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直接转换接收器DCR攻克无线难题
AI使能的信道知识地图高效构建与应用
![AI使能的信道知识地图高效构建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8c51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f.png)
AI使能的信道知识地图高效构建与应用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AI与信道知识地图简介 (2)1.2 高效构建与应用的必要性 (3)1.3 本文档结构概览 (4)2. 信道知识地图基础 (6)2.1 信道知识地图定义与构建原则 (7)2.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9)2.3 分类与组织知识图谱的最佳实践 (10)3. AI技术在信道知识图谱中的角色 (11)3.1 机器学习算法的选择与训练 (12)3.2 自然语言处理在知识提取中的应用 (15)3.3 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算法 (16)4. 信道知识地图的构建流程 (18)4.1 需求分析 (19)4.2 数据准备 (20)4.3 模型选择与训练 (21)4.4 图谱结构设计 (23)4.5 图谱评估与质量控制 (24)4.6 部署与应用 (25)5. 信道知识地图的应用场景 (27)5.1 企业网络管理 (28)5.2 信息安全与威胁分析 (29)5.3 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 (31)5.4 智能交通系统 (33)5.5 其他潜在应用领域 (34)6. 案例研究 (35)6.1 信道知识地图在企业中的应用 (37)6.2 数据特性对信道知识图谱构建的影响 (39)6.3 信道知识图谱在学术研究中的用途 (40)6.4 信道知识图谱未来发展的展望 (41)7. 结论与建议 (42)7.1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与挑战 (43)7.2 对构建与应用信道知识图谱的最终建议 (44)7.3 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45)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介绍AI使能的信道知识地图高效构建与应用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信道知识地图是一种将信道信息与网络设备、应用和服务相结合的可视化表示,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AI技术在信道知识地图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数据挖掘、模式识别、智能优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AI技术在信道知识地图构建中的应用场景、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信道知识地图的高效管理和优化。
WSS-10扩频微波产品说明书(8E1)
![WSS-10扩频微波产品说明书(8E1)](https://img.taocdn.com/s3/m/819bf8d128ea81c758f57826.png)
2.1 系统的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2.2 设备接口 ...................................................................................................................................... 6 2.2.1 中频单元的前面板接口 ....................................................................................................... 6 2.2.2 中频单元的后面板接口 ....................................................................................................... 6 2.2.3 射频单元接口 ....................................................................................................................... 7 2.3 技术指标 ...................................................................................................................................... 7 2.3.1 2.4 G、5.8G 扩频通信产品 RF 单元技术指标 .................................................................. 7 2.3.2 WSS-10/8E1 中频单元技术指标 .......................................................................................... 8 第三章 使用说明................................................................................................................................. 9
无线接收器原理
![无线接收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64c3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b.png)
无线接收器原理
无线接收器是一种设备,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有线信号输出。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通信技术。
首先,无线接收器会通过天线接收到空气中传输的无线信号。
这些信号可能是来自无线电、电视、蓝牙设备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传输。
接收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以增加信号强度。
接下来,无线接收器会使用解调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
解调是将无线信号转换成原始数据的过程。
在解调过程中,接收器会将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即与原始信号频率相对应的信号。
解调后,无线接收器会使用解码电路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
解码是将基带信号转换成可识别的数据的过程。
解码过程中,接收器会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处理和使用。
最后,无线接收器会将解码后的信号转换成有线信号,并通过输出接口输出到外部设备,如音频设备、视频设备或计算机等。
有线信号可以通过电缆传输,并在外部设备上进行处理和展示。
总之,无线接收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接收、放大、解调、解码和信号转换等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无线接收器能够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有线信号输出,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一种高增益高频隔离双向级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高增益高频隔离双向级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5b2e7a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7.png)
专利名称:一种高增益高频隔离双向级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尹强,黄军伟,熊泽成,甘江华,陈天锦,方支剑
申请号:CN202010990913.8
申请日:20200919
公开号:CN112260543B
公开日:
2022062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增益高频隔离双向级联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变换器包括:级联连接的第一级联模块和第二级联模块;第一级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级联的第一电容、第一开关网络单元、第一谐振网络单元或第一隔直网络单元、高频隔离变压器、第二谐振网络单元或第二隔直网络单元、第二开关网络单元,其中,第一谐振网络单元与第二谐振网络单元相对应,第一隔直网络单元与第一隔直网络单元相对应;第二级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级联的第二电容、第三开关网络单元和第三电容,第三开关网络单元和第三电容之间串联有第三电感。
通过采用级联结构实现了低压侧与高压侧电压增益灵活设置,解决了现有变换器传输比小及单级BUCK/BOOST隔离与占空比接近1的问题。
申请人:许继电源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原电气谷许继新能源产业园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徐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EH4使用说明书
