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疗法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主要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和寒冷等。

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咯痰(多为黏液泡沫痰),清晨和傍晚尤甚,有时还可伴有喘息。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反复发病(但须排除患有其他的心肺疾病),每年至少发病3个月,并可持续2年以上的时间。

虽然该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症状会逐年加重,甚至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3期:①急性发作期:处于这一期的该病患者可表现为原有的咳嗽或气喘症状明显加重,痰量增加,且常伴有发热、恶风寒、咽部不适等症状。

②慢性迁延期:处于这一期的该病患者其咳嗽、咯痰、气喘等急性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这些症状仍会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③缓解期:处于这一期的该病患者经过治疗或自然好转后,可在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有较轻的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进展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型:该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白而清稀,或气喘、胸闷,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祛风散寒、宣肺化痰的原则,可选用三拗杏苏汤。

其方药组成是:麻黄6克,紫苏10克,荆芥10克,白前10克,桔梗6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2.风热犯肺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黄或稠,发热微恶风,头痛,或口干咽痛,胸闷气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祛风清热、宣肺化痰的原则,可选用桑菊饮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薄荷10克,桑叶1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6克,杏仁12克,芦根15克,甘草6克。

煎服法同上。

3.燥热伤肺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或痰少不易咯出,鼻燥咽干,或恶风、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疏风清肺、润燥化痰的原则,可选用桑杏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桑叶10克,薄荷6克,黄芩10克,瓜蒌皮10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甘草6克。

煎服法同上。

二、慢性迁延期
1.寒饮壅肺型:该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表现为咳嗽气喘,痰白清稀、多泡
沫,恶寒畏风,身体疼痛沉重,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散寒温里、宣肺化痰的原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炙麻黄6克,桂枝6克,紫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6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一剂,分三次服下。

2.痰湿犯肺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满闷,少食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燥湿化痰的原则,可选用二陈汤加味。

其方药组成是:陈皮10克,制厚朴6克,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姜半夏10克,白芥子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煎服法同上。

3.痰热壅肺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黄稠,口渴咽干,身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清热泻肺的原则,可选用麻杏甘石汤加味。

其方药组成是:麻黄6克,石膏15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0克,杏仁10克,葶苈子10克,甘草6克。

煎服法同上。

4.脾肺两虚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咳嗽气短或喘,疲倦自汗,易于感冒,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该型慢性支管炎应坚持补脾益气的原则,可选用六君子汤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

山药12克,五味子6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同上。

5.肺肾阳虚型:此类患者主要可表现为长期咳嗽气喘,呼多吸少,动则更甚,痰清稀、色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温补肾阳、敛肺纳气的原则,可选用桂附地黄丸(肾气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肉桂6克,制附片10克,补骨脂10克,山茱萸12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

煎服法同上。

6.肺肾阴虚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咳嗽气喘,痰黏稠,咽干口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该型慢性支气管炎应坚持滋阴补肾、敛肺纳气的原则,可选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麦门冬10克,五味子6克,川贝母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

煎服法同上。

三、缓解期
大多数缓解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无论其有无临床症状,都仍处于体质虚弱的状态,一般可分为偏于阳虚和偏于阴虚两种类型。

为了使病情得到彻底的康复,处于这一期的该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补:
1.偏于阳虚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腰膝酸软,肢冷尿频等,可选用如下食疗方或中成药进行调补:①冬虫夏草鸭:取净鸭1只,冬虫夏草10克,食盐、生姜等调味品各适量。

将冬虫夏草放入鸭腹内,并加入食盐、生姜等调味品,然后将鸭肉蒸熟即可食用。

②清炖鲜胎盘:取鲜胎盘1个,猪肉250克,食盐、生姜
等调味品各适量。

将胎盘和猪肉分别洗净后切碎或绞碎,再加入食盐、生姜等调味品,做成肉丸,煮熟即可食用。

③桂附地黄丸:开始可每次服1丸,每天服两次,然后逐渐减量服用。

2.偏于阴虚型:此类患者可表现为潮热盗汗,咽干口渴,眩晕耳鸣等,可选用如下食疗方或中成药进行调补:①川贝蒸梨:取梨1个,川贝母(研末)6克。

先将梨去柄除心,再将川贝母末放入梨腹内,然后将梨蒸熟即可食用。

②银耳百合羹:取银耳10克,百合15克,白糖适量。

先将银耳和百合用水泡软,再加水炖至熟烂,调入白糖即可食用。

③麦味地黄丸:开始可每次服1丸,每天服两次,然后逐渐减量服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