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1.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2.关于甲、丙、丁三处共同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盛产石油B.流域内人口都稠密
C.下游两岸都盛产棉花D.都有水稻种植
3.甲处沿300N线建立绿色植物带,它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泥石流发生B.保护湿地
C.保护河流水源地D.减缓土地荒漠化
图2中相邻两条经线或纬线之间的度数差相等,虚线为昏线。
读图回答4~6题。
4.甲地位于丁地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5.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00时()
A.北半球昼长夜短B.全球被平均分为两天
C.丁地的地方时为21时20分D.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6.此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堪培拉B.巴西利亚C.伦敦D.圣彼得堡
7.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8.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4中甲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富山市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
C.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降水总量丰富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10.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
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
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11.日本水稻种植业多以小型农业机械化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A.人均耕地少 B.气候温暖湿润,土质疏松
C.河网稠密D.耕地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块小
图5为中南半岛部分地区河流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示区域地势()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
13.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玉米D.谷子
14.目前该地区是世界电子工业投资的热点区域,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有() A.雄厚的技术力量B.丰富的资源
C.大量廉价劳动力D.广阔的市场
16. 当全球处于乙图反映的季节时,甲图中M、N、P、Q处于雨季的是()A.M B.N C.只有Q点D.P、Q
17.当全球处于丙图反映的季节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忙于剪羊毛
B.黄淮海平原进入麦收季节
C.海南岛的蔬菜生产产销两旺
D.南非高原牧场草长莺飞,牛羊成群
图7为世界两区域图。
据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两区域()
A.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19.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
9月25日上午1 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
结合图8,回答20~21题。
20.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2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处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D.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图9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图中城市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不便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D.冰川地貌分布面积不大
23.关于图中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伦敦冬季气温高是因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
C.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递减,大陆性减弱
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海洋性增强
图10是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俄罗斯几种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俄罗斯专家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它是( )
2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工业区,不是依靠周围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兴起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图11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暖流B.寒流、地形C.寒流、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
27.该河与莱茵河相比,其航运价值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短缺B.经济落后C.水流急D.河道浅
2011年2月1日22:00,北京某个背包客从首都机场出发,中途在迪拜转机停留6个小时,共飞行了9小时,到达12°E附近非洲某机场。
他在博客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小镇出发后,处处是绿色的密林,湿热的感觉非常明显。
继续前行,枯黄的草木逐渐减少。
几天后,乘坐的越野车在驰骋时卷起粉末一样的细沙,连呼吸里都是沙子,很多地方都能捡到湖盐的结晶体——好看的沙漠玫瑰。
”依据资料和图12,完成28~29题。
28.他到达非洲某机场的时间是()
A.2月1日6:00 B.2月2日12:00
C.2月1日18:00 D.2月2日6:00
29.图中的四条旅游线路与博客中描述的景观变化一致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图13,完成30~31题。
30.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②靠海,冬暖夏凉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①甲有寒暖流交汇②乙有上升补偿流③都为浅海大陆架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14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32~33题。
32.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33.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下图绘制的是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15,回答34~35题。
34.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A.南部沿海一带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35.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
A.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B.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D.台风已蓄势待发
二、综合题(2个大题,共3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
36.(14分)读图16和图17,回答问题。
(1)说出甲河中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4分)
(2)指出乙地气温最热的月份和降水最多的月份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3)丙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产地,分析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
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8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二“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且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
表1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图中棉花产区冬春季节的有关资料。
表1
(1)简述新疆干旱气候对地形,河流、植被的影响。
(6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实施“保护性耕作法”的优点。
(4分)
(3)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人认为应加大开发力度;有人鉴于新疆环境脆弱,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
你认为呢?试说明理由。
(6分)
济南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1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
1-5BCDCD 6-10ADBAD 11-15DCACD 16-17 DBBDC 21-25DCBBA 26-30BBDAC 31-35ACBDC
⑶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少,光照强;有灌溉水源;河流冲积平原,土
质疏松,地形平坦。
(各1分,共4分)
3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形成沙漠和戈壁(风蚀、风积地貌广布)(2分);河流少,流量小(2分);植被稀少,多荒漠(2分)。
(2)保持(或增加)土壤水分(1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分);减少了风力对土壤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1分);增加大气湿度(1分)。
(3)应加大开发力度。
理由:①新疆矿产资源丰富;②需求量大,市场广阔;③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④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应控制开发速度。
理由:①新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大规模开发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②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③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易造成资源浪费;④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