生产能力仅约200 万吨。
据广西淀粉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在加工能源酒精的主要原料中,以木薯的淀粉含量较高,且价格较为低廉,具有生产酒精还具有工艺简
单和成本低等优点,木薯酒精的经济效益最高。
因此,木薯是目前中国最理想的能源酒精原料之一,发展木薯种植生产木薯酒精也是我国缓解能
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国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年总设计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每年约生产50万吨淀粉,而年总设计加工木薯酒精能力达60多万吨,但实际年产量只有20 万~30 万吨,虽然从国外进口大量木薯干片加工,但还是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而且由于加工时间较短,影响木薯加工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现状和预测,预计明年需要木薯加工原料600万吨,如果按鲜薯总产量的50%可直接作为加工原料,则年需鲜木薯达12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加工需求,这还不包括有些企业正逐年扩大木薯加工能力。
因此,估计木薯的鲜薯原料缺口50%以上。
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分析认为,项目实施必将为下游行业提供原料
保障,促进木薯加工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淀粉和酒精产量的提高,为新
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保障,并较大幅度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八布乡的云南××××.
1.2.2建设规模与发展目标
1、建设规模
本建设项目规模为12。
1万亩,由2个部分组成:
(1)木薯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
(2)木薯大田生产区约12万亩.
2、发展目标
(1)项目的总体目标
以高效农业为突破口,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项目建设的目标
以种植业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基础,通过现代生物良种扩繁集成技术和“公司+ 基地(合作社)+ 职工(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以“种植→ 饲养→ 加工→ 销售"为价值链的产业群,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建成为以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实现本项目的总目标,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项目达到最终规划设计规模后,每年可提供30.25万吨的鲜木薯。
3、项目建设分期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生产规模及生产能力分为近、中、远三期完成:
(1)近期建设项目
在一年的时间内成立木薯种植有限公司,建立起木薯良种繁育基地.先在××和周边的八步、杨万和六河三个乡范围内推广木薯种植。
计划第二年种植面积达到2。
4万亩.
(2)中期建设项目
木薯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能够为当地木薯种植农户提供优质种苗,降低生产成本和提供种苗保障,吸引和带动周边三个乡镇更多的农户参与种植木薯,增加木薯种植面积。
计划以每年新增2.4万亩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用2年的时间,达到7。
2万亩的规模,使规模效益充分的体现。
(3)远期建设项目
在前两期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成果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仍然以每年新增2。
4万亩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再用2年的时间,最终达到12。
1万亩的种植目标。
1.2.3项目建设条件
1、政策条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木薯在内的种植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各级党委、政府也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条件。
2007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可再生能源会议,玉米变乙醇项目被叫停,这些相关的政策也为木薯种植的发展开辟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2、市场条件
近年来,国内外木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近年我国进口的木薯干
片也在逐年增长,每年已达150万吨。
木薯供应在国内市场存在相当大
的缺口,市场上木薯干片的价格也由2005年的950元/吨升至现在的1550元/吨。
因此,当前的国内外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3、环境、资源条件
项目区位于农业生产区,远离城镇,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良好。
气候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适应木薯的生长。
土壤以赤红壤为主,肥力中上,项目区××自有土地总面积4131亩,周边有13.17万亩旱地和22。
5万亩荒草地可开发种植木薯,土地资源丰富。
八布河从项目区穿过,八布河径流量大,水质好,能保证项目的生产生活用水。
4、技术条件
木薯传统栽培技术已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个切合中
国实际的木薯繁育种植技术体系。
而且××已有木薯种植和相关项目建
设的成功经验,愿为本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5、资金条件
建设资金由云南××集团有限公司自筹.
6、社会条件
在项目区的乡镇已经有木薯种植的经验,此外木薯淀粉厂的建成将
为木薯的销售提供销路保障,使农户看到种植木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激发农户种植木薯的积极性。
7、外部协作配套条件
麻栗坡至富宁的柏油路从项目区穿过,项目区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为将来运输项目产品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项目所在麻栗坡县县域现有电站10多座,装机总容量3万多千瓦,全县年发电量达1.24亿度.普阳煤矿距八布乡约50km,运输路程近,煤质热量高.
通过建设条件的初步分析,认为项目有其建设和运营的可能性.
