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上2重难点样张(含测评)第二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6 开国大典
一、学习提示
(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式。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认识“耸、渠、钮、帜、聂”5个生字;会写“耸、旗、擎、渠、钮、徐、帜、融、司、缓”11个生字,掌握“城防部队、高高耸起、旗杆、擎着、电钮、徐徐上升、旗帜、司令、缓缓”等词语。
4、通过小练笔,培养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式。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三)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典礼的盛况,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大众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炽热情感。
(四)课文段落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主要讲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主要讲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天安门广场上放礼花和游行队伍通过主席台的情景。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典礼直到夜晚才结束,光明充满了北京城。
(五)生字认写
〔字义〕①高起,直立。
②惊动。
③聋。
〔形近〕耸——聋(聋子)
〔同音〕耸——怂(怂恿)
〔组词〕耸立 高耸入云 耸人听闻
〔造句〕⊙ 那座山峰高耸入云。
⊙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
〔字义〕①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
②大。
③姓。
〔形近〕渠——染(染色)
〔同音〕渠——瞿(姓瞿)
〔组词〕渠道 水渠 红旗渠
〔造句〕⊙ 水渠里淤了很多泥沙。
⊙ 一份请愿书通过适当渠道递交到了总统手中。
〔字义〕①电器开关或调节设备中通常用手操作的部分。
②姓。
〔形近〕钮——妞(妞妞)
〔同音〕钮——扭(扭转)
〔组词〕纽扣 按钮 旋钮
〔造句〕⊙ 她喜欢从背部扣纽扣的女装。
⊙ 工程师按下按钮,机器就开始运转。
〔字义〕①旗子。
②标记。
〔形近〕帜——织(织布)
〔同音〕帜——志(志气)
〔组词〕旗帜 别数一帜 独树一帜
〔造句〕⊙ 旗帜在微风中飘扬。
⊙ 他的想法有新意,可以说是别树一帜。
〔字义〕①附耳小语。
②姓。
〔形近〕聂——摄(拍摄)
〔同音〕聂——镊(镊子)
〔组词〕聂耳 姓聂
〔造句〕⊙ 我们这姓聂人不多。
⊙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字义〕①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
②守卫。
③堤坝。
④抵得,相 当。
〔形近〕防——访(采访)
〔同音〕防——坊(油坊)
〔组词〕预防 防卫 防微杜渐
〔造句〕⊙ 我们要预防近视。
⊙ 对一些不良行为,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让它发展下去。
〔字义〕①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
②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
③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
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形近〕旗——欺(欺负)
〔同音〕旗——骑(骑马)
〔组词〕旗手 旗杆 彩旗 旗鼓相当
〔造句〕⊙ 彩旗迎风招展。
⊙ 姚明是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旗手。
〔字义〕①向上托;举。
②支撑。
〔形近〕擎——挚(挚友)
〔同音〕擎——晴(晴天)
〔组词〕擎天柱 众擎易举 擎起
〔造句〕⊙ 年轻的爸爸将孩子高高擎起,让孩子能看到远处的烟火。
⊙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
担负重任的人。
〔字义〕①缓,慢慢地。
②姓。
〔形近〕徐——涂(糊涂)
〔同音〕徐——试(试验)
〔组词〕徐步 徐徐升起
〔造句〕⊙ 他徐步走来。
⊙ 每天清晨,五星红旗伴着嘹亮的国歌徐徐升起。
〔字义〕①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②调合,和谐。
③流通。
④长远、
永久。
〔形近〕融——隔(间隔)
〔同音〕融——荣(光荣)
〔组词〕融化 融解 其乐融融 金融
〔造句〕⊙雪已开始融化。
⊙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字义〕①主管,操作。
②官署名称。
③视察。
〔形近〕司——同(同意)
〔同音〕司——丝(丝绸)
〔组词〕司法局 司机 司南
〔造句〕⊙ 他是个卡车司机。
⊙ 司南是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
始祖。
〔字义〕①慢,与“急”相对。
②延迟。
③放松,松弛。
④苏醒,恢复。
〔形近〕缓——援(援助)
〔同音〕缓——试(试验)
〔组词〕缓慢 缓刑 刻不容缓 缓气
〔造句〕⊙ 这条小河弯弯曲曲缓慢地流向大海。
⊙ 时间紧急,刻不容缓! 〔字义〕①检查。
②约束;检点。
③ 同“捡”。
④(Ji ǎn )姓。
〔形近〕检——捡(捡起)
〔同音〕检——俭(节俭)
〔组词〕检验 检阅 检字表 行为不检
〔造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那女孩行为不检,使她父母十分痛苦。
(六)词语理解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观礼台:观看典礼的看台。
迎风招展:形容红旗随风飘动的样子。
直奔:用词准确,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近义] 惊涛骇浪 [反义]风平浪静
诞生:(人)出生,也用于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庄严:庄重而严肃。
欢跃:欢呼跳跃。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肃静:严肃寂静。
飘拂:轻轻地飘动。
公告:政府或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制服: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
挺着:描写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
钢铁巨人:形容战士们坚强高大的形象。
差不多:几乎的意思。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
[近义]五彩缤纷[反义]色彩黯淡
红流:指游行队伍。
(七)课文有关资料
中国的第二次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国大陆土地。
