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的内蕴与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的内蕴与文化价值
内容摘要:竹枝词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文艺形式,于土家人民而言,歌竹枝一方面是为了敬神、迎神、显神、安神,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
《竹枝词》歌唱的内容包括土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土家人民的精神面貌。
题材新颖独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对土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土家族文人竹枝词分类艺术特色文化价值
竹枝词原名竹枝,是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谣,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竹枝词只能依靠文人雅客通过汉字记录并且流传下来。
竹枝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竹枝词的流传也为现代学者研究土家族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
一.有关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概述
竹枝词是发源于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词,最开始是以歌、乐、舞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反应了早期土家族人民生活、劳动、生产的场景,以及原始宗教文化
状况。
唐朝时,经过顾况、张藉、刘禹锡等人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在文人圈流行的通俗文学形式。
之后,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称[1]。
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竹枝词的格律及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七言两句,十四字体,到七言四句,二十八字体,其韵律由两句一韵到四句的一、二、四句押韵。
竹枝词“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2]。
它长于状摹世态民情,以“陈风俗”、“表土物”、“概时尚”为主,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土家地区的竹枝词情调清新爽朗,韵律响亮和谐,笔触质朴明快,且善用赋比兴手法。
湖南竹枝词产生地域大致包括湘潭、常德、岳阳、沅陵、永顺等地区。
溪州
为古行政区划,治所设今龙山县,五代迁至今永顺县,唐溪州包括今湘西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
2015年,永顺土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永顺县城建沿
用古代溪州名,如溪州新?^、溪州中学等。
溪州作为竹枝词的盛产地区,当地的文人写了大量的“竹枝词”,以彭氏家族
为代表,其中彭勇行成就最高,其兄彭勇为、其弟彭勇功、其侄彭司铎等亦有竹枝词文选流传至今。
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所写内
容包括历史古迹、山川景物、劳动生活、男女恋情、民族风俗、土家族的土
特产品、宗教信仰等方面,反映了土家族生产生活的历史。
二.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的分类
从现存的永顺竹枝词来看,所描绘的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历史古迹、山川景物、劳动生活、男女恋情、民族风情五个部分。
1.历史古迹
溪州是土家族聚居很久的地方,也是溪州作家们获得灵感给养的精神沃土。
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共800余年曾是彭氏土司世代承袭统治的土司政权时期。
这些史实,在竹枝词中都有所反映,如:
“郎官星罩竹王祠,旧姓相沿十八司,除却彭家都誓主,覃杨冉白亦男儿。
”
这首诗说的是,古溪州原来按照旧的姓氏聚居地划分为十八个长官司或安抚司,都是在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的统帅之下,大家都称彭公爵主为都誓主,而覃、杨、冉、白等大姓同样是人广将多,英雄辈出。
永顺作为土家族的聚居地之一,也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在竹枝词中也
有提及,譬如:
“溪州曾记古州名,福石犹留旧郡城,灵溪溪头花虽谢,望夫石畔月长明。
”
溪州土家族改土归流后设郡在福石城,这首诗描述了土家族先民在福石城繁衍生息的图景。
2.山川景物
永顺诗人在描写这片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具有神韵的热土时,将他们对土地、对生命的憧憬之情付诸笔端,如:
“北河流绕大乡西,下界明溪上泗溪,两岸青山似眉黛,锦鸡飞过野鸡啼。
”
这首诗轻描淡写的点出了永顺青山绿水、美似眉黛,令人留恋往返。
这是诗人在用文学的笔触表达对故乡的美好期盼和对家乡的热爱。
永顺地处湘西,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异,竹枝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平实的语言,向世人展现了永顺这片人间乐土。
3.劳动生活
土家族的儿女们勤劳能干,这一优良品质在他们的日常生产劳动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永顺诗人的竹枝词也极力歌颂着土家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展现他们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3],如:“秤担归来日夕阳,放牛晨起到山岗,近来一月忘梳洗,割麦犁田又插秧。
”
诗人生活在土家人之中,目睹“乡村四月闲人少”的情况,用竹枝词描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准则。
4.男女恋情
生死离别自古有之,郎妾之间生离现象更是频繁,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中不乏对青年男女恋情的描写,如:
“高望界上离恨多,飞云如盖月如梭,郎行未到马蹄铺,妾泪已流牛路河”。
这首竹枝词将儿女情长的离恨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土家姑娘的重情重义。
5.民族风情
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诗中经常涉及土家族独特的风俗民情,例如描写土家族婚嫁时的哭嫁风俗,“养侬长大又陪装,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儿罢一声娘。
”此外,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还多描写祭祀、跳摆手舞等独具土家风俗的场面。
竹枝原为土家族人民祭祀或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歌谣,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成为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但这并未改变其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竹枝词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三.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的艺术特色
湘西永顺土家族竹枝词为近体诗,其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具有诗歌的情感审美性、艺术虚幻性、表现集中性、语言音乐性等审美特征。
同时,作为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来的诗歌体裁又具有其独特性。
永顺土家族文人竹枝词以清新爽朗的情调、响亮和谐的韵律、质朴明快的笔触,借助于赋、比、兴手法,描写风土人情,抒发生活中的真实感受[4]。
它来自民间,又经过文人加工润色,多采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文字通俗流畅。
如描写土家婚俗盛况,“迎亲队伍过街坊,小儿争相爬上墙,‘叭叭’‘隆隆’花轿到,唢呐巧伴‘得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