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唱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唱法
在声乐学术界我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是中国民族、民间的唱法科学,还是西洋的唱法科学?
我认为我国民族民间的唱法和西洋的唱法都科学。
因为不论哪一种唱法,都有它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凡是唱的好听的,唱的耐久并且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人民喜闻乐见的演唱方法,我认为这都是科学的。
因为不论哪一种演唱方法,都是该区域当地艺术家们多年多代艺术实践经验结晶。
凡是科学的它就存在下去,发展起来。
凡是不科学的必然淘汰。
即使有一些不科学的唱法存在,那也是暂时的现象,决不可能持续长久。
我说中国的和西洋的唱法都科学,就是基于这个认识。
你看中西两种唱法不是都存在来了几百年了吗?经过几百年的证明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成立的说明民族唱法是科学的。
我国的民族歌曲,虽然各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和唱法,也都有自己的科学性。
至于说民族唱法不够科学,那只能说是他(她)对于科学唱法的掌握问题,而不能说成是民族唱法本身不科学。
正如对于西洋的唱法一样,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很好,唱的很好的。
那也只能说他(她)本人对于西洋唱法掌握的不好,而不能说成是西洋唱法不科学。
既然这两种唱法都科学,我们是不是可以照搬西洋的唱法唱民族歌曲,或照搬民族的唱法唱外国歌曲,我认为不可以。
理由是:无论哪种唱法。
都是某一地域,某一民族的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各有各的特殊性,如果把某一种唱法生搬硬套拿来作用,那不是一种好办法。
语言是一切声腔艺术作为基础。
中西语言不同,字音不同,唱法必然不同。
因为吐字和唱法是紧密相连的。
可以说是所有的歌唱都是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开始的。
我国戏曲的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就是这个道理。
别说是外国语言和中国语言,它们间差别都很大,唱法不能生搬,就是中国的语言因地域语音的不同(方言),唱法也不一样。
比如我国的苏州评弹,就是根据苏州地区方言味基础发展起来的,唱起来很好听。
但是要用评弹的吐字,唱法唱京戏、唱梆子戏那就不行了。
同时中国的字音本身在念法上就带着“评上去入”四种音调。
戏曲是这样,民歌也是这样。
你看新疆和蒙古的民歌,也是因为语言不同唱法不同也不会一样。
如果用新疆的吐字方法唱京剧也不会唱好,推而广之,中国的和外国的唱法也不可能一样。
所以,我
认为中西这两种唱法都是科学的。
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导下,可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
既不能全用西洋唱法唱戏曲,唱中国歌曲,也不能全用中国唱法唱外文歌曲。
虽然中和西两种唱法都是科学的但它们是不是还有不足之处呢?外国的情况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就我所听到的中国歌曲和戏曲这两种唱法来说,我认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关于我们民族民间唱法的优点方面:一,它是从我们民族语言发展起来的,唱法合乎我国各民族语言的要求。
二,它是随着语言字音的特点产生的,形成了吐字、发声、共鸣、行腔、气口运用和表演等等一整套中国的演唱方法。
因此比较适合我们国家的民族欣赏习惯,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我们也有缺点,主要是对于我国的唱法还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加以总结,比如从生理学方面,从声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很不够。
这就影响了我国自身唱法的普及和提高。
一方面我们要重视我们民族唱法的研究总结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虚心的,有选择的向西洋唱法和声乐理论学习,以便使我国民族民间的唱法能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关于用西洋唱法演唱中国歌曲问题,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浅薄。
个人认为西洋唱法的优点主要是无论在演唱上教学上都有一套完整的经验。
在共鸣、气息和位置的掌握等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稳定,声音都很圆润。
这些优点无疑使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
可是用西洋唱法演唱中文的歌曲也有不足之处,由于西洋唱法的限制,有些歌曲演员吐字不清楚,这是不是有一个西洋唱法如何适应中国语言音韵的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唱法都与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相连。
我国语言都是一音一字。
外国语言就不是一音一字了。
这样唱腔的基础就不一样了,唱法再好却难以做到字正腔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三种方法进行实践和实验:一是,用西洋的唱法演唱;二是,用中国的唱法演唱;三是,以中国唱法为基础,吸收、借鉴西洋的唱法演唱。
这三种温暖法允许并存,百花齐放,让艺术成果和群众来做出最后评定,我是赞成第三种唱法的。
再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只曲谱重复地演唱两段或三段歌词一问题。
我认为有些歌曲是可以的,有些歌曲用同一只曲谱唱两段或三段歌词就不一定恰当。
需要加以改进。
因为,一是字的音韵不一样;二是词的感情不一样,在同一曲谱的同样音符上,来表达不同的音韵和不同的感情,往往是不能尽善尽美的。
因为按中国字的念法,“平上去入”四声本来就代表四种音调。
所以用同样的音符,表达起来就不太准确了。
至于用两段词意不同的歌词,唱同一支曲谱的,就值得研究。
因为,同一个曲谱,唱几段歌词的唱作格式有的可以,仍然可以沿用多段提,而对于那些词意感情区别较大的,就是按词谱曲演唱为好,免得因曲害意了。
在我国古典诗词着中,也有多段体的,但在我们戏曲音乐形式中,早就已经加以变化和改进了。
你看,尽管听一个版式(一种基本曲调和曲牌),在不同剧目,不同人物,不同的情意和词意中,就没有一段唱腔
是一模一样的。
就是在同一剧目,同演一个角色,如果由不同的演员扮演,在曲谱和唱法上有时处理的也不一样。
比如京剧的《玉堂春》,梅兰芳先生和程艳秋女士都扮演苏三,两个人的唱法就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因此就此我建议我们中国的音乐艺术,也可以搞一些民族民间唱法的科研项目,来个扬长避短,搞出来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唱法,新歌剧,我想这对开创我国各民族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新局面将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
参考文献:
[1]《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会议资料》
[2]金铁霖,邹爱舒.《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
[3]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