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项目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景区用地现状与资源分析
第三章项目规划与景观建筑设计
第四章旅游服务设施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环境保护及绿化规划
第七章给排水规划
第八章其他配套设施规划
第九章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本次旅游规划主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国家和地方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旅游产业政策,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为依据编制规划,主要规划依据有: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规划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
《嘉峪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嘉峪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
(三)其他调查资料
现状地形图
场地现状照片及其他文字资料
相关设计委托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旅游规划范围是:包括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景区的全部,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平方公里。
三、景区性质
黄草营景区,以自然景观保护为核心,以丝路文化、自然美景为主线,当地民俗文化体验和沙漠风光为辅,集民俗文化体验、沙漠探奇、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四、规划目标
在黄草营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以及嘉峪关市旅游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趋向,分析和预测景区的旅游市场发展状况,指导规划景区的开发与建设规模,优化配置规划区内各项旅游资源,促进规划区旅游业健康、快速、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使黄草营景区成为嘉峪关市乃至甘肃省的一个以丝路文化、戈壁文化为主线,传统村落、沙漠风光为辅,集民俗文化体验、沙漠探奇、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五、规划指导思想
为达到规划目标,确定本次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为:根据当今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在积极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计划、
有控制、有管理地开发旅游资源,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认识自然的旅游需求,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景区开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认真分析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
与黄草营景区的生态环保要求与文物保护相协调。
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旅游可持续发展。
六、规划编制原则
根据本次规划目标和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编制小组确定本次规划的原则为:
(一)文化性原则
充分利用景区的现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结合黄草营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在突出体现丝路文化特色的同时,充分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内涵,设置相应的旅游主题项目,以满足游客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生活的需求。
(二)生态性原则
尊重自然规律,从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自然演化的过程和规律,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自然要素,结合周边环境要素,
发挥规划建设景区内自然生态形象在总体旅游生态基础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维持原有地形,结合旅游功能定位形成景区开放的整体空间形态;通过对景区现状形态和主要轴线形态相关资源的整合,规划并设计新的旅游项目,形成黄草营景区新的空间景观格局。
2、尽可能地保护好现有植被,作进一步的林相改造,植物配置尽量采用嘉峪关当地的植物,最终达到设计意图。
3、充分利用现状水资源,设定水系周围保护的范围来连接整个规划的区域,并根据规划设计思想对部分区域的水面进行自然生态恢复。
4、原始、自然的原则。
接待服务设施应原始、自然、简朴,既体现地方民俗风情,又与大自然相协调。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突出特色,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严格控制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范围和游人规模,把旅游带给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受的限度,维护旅游地带的生态平衡,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要具有实际的可达性和实践的指导性,即使当前不可实现的目标,至少在远期规划中有实现的可能。
另外,所制定的目标要具有确实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应该是一个“合目的”的价值判断过程。
(五)适度超前性原则
