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111437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20211114373
【教学设计思想】
1.初中生的看法理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味;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简直一直随同着整个教学进程,所以,实践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注重先生的团体阅历和心思特点,把先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看法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先生的直接阅历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依照〝体验→思索→剖析→探求→运用〞的思绪逐一展开,让先生经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运用大气压知识处置实践效果,以及探求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只要关注先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先生〝怎样才干知道〞,所以,能入手做的实验就让先生自己入手做,给先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的】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过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假定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与指点,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示式。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陆地〞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不测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作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清楚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窗们猜想瓶子倒过去后会发作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先生猎奇的心思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先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发生浓重的兴味]
2.大气压强的存在
[活动1] 先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课本图入手实验并思索以下效果: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去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去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缘由?
[活动2] 师生剖析实验:
〔1〕组织先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缘由。

〔2〕先生代表区分说明,缺乏局部由其他先生或教员补充。

〔3〕教员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为了给先生剧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先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那么,你还能罗列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活动3] 师生回忆实验中遇到的效果或困难。

〔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制困难并完成实验的?
〔2〕先生汇报完后,教员作说明。

[活动4]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先生思索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

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上去,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惹起先生的求知欲,经过四个活动,让先生亲身入手、动脑,相互讨论来看法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能够处置活动中碰到的效果]
3.大气压的测量
[活动5] 教员演示作铺垫,先生观察思索。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拔出水槽中,再渐渐往上提〔杯口不分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能否充溢?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进程。

〔2〕先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溢的?怎样做才干使水不充溢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先生看法到:水充溢的缘由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要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溢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绪:可以应用液体压强直接测量大气压。

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活动6] 先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思索〔投影〕:〔1〕末尾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分中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先生回答后,教员小结并强调:1个规范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atm=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先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活动7] 入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先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讨论后,逐一投影〕
〔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p=F/S
思绪:〔由先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p=F/S
思绪:〔由先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以上两步,在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绪总结出来,停止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效果以及处置的方法。

[说明:在教员的引导下,使先生学习到一种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经过先生自己设计实验,欣赏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想]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活动8] 先生自学与教员演示:〔配合投影〕
〔1〕先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海拔高度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索: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舒服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经过实验,让先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说明:关注社会和生活,思索大气压怎样效劳于人类,并构成对知识停止运用的看法] 5.本节小结。

〔投影〕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罗列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留意的哪些效果?一个规范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运用?
6.课后作业。

〔投影〕
〔1〕自我评价与作业。

〔2〕设计实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用大气压的知识设计一种水杯,只需滴入大批水,就可以涌出许多水来。

[说明:经过小结,把本节知识条理化,也是对本节内容的一个稳固;然后由作业再检验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