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8卷 第3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3 2024年3月
GUANGDONG CANYE Mar . 2024
86
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3.27
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苏龙静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园林管理所 广西崇左 532100)
摘 要 林业工程建设中培育优质苗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苗木培育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移植造林
的成功率,保证定植之后林木健康生长,进而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结合林业工作实践,以桉树育苗和移植造林为例,探讨了苗木培育技术要点,总结了相应的移植造林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723.13;S7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3-86-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林业生态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林业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性的环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苗木培育角度入手,通过科学有效的育苗管理,确保在短时间内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种苗,增强林木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确保移植之后能够快速成活,加快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苗木培育技术的升级和更新换代,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移植造林技术,以此来提高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1 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1.1 苗圃地的选择与处理
在林业育苗期间,苗圃地的选择、翻耕整地和施
肥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与发育。

首先,苗圃地应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开阔,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苗圃地的土壤应该保持疏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砂壤土和壤土为宜,禁止将地势低洼的地带作为苗圃。

苗圃地还应具备排灌方便的特点,以保证苗木生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

同时还应该远离污染水源,以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应选择离道路较近且车辆容易进出的地方,以方便日后苗木出圃运输。

其次,苗圃地选择完成之后,应该及时进行平整处理,选择使用深翻机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深翻作业使
作者简介:苏龙静(1990— ),男,壮族,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大专,研究方向为林业园林。

土壤细碎,并清理苗圃地的各种杂物和杂草,深度通常控制在25~30 cm ,要确保翻耕细致,上虚下实。

此外,在苗圃地翻耕之前还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工作,应该将各类肥料混合均匀之后,均匀地撒到苗圃地的表面,然后翻耕到土壤层以下。

每666.7 m 2
施腐熟细厩肥(猪粪最佳)1 000~2 000 kg ,普钙25~50 kg 。

土壤翻耕整地结束之后要制作成苗床,通常苗床的宽度控制在1.5~2.0 m ,长度结合移栽规格确定,一般控制在20m 左右,苗床之间保留步道30~50 cm ,苗床高出地面5~10 cm 。

1.2 种子和插穗的选择及处理 1.2.1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桉树种子的采集时间通常在果实成熟后的当年11月至次年1月,具体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和果实成熟情况而定。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年龄在8~15年、干径在20~40 cm 的优良母树作为采种母株。

果实成熟时,采用手工采摘或使用竹竿的方式敲打果实,然后收集地面的种子。

为了避免种子发霉和减少病虫害传播,应及时将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并清除杂质和果壳。

在育苗期间,应选用品质优良、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桉树种子。

具体来说,要精选种子,将收集到的种子进行初步筛选,剔除破碎种子、病虫害种子、畸形种子和杂质,并对种子进行大小分级,以便播种后出苗整齐。

可以使用风选、筛选和比重法等方法进行精选。

精选处理后,种子的纯度应达到95%以上。

为防止种子携带病原菌,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法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后,种子的消毒率应达到95%以上。

随后,使用清水进行全面的淘洗处
理,避免消毒剂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

播种前可以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 h,然后捞出沥干水分。

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1∶3的比例混合,放入温室或恒温箱内进行催芽。

催芽过程中,保持温度在25~30 ℃,相对湿度在80%左右。

每隔2~3 d检查1次种子发芽情况,经过催芽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应达到80%以上。

