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中劳动人民的语言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本中劳动人民的语言智慧
——谚语修辞的特点分析
摘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运用极其广泛.文章从谚语修辞这一角度展开论述.比喻,从明喻,暗喻,借喻三方面入手分析他们在谚语中的运用方式.对比,从他的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比对入手,分析他们是如何在谚语中运用的.对
偶,则是从正对,反对,串对修辞方式上入手分析.另外,还有夸张,白描,借代,顶真等多种修辞格.
关键字:谚语修辞特点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通俗简练,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语句。它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所提炼出来的。并且饱含哲理,反映生活,比喻形象贴切,更是反映出各民族各时代的思想,文化,精神。
汉语的谚语渊源流长,据史料记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尚书·无逸》中说:“俚语曰谚”,这大概是我国最早提到“谚”字并予解说的。此后的《礼记》《左传》《国语》《说文解字》等古籍陆续各有其说。到了现在,我们在《四角号码新词典》中看到对谚语的一个简明说法:“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简练,通俗,含义深刻的语句。“然而最早也是最具权威的说法莫过于《中国谚语集·编辑细则》中的界定:“谚语是劳动人民传承并广为流传的定型化的艺术语句,它是人民智慧和生产斗争,对敌斗争以及各种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带有讽刺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从而指明了它区别于成语,格言,歇后语。刘勰说过:“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说明谚语的语句通俗易懂。高尔基说过:“谚语和歌谣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门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思想和情感”。这又说明谚语不等同于俗语,谚语具有知识性。古人说谚语“言虽小,可以喻大”这说明谚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这里我只从谚语的一个角度来写——谚语的修辞。语言学家郭邵虞先生在论及谚语时说:“谚语在民众艺术上所已有留存的余地,与其说由于它内容幽玄深邃,不如说它形式的奇峭,警拔,整齐而美丽。”语言形式的奇峭,警拔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从中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其中尤以比喻最突出。
一、比喻
比喻是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方式之一。它能使词语表达的准确明了,鲜明而富有生动性,同时也能使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说的浅显明白。
在修辞学上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特征,以此喻彼,用一事物比方说明另一事物,从而增强语言的具体性,实感性和生动性。同样,在谚语中它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谚语从产生时起,就与比喻结下了不解之缘。《尚书》记载的“十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等上古遗谚,距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那时人们就用热度的太阳比喻夏桀的暴政,用母鸡不能够报晓来比喻妇女不能主持国政。因而谚语的比喻大都是喻事明理的,不像诗歌的比喻那样抒情。语言大师歌德曾高度评价塞万提斯笔下的人物桑乔·判扎口中的谚语譬喻,“在运用譬喻方面,我可以和桑乔·判扎的谚语比一比高低。”可见谚语譬喻的重要性。
在修辞学上譬喻的种类很多,有明喻、暗喻、借喻、隐喻、反喻等数十种之多。同样这也体现在谚语上。谚语的比喻形式多种多样,种类繁多。目前修辞学界基本认可的类型就是——明喻,暗喻,借喻。其他的有的可称为变式或特殊型。
(一)明喻:明喻一般也叫“直喻”。说白了就是直接明显的打比方。基本形式是“甲像乙”,主要特点是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如,好似,犹如,像…一样,如…一般”等词。如:
①人和如朝露。
②人心似长流水。
③时间好似东流水,只见流去不流回
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⑤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这些都是用明喻手法构成的谚语。他们的结构完整,有本体、喻体、喻词。可以看出①②是个单句,结构较简单易懂。③④句也是个单句,但比①②句多出个延伸句。这个延伸句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不但充分显示出本体所特有的特征,而且进一步展示出喻体,充分说明了喻体的含义。例⑤是个双句比喻谚语,结构上比③④句扩大了一层,因而在含义上也就更加深刻。前后两句结构完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暗喻暗喻一般又叫“隐喻”。在一般情况下,本体和喻体是同时出现的,基本形式是“甲是乙”,喻词一般是“是,等于,变成,成为”等。而在谚语中,暗喻体现为本体和喻体各是一个分句。如“口是祸之门,色是杀人刀。”另外,在谚语中暗喻经常以以下两种方式出现:
1 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没有喻词。一般情况是一个喻体引一个本体,也有两个以上喻体引一个本体的,如:
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露小人心。
③汤多不鲜,胶多不粘,话多不甜。
④亲帮亲,邻帮邻,天下穷人帮穷人。
⑤树多茂盛,花多园香,柴多火旺,人多势强。
例①②是一个喻体引一个本体,例③④则是两个喻体引一个本体,例⑤则是三个喻体引一个本体。其实这类谚语大多都是对称平行的,极少数有三句四句的,并且喻体说明的道理都是用来引证本体的。
2 这类的本体和喻体都是句子,没有喻词。但是这类的本体在前,喻体在后。一个本体引一个喻体;一个本体引两个以上喻体。如:
①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②听话要听音,刨树要刨根。
③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④人评志气虎凭威,鸟凭翅膀鱼凭尾。
⑤贼人安的贼心肠,老鼠找的米粮仓。
⑥人多乱,龙多汗,母鸡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煮饭。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这类谚语的本体多是人情世故,喻体多是自然规律,用具体的事例比喻抽象的道理。
(三)借喻借喻是直接借助喻体来描写事物,说明事理,表达情感的。通俗的说,喻体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在本句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这类手法的比喻在谚语中使用得最多,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类来说:
1 由单句构成。如:
①杀鸡焉用牛刀。
②狗嘴长不出象牙。
③夏虫不可语冰。
④鸡飞蛋打一场空。
⑤水浅养不住大鱼。
例①②是用生活经验来比喻人世规律,例③④则是用自然规律来喻人世规律。这类谚语大都是以口头形式出现,意义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因此更易于传播。
2 双句结构。如: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②当路莫栽蒺藜树,他年免挂子孙衣。
③世间苦事莫若哭,无言之哭最为苦。
④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
⑤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⑥三年识马性,五年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