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思考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思考
随着我国财政管论文联盟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些弊端也开始显露,一直以来,基建会计游离于会计核算之外,事业单位的基建经费收支和事业经费收支分别单独立账,实行独立核算,这违背了综合预算的根本要求,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实行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一体化核算,是事业单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分析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实现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具体策略。
一、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共通点使两者合并成为可能
首先,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两者同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会计目标都符合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具有财务会计对外提供信息的基本特征;其次,两者的主体核算范围相同,都是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再次,两者核算的财务项目具有连续性,基建会计是基本建设资金转为生产单位的资产核算,两者核算内容同属于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
2.进行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整合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很多行业实行了基建会计与企业会计并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就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一体
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由于事业单位中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核算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而且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事业单位进行两者的合并,即实现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一体化是有可行性的,符合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3.收支分类政策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引导
自从财政部实施全面的收支分类改革以后,在支出分类科目中取消了基建支出,各单位要依据自身的职能来确定相应的类、款、项科目,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分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并按照经济支出分类科目的款项,进行明细科目核算。
新的经济支出分类科目的设置和《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为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提供了方向指导,也为两者的合并提供了可能。
4.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的局限性需要改变现行核算方法
财政部颁布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应当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关于国有资产的基本财务状况。
而现行的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分离,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动态管理不能落到实处,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调整。
毕业论文
二、实现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具体策略
实现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是合并会
计报表项目,在遵循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把事业会计制度作为主体,保持原有事业会计报表项目的基础上,添加和完善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报表项目,调整事业会计的报表项目,将基建资金平衡表与事业资产负债表进行融合,从而综合成为统一的、系统化的会计报表体系。
1.对于资产类科目的调整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中,对于资产类科目进行调整,把基建会计融入到事业会计项目中,在资产类科目下增设“在建工程”,用于记录基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款项支出。
在“在建工程”一级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用来进行款项的明细核算,如“在建工程安装”、“设备投资”、“待摊投资”等科目,当基建工程完工之后,再由二级科目进行结转,统一计入“在建工程”的会计科目中。
2.对于收入支出类科目的调整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中,收入支出类科目属于较为繁杂的科目,在收入类的会计科目下,可以增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