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理论
52摘要:《项链》是由法国作家莫泊桑于
19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虚荣的女主人公玛缇尔德戏剧性的一生。
由于该人物形象与当时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中具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项链》中的玛缇尔德为例,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项链》;玛缇尔德
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通常会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达成自己的创作目的。
虽然每部文学作品由于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作者主观思想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其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但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而这也正是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之一。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风格
(一)独立性
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各种人物形象虽然在性格、思想上拥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共性,独立性则是其中女性人物最为主要的共同特点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都处于附属地位,软弱与逆来顺受已经成为了常态。
然而从19世纪后,很多女性人物却开始变得更加独立,男性角色所具有的坚韧、诚信、智慧等优秀品质,同样可以出现在女性角色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表现得比男性更加优秀,这一点从《项链》中玛缇尔德勇于担当责任、不愿欺骗朋友的选择中,就能够得到非常直观的体现。
(二)具有自我意识
与思想上的独立相对应的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自我意识有了更突出的体现,尤其是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是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1]。
在《项链》中,玛缇尔德作为普通小职员的妻子,一直期待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入上流社会之中,虽然在采取的方式上尚有待商榷,但这种渴望改变命运且不依赖他人的方式,恰恰证明了其拥有着自我意识。
(三)命运具有悲剧性
受社会背景影响,19世纪前后英美文学作品普遍都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而在这种多显病态的社会中,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也大多具有很强的悲剧性。
在《项链》所讲述的故事中,由于当时的社会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因此在对上流社会的极度渴望中,玛缇尔德逐渐形成了爱慕虚荣、自怨自艾的性格,而这种现实与理想巨大差距下产生的扭曲心理,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同时,一串对
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以《项链》中玛缇尔德为例
向长水
文艺理论
53
上流社会人群来说无关紧要的项链,普通人在丢失后却需要付出十年的青春来偿还,这样的后果与经历对玛缇尔德来说同样是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
二、《项链》中玛缇尔德人物性格特点(一)虚荣
《项链》这部作品作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多年来关于其人物形象的研究分析一直都非常多。
而在对于玛缇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诸多评价中,最为普遍的则往往是“虚荣”一词。
在部分读者的心中,玛缇尔德这一形象甚至已经成为虚荣女性的代名词。
而从小说情节来看,将玛缇尔德完全定义为虚荣女性虽然有失偏颇,但虚荣却的确是其在性格上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小说中,莫泊桑将玛缇尔德塑造成了一个拥有动人容貌的女性,当然也正是由于其拥有着魅力的外貌,因此作为一名小职员妻子的玛缇尔德,常常对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拥有着诸多幻想。
虽然在回到现实之后,她仍然是一个普普通通、没有名贵衣物和首饰的妇人,但这并未影响到她对高物质生活的渴望。
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她甚至会用家中不多的存款来打造一套衣服,并前往家境良好的好友家中去借珍贵的珠宝首饰,这种在当时法国社会十分普遍的虚荣心理,在玛缇尔德身上得到了非常直观、充分的体现[2]。
(二)担当
玛缇尔德虽然拥有着虚荣的一面,但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女性形象,我们却不能仅从这一角度对玛缇尔德的性格直接做出定义。
相反,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玛缇尔德的虚荣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可以被理解与体谅的。
而当她为自己的虚荣付出代价后所做出的选择,则体现出了这位女性性格的另一面,即面对人生低谷时的强大责任感与担当。
第一,
无论是选择参加舞会、定制礼服,还是向好友借名贵珠宝首饰,实际上都是玛缇尔德为实现自己人生追求所做出的主动选择。
她想要通过参加这次上流阶层的舞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这种选择看起来没那么高尚,但对于一位普通、渺小的小资产阶级女性来说,同样是值得肯定甚至是赞扬的。
第二,在得知从朋友处借来的项链丢失,且在多方寻找后仍未找到的情况下,玛缇尔德做出了一个艰难、正确同时又让人充满敬意的决定,她选择通过借贷来购买一条相似的项链,之后再由夫妻两人共同偿还这一债务。
从这一决定中我们可以看出,玛缇尔德敢于为了实现自己人生追求而做出选择,同时也愿意承担选择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即便这一后果会给她带来巨大的生活负担。
在做出选择后,她每天为了生活像普通平民妇女一样分角必争,一直到十年后他们筹够了偿还项链的钱。
而这十年间的艰难历程,则正是玛缇尔德的责任感与担当的充分体现。
(三)真诚
玛缇尔德作为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恶性发展阶段的典型女性形象,其人物性格存在着多面性的特点。
而从正面形象来看,真诚也同样是其面对人生重要转折时(项链丢失)时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首先,面对巨额的债务,玛缇尔德完全可以选择用隐瞒真相、搬家等方式来进行逃避,并在之后的生活中继续不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付出自己的青春、梦想来弥补自己因爱慕虚荣所犯下的错误。
这一决定不仅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作为人的善良本性,同时也说明她能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自己[3]。
其次,在项链丢失之后的十年间,玛缇尔德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选择放弃,隐瞒真项链已经丢失的真相,尤其是在朋友并未发现项
文艺理论
54
链已经不是原来那条的情况下,她更是拥有了无须承担责任的最佳理由。
然而当最终筹足赔偿款后,玛缇尔德仍然选择了向佛莱思节夫人坦白事情真相,并按原价向其赔偿项链。
这种对朋友的真诚同样是玛缇尔德十分宝贵的品质。
最后,无论是项链丢失前还是丢失之后,玛缇尔德虽然爱慕虚荣,但却并未对身为小职员的丈夫有过多的嫌弃,即便是选择全数赔偿朋友的项链,也在第一时间考虑了丈夫的承受能力,而不是强行要求丈夫做出赔偿。
这种对丈夫的尊重与理解也正是玛缇尔德真诚的充分体现。
(四)自尊
在阅读《项链》这部作品时,我们同样可以从很多处情节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玛缇尔德强烈的自尊心。
第一,项链丢失后玛缇尔德虽然经历了短暂的不安与惶恐,但最终仍然选择了偿还这条项链。
这种不愿欺骗朋友的选择既体现了她的诚信,同时也说明了在自尊心的影响下,即便自身家境困难,玛缇尔德也同样不愿用错误的方式来欺骗朋友。
第二,在参加舞会之前,玛缇尔德虽然有着佛莱思节夫人这样的朋友,但由于二人在家境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她并不愿意去“看望她”,这显然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异对她强烈的自尊心造成了打击。
第三,在项链丢失后,如果玛缇尔德直接将真相告诉给佛莱思节夫人,那么性格直爽且家境富裕的佛莱思节夫人很可能会选择让玛缇尔德少偿还债务甚至是告诉她无须赔偿。
但明知这一点的玛缇尔德却仍然在自尊支配下选择付出十年时间来原价偿还项链,甚至没有向佛莱思节夫人询问项链的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项链》中玛缇尔德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在19世纪前后的英美文学作品人物
形象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我们在深入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后,才能够更好地去对英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进行总结性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黄雅清.《项链》的社会背景探析和玛缇尔德人物探析[J].才智,2017(03):218-219.
[2]范学刚.关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J].现代交际,2016(05):86-87.
[3]陈长伟.新解《项链》中玛缇尔德的人生追求及现实意义[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02):5-9.
(向长水,男,1984年生,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经济与商务外语学院,湖北武汉,邮编43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