1.2.2 插穗的采集与处理
桉树在春秋两季进行插穗采集,要选取一年到两年生、无病害、生长健壮、芽眼饱满的枝条作为插穗。

对于硬枝插穗,选择完全木质化的枝条;对于嫩枝插穗,则选择半木质化的绿色枝条(即当年生的枝条)。

将采集到的插穗修剪至合适长度(一般为15~20 cm),并保障插穗上有3个以上的饱满芽点。

将插穗顶部距离上芽点1.5 cm的位置修剪为平口[1]。

将插穗下部距离下芽点0.5 cm的位置修剪为马蹄状斜切口。

修剪完成后,可将插穗浸蘸生根液(如100 mg/LABT生根粉剂),然后晾干水分备用。

1.3 播种与扦插
1.3.1 播种育苗方案
常用到的播种方案主要包括撒播、条播等几种。

撒播适用于桉树等极小种子的植物,具有产量高的优点,桉树播种推荐使用撒播或者条播播种技术。

在撒播前,需将苗床充分平整,以便均匀地撒播种子。

撒播的种子较多,因此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种子。

播种时,先将种子用温水或冷水浸泡一晚,然后捞出晾干并拌入细沙或细土,最后均匀地撒在苗床上。

条播是按一定行距在播种沟内均匀播种的方法,具有苗木集中成条或成带、便于抚育管理、采光通风条件好、苗木生长旺盛、质量高、节约种子等优点。

条播播幅宽度一般为2~5 m,行距一般为10~25 cm。

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可以将若干播种行组成1个带,以缩小行间距离,加大带间距离。

1.3.2 扦插育苗方案
林木扦插育苗适用于各种树种,但不同树种的扦插方法和时间有所不同。

桉树在扦插育苗过程中,通常选择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其中以春季扦插育苗效果最好。

春季温度适宜条件下进行扦插处理,能够保证树木快速萌发,同时在1年生长发育过程中枝条能够完全木质化,极大缩短秧苗培育周期。

秋季扦插一般选择在土壤冻结前进行。

通常选择当年生长健壮完全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插穗。

对于硬枝插穗,要选择完全木质化的枝条;对于嫩枝插穗,则选择半木质化的绿色枝条。

剪去发育不充实的种条梢头,然后按规格剪制插穗,将剪制好的插穗按粗细分级,每50根或每100根上下不颠倒地捆成1捆[2]。

桉树容易生根应多用大田宽垄育苗,垄距70~80 cm,每垄插1~2行,株距20~25 cm;苗床育苗扦插株距一般为20~30 cm,行距为25~50 cm。

扦插时,将插穗插入土壤或基质中保持合适深度和间距,并维持适宜的湿度环境和温度环境,以便插穗生根发芽。

扦插后水要浇足,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在插穗生根发芽前,要避免强光直射,待生根后再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必要时在前茬完毕或者播种完毕后搭建拱棚。

此外,还要及时进行摘心、除芽等修剪措施,促进插穗的生长。

1.4 苗床管理
1.4.1 温度、湿度、光照管理
桉树播种育苗模式之下,应该注重做好苗床的温度管理、湿度管理和光照管理。

当桉树生长到一叶期之前,要做好苗床的通风炼苗,苗床内温度一般控制在28 ℃左右。

当秧苗生长到二叶期之后,应该逐渐增加苗床内部的通风量,将温度调控到20~25 ℃,严防温度过高导致秧苗被烧伤,秧苗生长到三叶期之后应该按照昼间液盖的方法,将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0 ℃左右。

育苗阶段如果遇到连续低温,应该在苗床上增加覆盖物,这样能够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

桉树在播种出苗前,应该每间隔2天检查1次苗床的干湿情况,发现苗床发干要及时进行喷水补水,确保出苗阶段土壤墒情能够维持在75%~80%。

当长出全苗叶子变绿之后,要及时将覆盖物去除,出苗后至1.5叶期,每天浇水1次。

1.5叶期初生根伸长后,可每隔2~3 d浇水1次。

应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设置苗床,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在幼苗出土后,要适时进行间苗和移植,使苗木得到充分的光照。

在生长过程中,应根据苗木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逐步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以满足苗木的光照需求。

1.4.2 灌溉施肥
播种苗在播种之后应该避免苗床过于干燥,特别是桉树的种子相对较小,播种覆土较浅,容易受到春季干旱的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进行妥善有效的灌溉,保持苗床墒情适宜,同时还应该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发生。

在进行灌溉时,一般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

扦插苗生根发芽也需要大量的水分,特别是在刚发芽阶段,插穗的根系并没有发育完全,叶面蒸腾量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苗床的水分较多。

