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医学奖HPV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关系的明确,使宫颈癌成为目前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

在HPV 疫苗受到全球热捧的同时,HPV分型检测的意义也随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为目前上市的四价和二价HPV预防性疫苗对已感染此种HPV亚型的女性毫无保护作用,而且也不能防止已接种者感染其它HPV亚型,所以接受注射前进行HPV分型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人群感染的HPV型别不尽相同,中国不同省市感染的HPV型别的比率各有差异,必须通过HPV分型检测来分析不同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状况,才能据此开发出有针对性的HPV病毒基因预防性疫苗。


——转载者按语
又是一年诺贝尔奖颁发季。

在10月6日首先公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脱颖而出,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三人共同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较之于前两届诺奖的“基因靶向”技术、RNA干扰技术的高精尖,病毒获得了“青睐”。

目前唯一能防治癌症的疫苗是HPV疫苗。

但对照HPV,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仍未获重大突破。

随着HIV全球感染的急剧飙升(HIV即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加之25年来HIV疫苗研发的努力不断遭受失败的挫折,人类难免惊惶。

此次HPV与HIV的同获诺奖,或许具有某种激励意义。

HPV的世界
在诺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新闻公告中,这样写道,“拉尔德·楚尔·豪森敢于摒弃教条,他所做出的探索性工作,让人类了解了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促进了针对HPV的疫苗开发”。

作为一种DNA病毒,HPV结构简单。

它只有蛋白衣壳这一外衣和被包裹的核心构成,没有包膜、小型双链环状的DNA就居于核心。

1949年,人们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HPV颗粒的真身,它呈现为20面体对称的球形,直径约为45—55nm,是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根据致病力的强弱,HPV被分为高危和低危两类,分类的标志便是致癌能力。

15种高危型HPV,就会导致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豪森发现的16和18型便赫然在列。

人类是HPV的唯一宿主,它最喜欢把家安放在人体温暖潮湿处,因此皮肤和人体腔道的黏膜成为HPV的最爱。

此外,人类与HPV过从甚密,皮肤上长“刺瘊”就与它大有干系。

皮肤在感染HPV后,便会生“瘊子”——他们呈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肉赘,颜色为淡褐色、黄褐色。

疣也是生殖器官HPV感染最常见的现象。

当人体感染HPV时,它先驻扎在皮肤深层的基底细胞内。

当基底细胞逐渐向表皮细胞“演化”时,HPV便神奇的策反皮肤细胞:从搭乘细胞的外来客,摇身变为细胞的主人。

HPV开动组装流水线,利用细胞不停复制HPV,而后通过身体直接接触,感染下一个人。

HPV犹如细胞“间谍”,其吊诡之处在于,不像HIV或乙肝病毒那样以杀死细胞为目标。

因此,HPV被称之为病毒中的温和派。

2008年6月,历时5年的《中国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分为别15.2%和14.6%,20—24
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呈现感染高峰。

其中,HPV 16型和18型是导致中国妇女患子宫颈癌的最主要原因。

在全球,每年约有50万妇女被诊断为宫颈癌,约有28.8万患者死亡。

在国内,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3.5万,占全球发病数量的1/3,约有8万人因此死亡。

豪森:HPV的曲折发现
1936年3月11日,豪森出生于德国中西部的城市盖尔森基兴。

沙尔克04(Schalke 04)足球队便在该城。

而今,这座昔日煤城又多了一位诺奖得主。

1960年,他毕业于杜塞尔多夫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走上从医之路。

早在学生期间,豪森便对传染病和微生物学兴趣浓厚。

他说道:“那些难题太让我着迷,我想知道是什么引起了传染病。


1972年后,36岁的他成为纽伦堡-埃尔兰根大学病毒学教授。

此时,他的研究目光已触及宫颈癌的病因学,他怀疑HPV可能是元凶。

而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能引发宫颈癌。

1977年,豪森成为弗莱堡病毒研究中心主任。

不久,豪森的学生Mathias Dürst从宫颈癌标本中成功克隆出HPV 16。

研究开始变得顺风顺水,喜报频传:HPV 16型在半数宫颈癌标本中均被检出;随后发现的HPV 18型在17%-20%宫颈癌中能被检测出。

毋庸置疑,人乳头瘤病毒能引起宫颈癌。

6年后,位于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迎来了新一届主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豪森的上任打破过去各研究机构各自为战、相互孤立的研究格局。

他要求研究人员“多注重临床、少关心小白鼠”,并与医院开展合作研究。

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豪森论断的正确性。

1991年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确认表明:HPV的确是宫颈癌的致病因子。

HPV疫苗的研究随即展开,并进入临床研究。

第一支防癌疫苗
预防疾病,人们首先会想起疫苗。

但若提到能防治癌症的疫苗,现在唯一的答案便是——HPV 疫苗。

1984年,豪森在游说制药公司研发HPV疫苗,曾吃了不少闭门羹,“公司不相信我的所言,认为这不会带来可观利润,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

而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防癌疫苗已产业化。

2006年,宫颈癌的预防性疫苗,在经历长达十多年的临床研究后,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宫颈癌也由此可能成为人类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来预防,并被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目前,全球开发HPV疫苗的仅有默克和葛兰素史克两家医药巨头。

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鼓励9到26岁女性全部注射疫苗。

不过,2006年两家公司虽均已向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了注册申请,目前仍在审批之中;HPV疫苗目前只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上市。

人类对HPV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透彻,并藉此制造的第一支癌症疫苗,激励着全球研究HIV 科学家探瞻未知的前路,战胜艾滋病的港岸或许就在某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