本次规划中对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嘉峪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同时又是根据旅游发展的趋势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又是具有前瞻性的。
(六)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系统已经进入到了买方市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关注游客的需求趋向,把握时代的脉搏,按照市场的要求来开发产品,这是市场竞争条件下优胜劣汰的法则。
但是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根本,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
(七)“社区利益”原则
黄草营景区资源多数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许多资源属于当地农民,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将这些资源看作是他们的必然财产,搞旅游开发肯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依靠贯彻社区利益的原则,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为旅游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样既可以调动当地积极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
七、景区发展目标
旅游发展战略是对规划区旅游系统合理发展的结构性筹划与安排,确定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原则、思路、方向、步骤、重点和目标等。
本规划是以黄草营景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为规划范围,以发展黄草营景区的旅游产品,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提高景区和黄草
营景区整体形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规划目标。
黄草营景区发展的目标是:以黄草营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依托,以
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体验、沙漠自然景观观光为主,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通过产品的包装和营销,占领甘肃省及嘉峪关休
闲观光旅游市场和国内丝路文化体验旅游市场;在充分保护好黄草营
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开发价值,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为黄草营景区带来滚动开发的建设资金;加
快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保护旅游资源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走
质量效益型旅游发展道路,把黄草营景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特色鲜明、服务于中端群体的多功能度假休闲和文化体验胜地。
八、景区主题形象与定位
1、景区主要功能定位:
以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体验、沙漠风光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场所。
2、景区主题形象定位:
结合景区的资源状况、发展条件,通过对市场的分析,黄草营景区的旅游主题可以定位为:
丝路民俗文化观瞻
沙漠旅游休闲观光
充分发掘历史文化,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在强调并突出景区厚重的人文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重视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将景区塑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充分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现出来,并结合
周边景观打造多功能的旅游景区。
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营造一个既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当地民众审美和生活需要,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安全的旅游休闲活动空间。
第二章景区用地现状与资源分析
一、景区用地现状分析
规划景区位于悬臂长城以北,黄草营村一组居民点(含居民点)西侧,由绿洲和戈壁两部分组成,以绿树防护带为界,以东为绿洲,以西为戈壁,总面积超过?亩。
绿洲位于绿树防护带以东、公路以西,大致呈封闭的“鸭”状,鸭首朝北,鸭尾东南;戈壁大致以悬臂长城与绿树防护带为两边,成90度夹角往西北延伸。
绿洲内除小部土地为居民点和农田占据外,绝大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居民点基本位于公路以西、水渠以东的夹角地带,居民住所以“前院+后院”的结构为主,前院紧挨公路,后院靠近水渠。
自悬臂长城景区入口至公路与水渠的交汇点均有农田分布,多半位于水渠西侧。
除去居民点和农田占地,绿洲内剩余土地均处于闲置状态,且统归集体所有。
戈壁因不具备耕作条件而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理论上,悬臂长城以北,绿树防护带以西的广大戈壁都属于此次规划用地范围。
二、景区旅游资源分析
1.资源普查
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的第一步,旨在编制某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名录,为接下来的资源重点调查和资源评价提供详实依据。
旅游资源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界普遍认为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都应纳入旅
游资源的范畴。