9月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与社会各界人士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国家名称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二、课后练习解答与指导
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七自然段。
课文中处处洋溢着自豪之情,喜悦之意。
朗读课文时要认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把握全文感情的基调:兴奋、激动、自豪。
要注意各部分语调、气氛的变化,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要庄重、严肃,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要用欢乐、热情的语调。
第二要抓住重点语句中饱含深情的词语,把这些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用声音表现出来。
第七自然段是作者的喜悦之情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自然流露。
背诵第七自然段,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题,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重点写哪几个场面?
这道题的目的是通过默读了解课文记叙顺序和描写重点。
先用默读的方式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再通过比较分析,想想那些场面是详细叙述、哪些场景写得较为简略。
[参考答案]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重点描写的场面是典礼的主体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三个主要场景。
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认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道题的考察目的是体会课文中一些包含深情的句子,要抓住重点语句中饱含深情的词语,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广大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成立感到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
..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
..长城内外,传到
来。
[参考答案]这句话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特大喜讯传遍神州大地,举国欢腾,万众一心,都从内心热爱和拥护自己的国家。
两个半钟头的阅兵,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
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把手掌都拍麻了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写人们群众看到我们的军队如此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威风凛凛、坚强壮大后的欢呼和鼓掌。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字义〕①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形近〕兮——亏(盈亏)
〔同音〕兮——希(希望)
〔组词〕修远兮
〔造句〕⊙ 球迷们都从家乡赶来为自己的球队助阵。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字义〕①未成年而死去。
②为国战死者。
〔形近〕殇——杨(姓杨) 〔同音〕殇——伤(伤害) 〔组词〕国殇 早殇 〔造句〕⊙ 爸爸买的新汽车真漂亮! ⊙国殇指为国牺牲死于战场的人。
【词语花篮】
词语花篮可到课文中找好词,并摘抄下来,也可以自己搜集。
7 望大陆
一、学习提示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三)课文主要内容
这首诗是于右任先生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思想感情,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赤子之情。
(四)课文段落意思
这一节是作者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
第二节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
第三节于右任把自己比作“国殇”,捧出的正是一颗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的忠魂。
(五)生字认写
(六)词语理解
葬: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苍苍: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殇: 未成年而死。
为国战死者。
(七)课文有关资料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复旦大学校友。
原名于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早年投身民主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
1949年11月移居台湾,直至终老。
二、课后练习解答与指导
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
这一题要求朗读并背诵,这是学习优秀诗文最基本的两项要求,朗读要有感情,背诵要熟练。
要通过多次诵读并结合资料去领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读出感情,熟练背诵。
第二题,“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
[参考答案]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表现了他深沉的怀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情感。
“望我故乡”是因为诗人的妻儿子女都在大陆,自己患重病独在台湾,这“望”中深藏着诗人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饱含着对亲人的热爱之情。
“望我大陆”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诗人的亲人都在大陆,深度原因是诗人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对祖国有着拳拳赤子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这“望”字中饱含着诗人对亲人同胞、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8 明天更辉煌
