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德中等职业教育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德中等职业教育的差异
一、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开
展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力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

当然也有部分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政府与地方关注推动下,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

据中国教育部2014 年最新统计数据,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毕业生达674
万人,招生规模达754万人,在校生达211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约占中等教育50%。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
队伍。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1. 德国“双元制”特点。

“双元制”是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

“双元”,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学习,法律规定学生每周在企业培训3〜4天,
然后到职业学校学习1〜2天。

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传授以职业教育为前提的工作和日常知识; 培训企业的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培训企业让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职业学校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学校教学,两者是同步进行。

“双元制”中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承当教育任务,企业为决定性角色,学校为企业、学生服务。

在德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自愿参与到“双元制”培训中。

学生与企业自由签订“徒工培训合同”,双方一旦签订合同,将得到法律保护。

只要学员通过考试,学员即能获得企业行会发放的证书。

企业为学员寻找合适的职业学校,并为学员支付学费,学员通过考试后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

2. 考试制度。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是与培训机构无关、由相对独立的机构(考试委员会)负责完成的。

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考试委员会(至少由 3 名成员组成)由雇主、工会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

考试按内容分为专业知识考试(一年 2 次)和技能考试。

其中专业知识考试包括经济以及一些常识; 技能考试是学生证明自己能完成客户的要求,根据专业方向不同考试项目也不同。

技能考试为35 小时任务,包括处理客户的委托,根据客户的要求完成项目的计划。

如果学生想参加考试,在 1 月份提交考试申
请,考试委员会判定该学生能否完成35 小时的任务,如果能则让学生提交项目材料进行审核,接受申请; 如果觉得该学生没达到完成任务的水平则要求学生提交补充材料或者不接受该学生考试申请。

考试按时间分为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

学生毕业获得 2 个证书,企业行业行会发放的证书和学校发放毕业证。

三、中德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差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实施很好,从政府到企业都大力支持,让企业、学生双赢。

中国职业教育现在大力提倡改革,其中“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想通过企业的参与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能接触企业。

但是中国的“校企合作”与德国的“双元制”确存在很大差异,如中国企业参与度不高;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学生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双向选择,一般由学校统一安排; 学生是前2〜2.5年在学校完成学习后最后半年或一年到某个企业实习,不像德国学生一直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 学生到某个企业后参与什么工作、工作时间等一系列问题没有法律保护; 学生在企业学的技能没有相应的考试机构考试制度去衡量; 实习结束后也没法得到企业颁发的相关技能证书等,这些都是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以真正有效实施的原因。

四、职业教师的角色的差异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中国职业教育从以前的“一支笔、一本书”模式转变为“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行动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

教师角色从以前的主讲者变成现在的主导者。

德国进入教师必须有 5 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职业学校的教师。

德国教师的角色
更多是陪伴者,陪伴学生学,在幕后看学生如何做。

在学习中,教师设置行动导向课程,由台前退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

教师只是陪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引导。

我国职业教师还是有必要学习德国职业教师的教育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