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9 年
2月 第6卷/第4期V ol.6, No.4 Feb. 2019
54
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陈然然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 101318)
【摘要】目的 对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进行观察。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的压槽状态及骨密度。
结果 对患者进行正畸后的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坚固性能良好,无异动现象,患者牙龈状况正常,可以形成良好的固定作用,未发现出血的症状。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对患者的上颌骨密度、下颌骨密度进行分析,可见上颌由治疗前的(376.38±36.59)转变为治疗后的(465.37±45.37),下颌由治疗前的(251.83±24.51)转变为治疗后的(294.71±30.78),下颌骨、上颌骨的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通过正畸牙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增加患者的压槽的骨密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牙槽骨形态;骨密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4.54.01
正畸治疗对患者的口腔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牙齿长势及美观度,本次选取我院入治的正畸治疗患者20例,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的压槽状态及骨密度,对正畸牙移动对于口腔的重要作用,现就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45±1.2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同时签署责任书,排除有精神疾病及传染病的患者。
1.2 方法
通过直丝托槽、Ni-Ti 弓丝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其中直丝托槽为0.022×0.028MBT 类型,Ni-Ti 弓丝为0.018Ni-Ti 、0.016Ni-Ti 、0.012Ni-Ti 和0.014Ni-Ti 类型,其中Ni-Ti 弓丝为镍钛材质。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通过CT 机进行牙齿扫描,扫描范围包括患者的牙区、上下颌骨、前牙、中牙及两侧的中切牙、侧牙的压槽部位。
扫描时以槽嵴顶为中心进行髓腔中心连线定向旋转,将轴线穿过牙根尖及切缘,之后进行自动定位冠状面与根尖的连线,通过density 完成功能测量,将骨密度极值进行平均可得骨密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 )、百分数(%)表示,采用x 2检验。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牙槽骨形态分析
本次研究中,共20例正畸治疗患者,对患者进行正畸后的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坚固性能良好,无异动现象,患者牙龈状况正常,可以形成良好的固定作用,未发现出血的症状。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2.2 上下颌牙槽骨密度分析
对患者的上颌骨密度、下颌骨密度进行分析,可
见上颌由治疗前的(376.38±36.59)转变为治疗后的(465.37±45.37),下颌由治疗前的(251.83±24.51)转变为治疗后的(294.71±30.78),下颌骨、上颌骨的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患者的牙槽骨密度分析(x ±s ,g/cm 2)
指标n 治疗前治疗后上颌10376.38±36.59465.37±45.37下颌10
251.83±24.51
294.71±30.78
t 8.6977.898P
<0.05
<0.05
3 讨 论
常见的临床牙周的治疗方法包括修复治疗及基础治疗两种方式,修复治疗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牙齿的移动、咀嚼的矫正,将咬合力进行分散。
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入治的正畸治疗患者20例,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的压槽状态及骨密度。
对患者进行正畸后的检查,发现患者的牙齿坚固性能良好,无异动现象,患者牙龈状况正常,可以形成良好的固定作用,未发现出血的症状。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对患者的上颌骨密度、下颌骨密度进行分析,可见上颌由治疗前的(376.38±36.59)转变为治疗后的(465.37±45.37),下颌由治疗前的(251.83±24.51)转变为治疗后的(294.71±30.78),下颌骨、上颌骨的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此可见,通过正畸牙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增加患者的压槽的骨密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 会.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观察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4):20474.
[2] 张国华.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1):3440-3444.
[3] 茹 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槽骨变化的Micro-CT 实验研
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0.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