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比较范秀芳;梁政亭;张星平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中医不寐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方法:收集睡眠专科专家门诊204例不寐患者,填写临床信息采集表,分别进行不寐的五神分型和四诊辨证分型并确定五脏定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K=0.837(P<0.001),表明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寐辨证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 of Five - god theory and the traditional four diagnosis theory for insomnia. Method: Collect 204 cases of insomnia patients specialist, complete clinical information form and use the Five - god theory or the traditional four diagnosis theory to locate the disease - bit, then mak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Kappa test; K =0. 837 (P <0. 001 ) , which showed that the two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f the insomnia had a high consistency. Conclusion: Five - god theory and traditional four diagnosis theory have a high consistency for internal organs location of insomnia.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1(039)006
【总页数】3页(P47-49)
【关键词】不寐;五神分型;四诊辨证分型;Kappa检验
【作者】范秀芳;梁政亭;张星平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新疆乌
鲁木齐830000;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中医“不寐”,又称“失眠”,《内经》中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本病发病率高,已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

中医药治疗不寐具有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诸多优势,但由于不寐相关报道的分型标准不一致[1-3],导致中医不寐良好的疗效未能为大家所认可,因此,建立客观、简洁、可行的证候分型标准至关重要。

本课题组经过十余年研究,发现不寐因其自身特点而有一个较为简洁、实用、方便的辨证分型法则,总结为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4]。

本文对204例中医不寐病例的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研究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睡眠专科专家门诊病例中,符合不寐纳入标准的病例204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119例,年龄(45.61±13.91)岁。

1.2 标准
1.2.1 中医不寐病诊断标准依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5]: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

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1.2.2 中医不寐病辨证分型标准
1.2.2.1 五神分型[4]入寐唯艰(入睡困难)为主诉;心神不入于舍为主——病位以
心为主;梦扰纷纭(入睡梦多)为主诉:肝魂不入于舍为主——病位以肝为主;思虑纷纭(睡前思绪繁扰)为主诉:脾意不入于舍为主——病位以脾为主;轻浅易寤(闻声则醒)为主诉:肺魄不入于舍为主——病位以肺为主;夜寐早寤(以早醒为主)为主诉;肾志不入于舍为主——病位以肾为主。

1.2.2.2 四诊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中医内科
常见病诊疗指南》、广泛文献调研,总结不寐常见的七个证型作为课题纳入证型:
心火炽盛证(病位在心)、肝郁化火证(病位在肝)、痰热扰心证(病位在心)、肾阴虚
证(病位在肾)、心脾两虚证(偏心系者病位在心)、脾胃不和证(病位在脾)、痰浊阻
肺证(病位在肺)。

1.2.3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不寐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并且符合中医不寐病四诊辨
证分型七个常见证型;年龄在18~75岁患者,均可纳入。

1.2.4 排除标准凡具有以下任一项的均排除:①躯体、精神疾病所致失眠者;②饮酒、服用中枢兴奋药物导致失眠者;③孕期及哺乳期妇女;④长期夜班工作者;⑤病例记录不全者。

⑥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 方法
1.3.1 填写不寐临床信息采集表根据《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中医内科学》(第7版)关于不寐的相
关论述,制作临床信息采集表。

收集符合不寐纳入标准的病例,在患者首诊时完成采集表填写。

1.3.2 辨证分型由专家根据收集的临床信息,依照辨证标准分别进行不寐的五神分型和四诊辨证分型,并根据具体分型确定五脏发病病位。

1.3.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数据处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计
算Kappa值(k值),并检验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统计显示,不寐的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结果为
k=0.837,表明一致性较好,Z=23.269,P<0.01,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根据统计频数可以看出,不寐发病在心、肝两脏所占比重较大。

Kappa值结果参
见《临床流行病学》第五版制定标准:k值在0.4~0.75为中、高度一致;k值≥0.75时,表明极好的一致性;k值≤0.40时,表明一致性差。

表1 204例不寐病例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的比较结果注:K=0.837,z=23.269,P<0.01。