1.2.4项目建设投资及效益情况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18。
71万元,其中:
1、田间工程投资187.07万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1。
23万元;
3、预备费10。
41万元。
经估算,本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15911。
5万元,年均销售利润13612.5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2。
5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问题与建议
1.3。
1项目的主要优点
1、环境和社会效益
项目采取“木薯种植→木薯淀粉加工→木薯渣养猪→有机肥(猪粪尿)→种植灌溉"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体现了项目的环保性、生态循环性及可持续发展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此外,项目中生产的木薯能够在循环经济模式中就得到消化,提高了项目的可靠性。
2、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将为农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每亩净利润达到1125元,为后续产业提供原材料保障.拟建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当地70多人就业,提高垦区职工生活水平,并带动其它相关行业,增加国家税收。
1.3.2项目的主要不足
1、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对整个项目建设有很大影响
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是鲜木薯供应关键,需与当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合作模式,以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充足,才能实现循环经济建设总目标.
2、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木薯种植业有较大影响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能源涨价,对淀粉加工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使木薯的价格大幅上升,导致一些不法商贩囤积木薯干片,进一步推高价格,逐渐使木薯的价格偏离了本来的价值,一旦泡沫破裂,将对木薯种植产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3。
3实现该项目的可能性
1、实施单位有种植的技术基础,基地选址适宜。
2、有较高的技术起点,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推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程。
3、项目生产所需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基地可作为“公司”的第一生产车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4、项目按“公司+ 基地(合作社)+ 职工(农户)”的组织形式运作,是集“技、工、农、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基地。
在经营管理上走“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以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为目的,变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符合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符合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
也是各级政府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实施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云南木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提出本建设项目。
2市场分析与预测
2。
1项目产品介绍
项目主要产品为鲜木薯,为下游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提供原材料保障。
2.2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1、国际市场供需现状
2006年世界木薯产量为2.26亿吨,为世界第一大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于非洲。
2006年非洲木薯产量为1.22亿吨,占世界木薯总产的53%,主产国为尼日利亚、刚果、莫桑比克、加纳等;2006年亚洲木薯产量为6701万吨,占世界的29.7%,主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中国、柬埔寨、菲律宾等;2006年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木薯产量为3793万吨,占世界的17.3%,主产国为巴西、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等。
2005年全世界木薯产品贸易量约792万吨,市场价值为8.40亿美元,以木薯干为主。
主要出口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和几个非洲的主产国;主要进口国为中国、韩国、日本、美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饲料工业和淀粉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木薯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年世界木薯产量将达到2.71亿吨,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2、国内市场供需现状
木薯目前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和广东省种植,截至2005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已达657万亩.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第一大省,每年木
薯生产总量已达800万吨,种植面积达400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60%以上.云南也是木薯的重要生产区,2006年云南各类薯类作物种
植面积已达260万亩,年产薯类近1000万吨。
国内木薯主要用于生产淀粉和酒精,用于变性淀粉、味精、糖、制药、面条、造纸等六个行业,淀粉总需求量约为400万吨,而变性淀粉的用量则由1997年的20.8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9万吨,增长了三倍多,目前,我国变性淀粉的年产量仅为39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各行业的需要,进口的木薯产品逐年增长,目前已达150万吨,原料木薯的供应在国内市场存在相当大的缺口。
广西、云南、海南等省近年正在积极利用荒地扩大种植面积,推广
良种良法,努力提高木薯的产量。
2。
3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
1、国际市场供需预测
从1995~1997年间,世界木薯产品贸易量从520万吨上升到600万吨,而我国的出口量每年只有40万吨,所占份额少之又少.欧盟一直是木薯产品进口大户,但1990年以后,随着日本、台湾、韩国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及世界淀粉工业的兴起,这些发达国家的木薯进口份额也在逐年增大。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1993~2020年间,世界的木薯利用将以每年1.68%的速度增长,至2020年,世界木薯利用量达271.6百万吨,可见木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的空间.
2、国内市场供需预测
近年来,我国淀粉工业发展较快,生产淀粉的主要原料为玉米和木薯,由于受到资源和其他综合因素的制约,玉米淀粉远高于木薯淀粉的总产量。
虽然木薯淀粉价格稍高于玉米淀粉,但由于木薯淀粉粘度比玉米高,
蛋白质含量比玉米低,糊液成膜性好,渗透性强,木薯淀粉制造的变性淀粉比玉米制造的同类淀粉具有更大的质量竞争优势.