![EH4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fefe4aec856a561252d36fda.png)
美国劳雷工业有限公司
目录
..................... 2 0.0 简介.............................................................................................................. .................... .................... ....................2 1.0 系统配件 .................................................................................................................... . ......................... 3 标准接收机配件................................................................................................................ ...................... 3 可选接收机组件 ................................................................................................................. . ...................3 2 发射机组件(400 统) 安系统) …….......................................................................... …. ……………………………….3. .2 发射机组件(5000安系统)……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进展与展望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进展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92fda7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7.png)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进展与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磁共振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2)1.2 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3)1.3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意义 (5)二、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 (6)2.1 磁共振的基本概念 (7)2.2 无线充电的技术原理 (8)2.3 磁共振无线充电系统的组成 (9)三、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进展 (11)3.1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理论研究 (12)3.2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实验研究 (13)3.2.1 实验设备与方法 (14)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3.3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研究 (16)3.3.1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7)3.3.2 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18)3.3.3 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20)四、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展望 (21)4.1 技术发展趋势 (22)4.1.1 提高充电效率 (23)4.1.2 缩小充电距离 (25)4.1.3 降低成本 (26)4.2 应用前景展望 (27)4.2.1 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28)4.2.2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0)4.2.3 在可持续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31)五、结论 (31)5.1 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成果 (32)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4)一、内容概览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是当前电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其进展及未来展望。
本文首先概述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阐述其在无线能量传输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接着对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包括其技术原理的创新、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然后分析当前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成本、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限制等。
最后展望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以及该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和行业变革。
lte中文协议下载
![lte中文协议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6756a43cde80d4d8d15a4f41.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lte中文协议下载篇一:td-lte协议简介--中文lte基站-终端空中接口标准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ltet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用户设备(ue)与演进基站(enb)之间,即uu接口的无线资源管理(RRc)部分。
本部分适用于lte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规范性引用文件[1]3gppts36.201V.9.1.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longtermevolution(lte)physicallayer;generaldescription”.[2]3gppts36.211V.9.1.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channelsandmodution”.[3]3gppts36.212V.9.4.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multiplexingandchannelcoding”.[4]3gppts36.213V.9.3.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procedures”.[5]3gppts36.321V.9.6.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mediumaccesscontrol(mac)protocolspecification”.[6]3gppts36.322V.9.3.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Radiolinkcontrol(Rlc)protocolspecification”.[7]3gppts36.323V.9.0.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specification”.[8]3gppts36.331V.9.13.0:“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RadioResourcecontrol(RRc);protocolspecification”.4概述lte接入网协议可以分为3个层次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物理层(层1)、数据链路层(层2)和网络层(层3),如图3-1所示。
手机电视项目简介
![手机电视项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ade92e70242a8956aece417.png)