一旦水分供给不足,将会造成插穗死亡,所以灌溉时,要保证这个阶段的田间持水量达到80%以上。

例如,在广西地区桉树苗期灌溉量可以适当增加,但要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防止大水漫灌。

大苗除非在干旱季
87
节需要灌溉,否则一般不需要进行灌溉处理[3]。

播种苗应在出苗后的1个月内,用低浓度液体肥料或专门的幼苗肥料进行施肥,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2 移栽造林技术要点
2.1 林木质量要求
移栽苗应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无混杂品种。

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无明显缺素症状、根系发达丰富、无机械损伤、白色根占根系的60%以上。

苗木高度、冠幅、分枝数等指标符合品种特性要求,整齐度较高。

根据品种特点和用途,桉树移栽苗的高度一般为1.2~1.5 m。

一般选择1~2年生移栽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潜力。

移栽后,苗木的成活率应达到90%以上。

2.2 起苗运输
尽量避开高温酷热和光照强烈的天气,宜在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减少苗木水分蒸发。

起挖时遇到粗大根系必须用锋利的锯子切断,以免产生裂根,震裂土球。

对于裸根苗木,远距离运输需在根兜里填塞湿草或包裹塑料薄膜保湿,以免根部失水过多,影响成活率,并应注意防晒。

也可以采用根系打浆的方法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浆水比例为过磷酸钙1 kg+细黄土7.5 kg+水40 kg,搅成糊状。

将苗木装车前应修剪苗木上的枝叶,减少水分蒸发。

装车时要注意保护苗木不受损伤,如用草袋或塑料布等柔软物品覆盖苗木,以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

在运输途中,苗木应定时浇水,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和通风措施,以保持苗木的活力。

同时,应注意避免苗木过度堆积和机械损伤。

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进行卸车,并及时对苗木进行栽植或假植,以避免苗木失水和损伤。

对于裸根苗木,应先进行浆根处理,再进行栽植。

栽植完成后,应及时浇透水,并做好后期的养护管理。

2.3 翻耕整地
桉树移植造林前需确定造林地的土壤的类型和质地,了解其养分含量和pH值,以便合理选择施肥措施。

翻耕整地之前,清除残留的杂草、树木和其他植物。

可以使用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的方式进行清理。

利用深松机或者深耕机进行翻耕整地,深度控制在30~50 cm,将土壤翻松,并打散结块,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4]。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苗木的需求,在整地过程中添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或其他土壤改良剂。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矿质肥料可以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确保肥料均匀分布在整个造林区域。

最后进行平整处理,将土壤表面平整,以便后续的苗木移植工作。

2.4 苗木栽植
移栽前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概况,包括了解栽植区的土壤类型、地形、气候等重要因素,以及所栽植树种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一般选择在桉树苗休眠期进行移植,通常是早春或晚秋,此时树体处于休眠状态,树液流动缓慢,可以减少移植过程中的损伤。

移栽前需要将苗木进行修剪,修剪后的苗木根系应尽量保留,修剪过多根系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同时,可以用适量的水淋湿根系周围的土壤,以减少根系损伤[5]。

将苗木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定植穴中,将苗木扶正,并用土壤填充空缺的地方,轻轻压实土壤。

移植后需要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便树木重新生长。

但不要过度浇水,以免根部过度湿润而导致树木生长不良。

同时还需要对树木进行养护管理,包括及时浇水、施肥、修剪枝干等操作,以确保树木生长健康。

3 结语
为了切实提升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和人工造林的成效,提升林业建设的效益和质量,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和技术方案,要结合林业工程建设情况,构建完善的林木种苗培育方案,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并做好造林前的针对性规划管理工作,注重苗木的移植环节,保证林木种植之后能够快速成活,以此来提高林业工程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威,张迪.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 乡村科技,2020,11(36):86-87.
[2]娄高丰. 探究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20(12):132-133.
[3]王荣永,范冉月. 新时期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20,40(18):88-89. [4]张少杰,王晓艳,陈春. 简析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 河北农机,2020(8):43.
[5]杨开荣,郭双双.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21(9):145-146.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