51 7 2 0 1 61肝 1 39 0 3 0 43脾 6 0 30 0 0 36肺 3 2 0 23 0 28肾 1 0 0 0 35 36合计心62 48 32 26 36 204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不寐的困扰。

对不寐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安眠药物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中医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

通过查阅近五年来大量中医不寐相关文献得知,无论古方、自拟方等,临床有效率大都在90%以上[6],显示出中医在不寐治疗领域的可喜前景;然而,如此好的临床
疗效,却因以下问题而得不到推广与应用:中医临床治疗偏重于个人经验,辨证分
型标准不一致,疗效标准不一,可信度不足,可重复性差等[7]。

我们课题组在《内经》五神理论指导下,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并借鉴历代中医名家对不寐的部分论述,发现不寐因为其自身特点而有一个较为简洁、方便的分型定位方法,我们将之称为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

该法则的简洁方便之处在于中医不寐病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因其自身特点恰好能够分为五类,而这五类又恰好与五脏五神相匹配,进而确定不寐发病的五脏定位以分型辨证,此即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值得推广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抓住了不寐病辨证的关键,因为中医不寐病核心病机是五神不入于五脏,正如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中归纳前人理论后
曰:“人之安睡,神归心,魄归肺,魂归肝,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我们按照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正是抓住了不寐病辨证的关键,而且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脏腑辨证融会贯通,更能体现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客观性与科学性。

原因之三是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临床分型依据简洁明了,客观准确,易于掌握,受医师水平的影响较小,可重复性好,便于科研研究。

因此,对此分型法的推广应用值得研究,本课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不寐病证进行分析,对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进行一致性比较,发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不寐五神分型法理论基础源于《内经》。

将神、魂、魄、意、志分属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故将五脏又名之曰“五神脏”[8]。

睡眠的本质是神安于其所舍之脏,精气满则养神,神有所养,方能静安于其所舍之脏而得安卧。

若五脏精气亏损,神失所养,或邪在五脏,扰动神明,则五神不能安于其所舍之脏,而有不寐诸症。

如心神不安于舍,则以入寐唯艰为主,甚则彻夜不眠等;若肝魂不安于舍,则首见梦扰纷纭、或夜寐梦多、
或梦呓、或梦魇、或梦游而至睡眠质量下降;若脾意不安于舍,则每以思虑纷纭、
或喜忆往事、或思及将来而令人迟寐,甚至不寐;若肺魄不安于舍,则又以夜寐轻浅、易寤或频寤为其特征;若肾志不安于舍,则多表现为夜寐早寤。

总之,不寐五
神分型是以五脏为纲,体现了病位的把握在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如《医医小草》曰:“预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预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而不寐的临床表现因为又多具复杂性,大多不寐患者往往是既有入寐唯艰,又见梦扰纷纭,甚至轻浅易寤、早寤等等,临床可有一种症状出现,为一脏发病,也可兼有多种症状先后出现,亦或同时出现,为多脏发病导致不寐。

结合症状进一步分析,发病病位亦有先后之分,主次之分,判断主辅、先后,在遣方用药时方可兼顾左右
的同时,又有主次之分。

根据五脏藏神的不同特点,对症选方用药,有效的指导临床。

不寐五神分型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不寐病证辨证施治,也利于从临床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中医不寐的理法方药规律,同时也有利于中医不寐病临床疗效的重复验证和推广应用。

总之,本课题通过对不寐病的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与四诊辨证分型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分析,表明以上两种分型方法对不寐的辨证在五脏定位上的一致性较高。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同道进一步研究中医不寐证治以及中医五神理论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须学,吴立明.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思路和方法[J].世界中医药,2010,
5(5):333-334.
[2]贾春林,秦冰.顽固性失眠治疗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2):1119.
[3]施明,徐建,许红,等.失眠临床辨证论治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18-20.
[4]张星平,刘在新,黄刚.根据失眠症状表现不同归属五脏辨识探析[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09,24(5):554-557.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2008:50.
[6]李清亚,王晓慧,宋瑞华,等.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现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1):85-87.
[7]崔英海.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36-37. [8]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24.
[9]夏邦世,吴金华.Kappa一致性检验在检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
医学杂志,2006,29(1):8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