手机电视项目简介-斯妙玲陈旭鹏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硬件资源部摘要:随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及与移动技术的相互融合,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速,本文对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标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基于CMMB和T-DMB标准开发的手机电视方案关键词:手机电视CMMB T-DMB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播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体已经由平面媒体向电子媒体演进,出现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然而当前微电子、移动通信、数字广播、计算机等多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又孕育了新的媒体形式,那就是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Mobile TV),是以手机作为载体,提供以频道化的方式管理音视频和数据业务内容,提供交互、电子节目、节目预约提醒、节目录制等功能。
由于随时随地观看的特点,符合现代人紧凑、资讯无处不在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零碎时间信息咨询、娱乐等要求,手机电视有望成为引领手机媒体发展和数据新增长点的中坚力量。
一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1]1.基于蜂窝网洛的实现方式(1)移动网络实现方式目前通过移动网络提供的手机电视业务大多采用流媒体技术方式。
它采用移动流媒体技术,把手机电视内容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推送给用户。
不同技术制式蜂窝网络上实现的方式也大体相同,就是在装有操作系统的手机终端(一般是PDA手机等高档产品)上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
相应的电视节目也由移动运营商或者通过相应的SP控制播放(2)蜂窝网广播技术由于传统移动流媒体实现方式存在诸多的限制,国际上开始研究如何在移动网络上实现多媒体的广播。
3GPP和3GPP2分别提出了基于3G网络的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 和广播组播服务(BCMCS)解决方案。
这两种方案都是在现有移动通信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向用户提供下行广播信道,使用的频率仍然是移动通信系统所在频段,为通过移动数据网络实现手机电视业务提供了条件。
2.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实现方式这一方式为需要在手机终端上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通过数字电视广播网络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数字电视CA系统CW控制字共享原理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数字电视CA系统CW控制字共享原理及解决思路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976af6458fb770bf78a557d.png)
%f 的网络共享第一步是设法取得 %f&在机顶盒 有两个地方可以获取 %f'一是机卡通信过程(二是在 机顶盒里嵌入后门程序&在 %)库向解扰器设置 %f 之前将其截获&或者干脆从存放 %f 的寄存器里读取& 然后通过串口或网络传播出去*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 快速发展和机顶盒生产技术的提高&这种 %f 共享盗 版方式越来越容易&机顶盒设计工程师可以很容易地 设置后门程序实现这个功能* %f 是所有机顶盒公用 的&并且没有任何办法将其染色&增加差异性&所以就 无法追踪 %f 的来源&运营商和 %)供应商只能被动 防护* 具体方法有很多'一种是把插有正版卡的机顶 盒当做读卡器# 母机$ 解密)读取 %f&另一种是共享服
强化电视归属于家庭的理念&引导家庭从+ 看电视, 到
e 4中国有线电视!"#"## #!2$ 8#!2_4
+用电视, 的行为过渡(注重和培养品牌意识&重视业
收稿日期!"##="!=#3
作者简介刁立新 #17" 86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技术管理工作储昭晖#1_" 86 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有线数 字电视网络技术工作
受观影乐趣&轻轻一点&数十家主流热站一览无余&最 参考文献
新)最酷炫的精彩节目一个都不错过&满足+ 一站式,
网络视频收视需求&开启精彩网络新生活*
遥控接收机原理
![遥控接收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9ec6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2.png)
遥控接收机原理
遥控接收机是一种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控制指令的设备。
它通常由无线天线、射频(Radio Frequency,
简称RF)接收模块、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简称IF)放大器、解调器和控制模块等部分组成。
首先,无线天线接收到发射器发送的无线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射频接收模块中。
射频接收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解析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接下来,中频放大器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以增强信号强度,然后发送到解调器。
解调器负责解码中频信号,并将其转变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数字信号。
最后,控制模块接收解调后的数字信号,并根据信号的不同来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可以连接到各种设备或系统,如电视、音响、车辆等,以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总的来说,遥控接收机通过接收、解码和执行无线信号转换为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各种设备或系统的远程控制。
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信号接收器原理
![信号接收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b7eb1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6.png)
信号接收器原理
信号接收器是一种用于接收和处理不同种类信号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信号传输的物理特性和相关电路技术。
首先,信号接收器需要根据接收信号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接收器。
不同种类的信号,比如电信号、光信号、无线信号等,通常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信号处理要求。
对于电信号的接收,信号接收器通常采用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电路元件。
放大器用于增强信号强度,以便能够正确地解析信号;滤波器则用于去除杂散信号或不需要的频率段,提高信号的纯度和可靠性。
对于光信号的接收,信号接收器常采用光电转换器。
光电转换器在接收到光信号后,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典型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其内部结构利用光的特性和半导体材料的特性来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无线信号的接收则需要使用相应的无线接收器。
无线接收器通常通过天线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然后通过放大器等电路元件进行信号处理,以提取出原始信号,并去除可能的干扰。
不同种类信号的接收器在工作原理上有所差别,但整体上都是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相关技术,将输入信号转化为容易处理和解读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进一步被后续的电路或设备
用来进行信号分析、储存、传输等操作。
信号接收器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着信号的质量和接收的可靠性。
新一代基站中接收器通道的设计改进
![新一代基站中接收器通道的设计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a4ae937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d.png)
新一代基站中接收器通道的设计改进
王银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10(0)11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基站也必须大幅提高数据传输率及语音传输量以支持新的功能.但若要确保传输的语音清晰和信号准确无误,就需要采用稳定可靠的高性能、高电源效率的信号路径解决方案.本文讨论了有关系统的各种最新要求,并分析怎样挑选合适的元件.
