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的民间故事三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小的民间故事三则
曾经有一段时期,几乎走进任何一间食肆、商店都可以在门口或者收银处看到大大小小招财猫的踪影。

起初我以为招财猫只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另一种新兴玩意,殊不知原来招财猫的历史比哆啦A梦还要悠久得多。

招财猫的由来有二,其中之一是得到普遍日本人认同的:话说江户时代在世田谷有一座很荒凉的寺院“弘德寺”,寺院的法师非常爱猫,即使每天自己三餐不继,他也必先把可以吃的东西喂给他的猫儿。

但是有一天,终于山穷水尽,连他的猫都没有东西可以吃了,法师痛心地抚摸猫儿,向它说道:“我真的别无他法了,你有办法吗?”才说完,猫儿便跑了出去。

第二天,德川幕府的大臣井伊直考路经寺院,刚好遇着雷雨,他走到一旁躲避,这时候,他竟然看到一只猫咪在寺院门口不断向他招手,他好奇地走过去,忽然砰一声,先前他避雨的地方被雷电击中,树倒地裂。

他认为是寺院的猫救了他,从此便对寺院给予照顾,法师和他的猫终于可以过着温饱生活。

井伊直考死后,法师还以他的法号把弘德寺改名为豪德寺。

不过我比较喜欢另一个传说:江户时代有一望族越后屋,本来家道昌盛,但到了少主经营的时候,由于他只顾赌博和跟他的爱猫小玉玩耍,荒废事业,终于散尽家财,债主临门,甚至把他住屋的窗和门都拆走偿债。

少主的管家劝他振作,但少主漫不经心地说:“没钱?叫小玉去给我找便是了。

”他的猫儿小玉听了,立即向屋外跑。

一天后,它竟然真的衔着一枚金币回来,少主立即拿金币去赌博。

连续十几天,只要他没钱,小玉总会带回金币。

少主就想,如果跟着它,便知道金币藏处,以后就不用愁了。

他跟着小玉,见它走进一寺庙,然后默默祷告:“请继续拿走我的毛、我的肉、我的血以换取金币……”少主知错和后悔已经太迟,小玉消失了,地上只余下三枚以忠心和生命换来的金币。

六子”在家中兄弟中排行老六。

六子不傻,在村中与人侃起来,也头头是道,真就能高谈阔论一番。

六子不太勤快,奔三十了才娶上媳妇,这媳妇倒是不丑,就是有点缺心眼儿。

六子好福气了,媳妇为他不多不少生了一对龙凤胎。

六子理应好好干,把甜美的小日子过好。

可六子就是过日子没算计,媳妇好吃懒惰,他也不思进取,两孩子要钱用,积蓄只出不进,好景自然不长。

六子种地,别人种的豆子出了,他的刚下地,别人忙着锄草,他整天睡觉,可到了秋天,人家收粮,他收草。

兄弟们没少数落六子,劝他好好干,孩子都要上学了,可他还是带听不听。

时间长了,兄弟们就没人愿意管他,因为他借了很多钱,都是只借不还。

六子也打过工,挣了些钱,他媳妇尽是使劲地花,村子来卖啥的她就买啥,过日子不知道节俭,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去年,不知怎么弄的,家里又失了火,日子自然
是雪上加霜,要柴没柴,要米没米,傻媳妇倒是忠贞,死也不离婚。

就算六子说:“我一
个人更好,自己吃饱了,全家不饿。

”六子眼看就四十岁的人了,还不立事,不光兄弟跟
他愁,连村里人都为他愁,可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常了也没人管他们家。

懒惰过穷
日子,怨不得别人,谁都知道这个理儿。

六子那俩活蹦乱跳的孩子真是可怜,摊上这样的
父母真是苦啊!同样是父母,六子咋就不心疼呢?我曾想开导开导六子,可他真是油盐不进
的主儿,姐姐说我可别闲的了,我就犹豫了。

现在想来有点后悔,不试试怎么知道有没有
效果呢!
后来,我搬到县城居住,很少听起六子的事儿。

今年春天,姐姐来提起了六子,说他
给哥哥打电话,要哥哥来接孩子,要是不来接,就饿死了。

而且理直气壮地挂了电话,哥
无法,只好接了孩子。

如今的六子,只能靠村上发的救济粮过活。

六子是我见到过的最懒
惰的人,现在政策多好,只要人勤快,就能过好日子。

幸福自然不用说,村中大瓦房一个
劲地起,都是精装修,绝不比城里的楼房差,可六子还住在低矮的泥草房中,过着他因懒
惰而穷苦的日子。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

但他小时候也曾不爱学习。

有一天,李白在做功课,外面来了一群小朋友,李白想:“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
儿再说。

”于是,他就从窗户爬出去了。

师父发现了,叹息道:“哎,孺子怎么不可教
也!尽管聪明,一点就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面啊。

”于是,有一位师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依旧心不在焉。

趁师父不注意,李白朝伙伴们做了一个鬼脸,
伙伴们忍不住笑起来了,师父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容李白解释,师父就撵走
了这恨铁不成钢的徒弟。

李白想:“我也不想学,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

”伙伴们都在挽留他,你一句
我一句,可是李白两耳如同生锈根本听不进去,眼睁睁地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

其实这
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之中。

师父把这一切的后果都交给了一个老奶奶去处理了。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到前面有个亭子,就绕进去了,问:“老奶奶,可不
可以给我一碗水喝。

”老奶奶说:“可以,在桌上。

”李白这时发现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杵。

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住了脚步,就上前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奶奶答到:“我想要一枚针。

”李白就更不明白了,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这什么时候才能完
成啊!李白问老奶奶:“值得吗?”老奶奶答道:“当你把铁杵磨成针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了。

”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给我磨一下吗?”老奶奶答道:“你这细皮嫩肉的恐
怕做不了!”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当他走到门口时,老奶奶又说到:“只要功夫深,铁杵
也能磨成针。

”李白顿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句话,懂得了老奶奶的用意。

这时,师父也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怕李白真得一走了之。

对他
的师弟正在发火呢!此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师兄使了个眼法,师傅气冲冲地说:“走了,
就别再回来了。

”李白跪在地上说:“师父,我错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师父笑了。

从此,李白一心一意学本领。

长大以后,成了一名闻名国内的大诗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