根据需求发展趋势,国内对木薯淀粉产品的需求,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有关方面预测,中国淀粉在部分工业行业中的年消耗量约为500万吨,而变性淀粉目前在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容量约为100万吨,市场发展容量接近200万吨。
由此可见,在国内市场木薯及木薯衍生品的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本项目生产的木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4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本建设项目的产品目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市场为当地市场,即下一环节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提供原材料;在满足了加工厂的生产需求后,再将富余的鲜木薯就近销售给周边的木薯加工企业,推进到第二层
次的国内市场和第三层次的国际市场。
国内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年总设计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但每年只生产约50 万吨淀粉,而年总设计加工木薯酒精能力达60多万吨,但实际年产量为20万~30 万吨。
由此可见,即使配套的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不能消耗掉本项目的鲜木薯,富余的鲜木薯也是供不应求。
2.5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2。
5。
1主要竞争对手
1、国际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东南亚的主要木薯生产和出口国,以及非洲、美洲的主要木薯生产和出口国;但国内外市场的木薯产品将
较长时间内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存在竞争关系;到国际市场均衡时,本项目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而国内企业更多的是合作,共同打造中国的木薯品牌。
2、国内主要竞争对手
我国种植木薯的省份有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云南等省区,约占世界木薯总产量的3。
5%,中国的木薯产业集中分布在云南和广西。
广西是我国种植木薯的最大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
以上。
广西和云南地理位置相邻,气候和人文条件相似,但由于国内市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出现竞争的局面;到市场均衡时,本项目生产经营成熟,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优势,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2.5.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1、优势
(1)具有资源优势
项目区气候条件较好,气候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适宜木薯的生长,土地资源丰富,道路、水资源、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为发展木薯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后发优势
选用国内外优质的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质木薯品种;采用国内
先进和成熟的工艺,借鉴已有企业的成功经验。
(3)规模效益优势
项目首先在××××建立一个木薯良种繁育种植基地,以此为基础,辐射带动周边的八布、杨万、六河三乡,共推广良种木薯种植12。
1万亩.
(4)产业优势
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建设,采用优良的木薯品种和较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按照产业集群的方式布局与发展,下游建设一个10万吨的木薯淀粉加工厂,建设一个年产10万头商品猪的养猪场和年产2.8万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直接为企业提供市场,延伸产业价值链.
(5)市场优势
云南市场的木薯种植尚未普及,市场出入门槛不高,市场还远没有饱和;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木薯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前景广阔。
2、劣势
由于木薯是新兴的热带作物产业,缺乏相应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支持,研究推广人员少,科研推广基础差,成果少,木薯良种良法面积小,如:2000~2004 年的5 年间, 全国木薯收获面积只增加了4。
6%, 单产提高5.1%, 总产量提高9.9%.此外,木薯加工厂多, 规模小,鲜薯原料缺口过半。
2。
5。
3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截至2006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已达680万亩。
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第一大省,种植面积达400万亩。
云南也是木薯的重要生产区,2006年云南各类薯类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60万亩.
根据市场供需现状,按照种植面积来分析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本项目占国内市场的份额为1.84%,占省内市场的份额为4.65%.
2。
6产业关联度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特色生物资源的规模化培育及产业化发展.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通过加工与产业关联提高附加值,促进销售、储运等产业的发展。
1、与国家生态建设战略目标相关联
21世纪,我国的生态建设目标是“全国完成绿色化、生态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本项目属于农业项目,木薯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不良的自然灾害,增加土地的绿地覆盖,并充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2、与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战略相关联
项目的建设与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项目通过生物技术、有机技术为导向的农业技术路线。
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
3、特色生物资源产品及直接产业
木薯属于热带作物,现项目区已有栽培历史.木薯是木薯淀粉加工厂的直接原料,而木薯淀粉的市场前景非常大,无疑会带动淀粉加工产业和木薯种植与可研的发展。
4、建设带动的相关产业
木薯可以直接生产食品、淀粉,酒精等,而其生产的变性淀粉还可以用于味精、糖、变性淀粉、制药、面条、造纸的生产。
此外,木薯生产淀粉产生的木薯渣还可以为养猪厂提供饲料,养猪厂产生的粪便可以生产有机肥还田,带动养殖业的发展。
在本项目中,种植12。
1万亩的木薯将带动一个10万吨的木薯淀粉加工厂,加工厂的木薯渣提供给年产1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而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还田,为种植木薯提供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