一、学习提示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注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2、通过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记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3、认识“缀、汁、荆、棘”等4个字,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等7个生字。
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企盼、耻辱、寻觅、点缀、乳汁、炎黄子孙、荆棘、步伐”等词语。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取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香港回归祖国,是为纪念香港回归而作。
抒发了作者看到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欢欣鼓舞的激动之情。
(四)课文段落意思
第一节主要表达了华夏子孙多少年来一直企盼着香港回归的强烈愿望。
第二节赞扬了香港同胞历尽百年沧桑,在苦难与机遇中求得香港发展和繁荣的顽强奋斗精神。
第三节歌颂了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和今后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繁荣。
(五)生字认写
〔字义〕①缝。
②连接。
③装饰。
〔形近〕缀——掇(拾掇)
〔同音〕缀——坠(坠落)
〔组词〕补缀 点缀 连缀 缀满
〔造句〕⊙ 我们的祖国风景秀美,山川壮丽。
⊙ 抬头望去,浩瀚的苍穹缀满了无数的星星。
〔字义〕①一种灌木②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
③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④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⑤姓。
〔形近〕荆——刑(刑法)
〔同音〕荆——经(已经)
〔组词〕荆条 披荆斩棘 负荆请罪
〔造句〕⊙ 朗朗的钢琴造诣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 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字义〕①酸枣树,茎上多刺。
②针形的刺。
〔形近〕棘——刺(刺客)
〔同音〕
棘——集(集体)
〔组词〕棘手 棘刺
〔造句〕⊙ 妈妈今天看起来似乎不太舒服。
⊙ 这件事情的确很棘手。
〔字义〕①羞耻。
②使受到羞耻。
③谦辞,表示承蒙。
④玷污,辜负 。
〔形近〕辱——褥(被褥)
〔同音〕辱——乳(乳汁)
〔组词〕耻辱 侮辱 辱没 辱骂
〔造句〕⊙ 妈妈十分挂念在国外留学的儿子。
⊙铺张浪费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形近〕伐——代(代表)
〔同音〕伐——罚(惩罚)
〔组词〕伐树口诛笔伐伐木
〔造句〕⊙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人来的广场上燃放烟花。
⊙他爷爷年轻时是一名伐木工人。
(六)词语理解
漫长的岁月:指从1 8 4 2 年8 月2 9 日,清廷派出耆英. 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石本)甸乍谈判。
双方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英船“华丽”号上签署《南京条约》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为止156年的时间。
骨肉分离:把香港从祖国割离比作骨肉的分割。
比喻难以割舍。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
[近义]发奋图强 [反义]自暴自弃
曙光:破晓时的阳光,比喻已经在望的光明前景。
点缀: 衬托;装饰。
永志不忘: 永远记在心里。
胆略: 勇气和谋略。
荆棘: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
两者常丛生为从莽。
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
(七)课文有关资料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二、课后练习解答与指导
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节。
”
首先熟读全诗,要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得通顺,文中的逗号、分号、句号及顿号处有恰当的停顿。
要一小节一小节地读,理解每一小节的意思,仔细体会每小节所表达的感情,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最后,在反复熟读的过程中背诵第三小节。
第二题,“朗读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着你的归航。
●斩荆棘,破巨浪,前进的步伐不可挡。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道题的目的是体会诗中重点语句所饱含的丰富感情。
理解这些诗句,要反复诵读,并结合有关香港的历史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着你的归航。
[参考答案]这几句诗意在回忆香港过去悲惨的历史,表达出对香港回归的无比渴望之情,也包含着因香港被强占而极其悲痛、愤慨之情。
斩荆棘,破巨浪,前进的步伐不可挡。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参考答案]这几句诗意在展望未来,表达出香港回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香港的未来充满祝福和期望之情,坚信回到祖国怀抱的“东方明珠”将会开创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词语花篮】
词语积累,可补充以下词语: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9 山海关
一、学习提示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3、认识并会写“巍、蜿、蜒、烽、垠、顷、盔、捍”等8个字。
掌握“巍然耸立、蜿蜒、烽台、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10个词语。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难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三)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表达了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四)课文段落意思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对山海关的赞叹。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我”在山海关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我”站在山海关上畅游广阔的自然空间,回忆悠久的历史岁月。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对山海关的歌颂。