这些事物和因素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次规划中,项目组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综合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踏勘等方法,对规划区内所有有现实和潜在旅游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初步得出了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的资源赋存状况。
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旅游资源共涵盖6个主类,12个亚类,15个基本类型,种类丰富,分布均衡,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详细资源分类情况见下表。
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资源评价
以“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对规划区内旅游资源有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认识。
通过民意调查和专家征询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将规划区内所有旅游资源的得分情况绘成下表。
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资源评价表
依据旅游资源等级评定标准,黄草营休闲度假与素质拓展旅游区共有四级旅游资源4处,三级旅游资源8处,二级旅游资源2处;优良级旅游资源共计12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共计2处。
优良级旅游资源在全部资源中占到85.7%。
这表明黄草营具有发展休闲度假和素质拓展旅游的资源禀赋,开发潜力巨大,未来前景光明。
第三章项目规划与景观建筑设计
一、项目规划设计
(一)空间布局
根据黄草营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主题相近、空间相邻、功能最优的分区原则,将黄草营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心、一轴、两带、一环”的结构。
1. 一心
以黄草营村与悬臂长城景区交汇处为主要区域,建设黄草营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2. 一轴
以村中主干道路为轴线,建设以“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展览馆”为核心,辐射道路两边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作为居民生活展示区。
3. 两带
3.1戈壁水乡观景带
以分流水脉及其周边为主要范围,以悬臂绿洲特色作物耕种观景区、悬臂绿洲水体景观长廊为核心的戈壁水乡田野观光旅游区。
3.2 近水农家欢乐带
以现有水脉以及近水农家为主要范围,以悬臂绿洲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农家特色美食体验区、绿洲农事体验区、近水农家休闲区、戈壁沙林休闲区为主的悬臂绿洲农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区。
4. 一环
以黄草营村外围戈壁以及黑山为主要范围,开发建设西部功能最为齐全的戈壁素质拓展中心、越野车主题公园以及汽车旅馆等新型现代化旅游项目,迎合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实现西部动感新农村建设。
(二)重点项目规划与设计
1. 悬臂绿洲旅游服务中心
1.1 项目选址
黄草营村与悬臂长城景区交汇处,距离公路与悬臂长城景区距离都不远。
1.2 功能定位
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主要的功能有:旅游管理服务、旅游信息咨询、导游解说、发放宣传册等材料、提供游客临时休息场所等。
1.3 规划要点
(1)村落入口处牌坊
在黄草营村入口处设立一牌坊,建筑风格以悬臂长城相互应、相
一致,牌坊上雕刻悬臂绿洲农耕生活场景等。
(2)停车场
在游客中心设置小型停车场一处,沿街添加适当停车位分割线,为团队游客和自驾车游客服务。
(3)旅游公厕
在设置游客中心时需要修建专门旅游公厕,服务游客,完善旅游区功能。
(4)信息服务中心
游客中心装饰典雅,采用长城文化的典故和悬臂绿洲农耕文化符号进行包装,给游客深深的文化感知,建设景区、线路、救援、票务等信息数据库,通过设置专门查询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配备售票、导游、管理、清洁等人员。
(5)宣传架
免费提供黄草营村乡村新旅游宣传册、宣传材料,也发放悬臂长城等周边旅游区的材料,宣传相关景区形象。
(6)游客休息厅
游客中心内设置游客休息座椅和环形沙发,供游客休息之用,设置专门的旅游商品销售柜台,销售悬臂绿洲特色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
1.4 开发模式
合资:““政府+农户”
4.1.1居民生活展示轴
▲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展览馆
1)项目选址
村中原有废弃两层会议小楼,位于黄草营村居民生活中心。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走进悬臂,体验绿洲,感受农耕”
(2)功能定位
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全面展示悬臂绿洲农耕文化。
(3)目标定位
建设成为西部首家以戈壁绿洲农耕文化为专项内容的多功能现代化展馆。
3)规划构思
主要通过图片展示、人物雕塑展示、影音展示、解说解析系统等手段与方式展示悬臂绿洲的地质形成原理与过程、戈壁农耕文化历史历程、现代民居生活生产等内容。
4)规划要点
(1)入口处
将原有院墙拆掉,重新设计与整体村落建筑风格以及体现悬臂绿洲农耕文化的展馆外观,门前设立展馆介绍牌。
(2)悬臂绿洲地质展区
主要通过图片与解说解析系统展示悬臂绿洲地质形成过程。
(3)戈壁农耕文化展区
广泛征集国内西部乃至国外戈壁地区绿洲农耕文化图片、农耕工具以及影音,通过多媒体播放展台等现代化手段以及可参与性的道具使用等方式展示各地戈壁农耕文化以及悬臂绿洲农耕文化历史过程。
(4)悬臂绿洲居民生活写意区
征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照片,主要以图片展示以及人物雕塑展示等方式展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场景。
5)开发模式
合资:“政府+公司”
▲农户家庭小展厅
1)项目选址
主要选址在村中心主干路两侧有条件的农户家中。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绿洲人家”“戈壁新农家”
(2)功能定位
让游客走进农家,深入体验与了解戈壁农家的生活与生产现状与发展历程。
3)规划构思
通过不影响农户家庭正常生产生活的可应用的手段与方式展示农户家庭面貌与家庭历史。
4)规划要点
选取有条件建设建立展示平台的3-5户农家,改造农家入口处形
质,保持总体形质一致,各有风格的原则;根据各农户自身情况选取适合展示的部分,通过生活区展示、生产区展示、家庭成长历程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展示。
5)开发模式
合资:““政府+农户”
▲戈壁水乡观景带
1. 悬臂绿洲特色作物耕种观景区
1)项目选址
黄草营村大面积耕地区域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季季有花色,风光各不同”
(2)功能定位
农作物观景,乡村田野观光游览
3)规划构思
建设平坦广阔,一望无垠“季季有花色,风光各不同”的戈壁绿洲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色作物观光带,使之成为观光感受戈壁水乡田野风光的绝佳之地。
4)规划要点
(1)景观作物种植
通过科学考察,选取具有色彩差异和成长期差异的景观作物与经济作物进行种植。
(2)景观种植地设计
修缮景观种植地外围植被与设施,种植区域通过科学考证种植带状不同种经济作物与景观作物。
(3)田间小路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在景观作物种植区建设观景步行道,道路宽在1m左右,根据作物生长环境以鹅卵石与木栈道交错形式建设。
(4)休憩设施
在视野开阔处设立休憩长椅,木桩4-6处,供游人田间休憩。
5)开发模式
合作:“农户+政府”
▲悬臂绿洲水体景观长廊
1)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在嘉峪关雄关区黄草营村落中。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戈壁水乡,清风惬绕”
(2)功能定位
打造戈壁水乡,营造静谧氛围、惬意场景。
3)规划构思
项目建设主要以独立的水体景观建造,以及配套完善的黄草营民俗文化村落建设、农家乐项目建设等功能为出发点,打造田园式的、
静谧的“戈壁水乡”景区。
4)规划要点
(1)水脉分流
将现有水流分成两道,穿于整个黄草营村,总长度1.5km,水面宽度在2 -6m之间,深度在0.5 -1.5m之间,水底铺设鹅卵石,以草皮铺设水岸,游道距水岸1m处左右以当地黑山上黑岩石铺设。
(2)叠瀑、水车与水磨景观
选择4处地势落差超过1.5米处构造叠瀑景观,叠瀑景观以巨石建筑,同时视每一叠瀑处分别建成一个水车和一个水磨,视叠瀑水量水车直径2-5m大小不等,水磨直径0.5-1m大小不等。
(3)水岸休憩
岸边间隔布设一些体量大小不等的溪石或木桩供游客观景休憩,营造一个亲水自然的“戈壁水乡”氛围。
5)开发模式
公司、政府、农户,独资、合资、合作
2.近水农家欢乐带
▲近水农家休闲度假区
1)项目选址
主要选址在村中心主干路南侧有条件的农户家中。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黑山戈壁,青青农家”“、“戈壁水乡,田野人家”
(2)功能定位
乡村休闲度假游
(3)目标定位
成为西部独具特色的戈壁水乡农家乐示范地
3)规划构思
为专门体验农家田园风情的游客提供相应服务的接待设施。
根据该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组织环境幽美的村庄开展农家接待。
对现有农户住房进行改造,或依村另建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农家小院,注重卫生条件和庭院环境的美化及景观设计,营造田园化、亲情化的服务空间。
4)规划要点
(1)村容村貌改造
对黄草营村进行村容村貌改造,辟为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社区。
一是公共空间与村庄街巷的绿化与美化,以常绿树为主导树种;二是对主要经营场所主要是后院进行改造,以农家院接待户为重点,以花木、果木、竹木进行后院绿化。
(2)营造特色的戈壁水乡风光
村边靠近沙枣林一侧建一水塘,塘畔植垂柳、塘内植荷莲。
在水流经过农户家后院处,搭设木桥6处,木桥建设以简易、原始风格为主,造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3)农家院旅游度假服务
组织具备接待能力的农户开展农家院接待服务,包括农家餐饮、
农家住宿、农家娱乐等,农家院落改造避免城市宾馆化,强化农家的乡土化,通过田园化与亲情化服努,使游客与农家同吃同住同娱,参与农事劳作,体验田园农趣。
(4)建设配套的农家游憩设施
村中辟建配套的农家游憩设施。
以木头加绳头建设各种康乐设施。
(5)延长农村产业链
黄草营村以发展田园度假为农村经济的重耍产业,其中部分农户直接开展农家接待,另部分农户通过提供餐饮原材料开展间接服务,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6)完善交通通道
对公路通往黄草营村的公路进行改造,道路拓宽至6米,以水泥硬化。
路两侧以行道树和农田辟为绿色通道。
5)开发模式
合作:“农户+政府”
▲绿洲农事体验区
1)项目选址
开发农家休闲旅游农户家庭附近的耕地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快乐农场,绿色假期”,“我的农场我做主”,“农间运动,农间健康,绿色理疗“
(2)功能定位
农耕体验休闲度假游
(3)目标定位
辐射整个酒嘉地区,努力建成戈壁特色的农家体验休闲旅游项目示范基地。
3)规划构思
通过耕地领种等方式,使游客参与到农事劳动中,提倡“农间运动,农间健康,绿色理疗“
4)规划要点
(1)耕地分区规划设计
耕地面积与耕种作物要迎合景观作物种植区,进行整合设计与规划。
(2)耕地领种
每亩耕地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耕种要求收取相应费用(包括领种耕地管理费),每年3000-5000元不等。
(3)领种耕地农场管理者
农场管理者需要提供农具代存、种植代管、采摘代劳、技术指导、寄售代理、餐厅代工、家用代送等服务。
实行服务标准化、收费统一化管理。
(4)疯狂戈壁农场项目
根据网络QQ农场游戏打造现实版的“疯狂戈壁农场项目“。
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每次为期两天,认领耕地游客可以减免一定活动费
用,活动主要在当月成熟期作物种植区域进行,内容主要以“采摘”成熟作物为主。
5)开发模式
合作:“政府+农户“
▲戈壁沙林休闲区
1)项目选址
位于黄草营村沙枣林区域
2)规划定位
(1)主题定位
“不倒的传奇,不朽的篇章,故事从这里开始”
(2)功能定位
浪漫休闲游憩场所
(3)目标定位
打造近似胡杨的美丽传说,建造媲美永恒的浪漫长廊
3)规划构思
将沙枣林打造成具有浪漫气息的休闲游憩景点,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原景观,保护沙枣林的脆弱生态。
近景观景,林中休憩。
4)规划要点
(1)游道建设
保持原有树木形质,采用木料铺设的游览栈道进行游道建设。
(2)休憩设施
在较为空旷地设立休息木长椅,设计风格在结合当地文化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