(五)生字认写
〔字义〕①高大。
〔形近〕巍——魏(姓魏)
〔同音〕巍——威(威力)
〔组词〕巍然 巍峨
〔造句〕⊙ 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过于片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字义〕①蛇爬行的样子。
②弯弯曲曲地延伸。
〔形近〕蜿——碗(饭碗)
〔同音〕蜿——弯(弯曲)
〔组词〕蜿蜒 蜿蜒曲折
〔造句〕⊙ 小女孩央求医生救救她的妈妈。
⊙ 那条溪流蜿蜒曲折地流过平原。
〔字义〕①蜒蚰,虫名。
〔形近〕蜒——筵(筵席)
〔同音〕蜒——严(严肃)
〔组词〕蜿蜒
〔造句〕⊙ 三岁的儿子经常说些南辕北辙的话,自己还很得意。
⊙天花板上蜿蜒着一条细长的裂缝。
〔字义〕①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形近〕烽——峰(山峰)
〔同音〕烽——蜂(蜂蜜)
〔组词〕烽烟 烽火台 烽燧
〔造句〕⊙ 陶行知是一位名师。
⊙烽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字义〕①保卫,抵御②古代射者左臂佩戴的皮制袖套。
③古同“悍”,
强悍。
〔形近〕捍——焊(焊住)
〔同音〕捍——汉(汉族)
〔组词〕捍卫 强悍
〔造句〕⊙这是一支强悍的部队。
⊙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字义〕①用来保护头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②形状像盔或半个球形的③
盆子
〔形近〕盔——盗(海盗)
〔同音〕盔——亏(吃亏)
〔组词〕头盔
盔式帽 瓦盔 锅盔
〔造句〕⊙ 黄岩岛是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小岛。
⊙骑摩托车一定要戴上头盔。
(六)词语理解
威武:威力强大,有气势。
铮铮:金属撞击声。
比喻刚正、坚贞或声名显赫,才华出众。
思慕: 怀念;追慕。
感到有强烈的愿望和渴望.
名不虚传:流传的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伦比:类似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巍然:大雄伟的样子。
引人瞩目: 由于与众不同或明显的特性而引起人的注视。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雉堞: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近义]情难自禁[反义]铁石心肠
燕山: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
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
著名的明朝万里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苍茫无垠:旷辽远, 广阔无边。
振奋:精神,奋发努力。
逶迤: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扰攘:混乱的暴动、纷乱。
殷红:发黑的红色。
(七)课文有关资料
“山海关”一称“榆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万里长城的起点。
明朝初期置关戍守。
其形势险要,自古为交通要道,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课文以“山海关”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课后练习解答与指导
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首先要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兴奋、激昂、讴歌的感情基调,要抓住关键词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读出恰当的语气来,如:
[参考答案]“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哦”是叹词,读“ò”。
这句要读出咏诵、赞叹的语气,语速不宜太快。
“嗬(hē),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嗬表示惊讶。
这句要读出又惊又喜的语气,两个“好……”可一气呵成。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啊”读作“à”,表示赞叹(音较长)。
这句要读出热烈赞美的语气,语调昂扬一些,语速稍慢一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第二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再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这道题的考察重点是“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初读全文,大体感知整篇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是先写“我”的所见,后写“我”的所想,开头是以赞叹总起,结尾是以歌颂收笔。
课文在写山海关时先是赞叹山海关的雄伟,再分述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势险要,最后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对山海关的歌颂之情。
在写山海关的风貌特点时,先是总体概括山海关的风貌特点:气势雄伟、地势险要(第三自然段),后面紧接着分述气势雄伟与地势险要,后面又整体合写。
概括山海关的特点要从它的风貌和历史两方面去思考。
山海关的风貌特点是:气势雄伟、地形险要。
历史特点是:悠久动人。
第三题,“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联系上下文说说“伟大的体魄”和“忠贞的灵魂”各指的是什么,再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本题是考察对本文结尾句的理解,要联系全篇内容去品读,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作者对山海关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华民族捍卫神圣疆土的英雄精神的讴歌之情。
[参考答案]“伟大的体魄”是指第二部分写到的“我”眼中见到的山海关的样子、形象
“忠贞的灵魂”是指第二部分写到的“我”心中想到的山海关的过去、精神。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这一不朽的历史古迹的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神圣疆土的英雄精神的讴歌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