【总页数】2页(P117-118)
【作者】王银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机电系,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
【相关文献】
1.多通道I/O数据转换器将无线基站中对电流、电压和温度监控的复杂性和成本降到最低 [J],
2.雷电入侵通道隔离防护技术在通信基站中应用的研究 [J],
3.LT5527型RF混频器及其在3G无线基站接收器中的应用 [J], 马国胜
4.新一代Mifare射频基站IC MF RC522在水表中的应用 [J], 程东海;于海勋
5.ADI公司最新推出的ADC增大蜂窝覆盖面积并且降低基站掉话率——AD9445 ADC适合从噪声环境中捕获微弱信同时简化了基站接收器设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收器的原理
![接收器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ed33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png)
接收器的原理
接收器是一种用于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它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现象。
当无线信号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附近时,会产生电磁波。
接收器中装有一个天线,它可以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
具体来说,接收器中的天线是一个导体,当电磁波通过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电磁波的作用力,产生电荷分布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导致导体两端出现电势差,形成电信号。
接收器还包括一个调谐电路,用于选择所需的信号频率。
调谐电路中通常包含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频率响应特性选择信号。
接收器的调谐电路可根据所需频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便接收特定的信号。
接收器还经过放大电路放大电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或输出。
放大电路通常是由晶体管或其他放大器组成,能够增加电信号的幅度,并减小噪声等干扰。
最后,接收器会将放大后的电信号传送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例如解码或放入扬声器中播放声音。
总的来说,接收器的原理是通过天线接收到电磁波信号,通过调谐电路选择所需频率的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最后传送给其他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
这样就实现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利用。
邻信道抑制和相邻信道干扰
![邻信道抑制和相邻信道干扰](https://img.taocdn.com/s3/m/f11f4c31b14e852459fb57b7.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邻信道抑制和相邻信道干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邻信道抑制和相邻信道干扰随着无线联网技术以及其他无线技术在无许可限制的同一频谱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应用,Wi-Fi(802.11)产品遭受的射频 (RF)干扰与日俱增,从而严重影响无线局域网 (WLAN)的数据吞吐性能。
与此同时,对诸如多媒体音频与视频、流媒体、WLAN 语音以及其他需要服务质量(QoS)功能与较低分组误差率的应用等新型 WLAN 应用,市场要求更高的数据吞吐速率。
由于在环境中对 WLAN 设备的带内干扰与邻带干扰不断增加,因此射频与数字过滤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白皮书分析了邻信道干扰 (ACI)的来源以及射频设计实践,通过此实践可以改善 WLAN 的相邻信道抑制 (ACR)而全面提高其性能。
概述在 2.4 GHz 与 5.x GHx 无许可限制的频带中,ACI 问题以及改善 RF 接收机的 Wi-Fi 与 WLAN 技术性能的需求已倍受制造商、系统设计人员、集成商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的关注。
事实上,在 FCC发布用于 802.11 WLAN 的额外 250 MHz 频谱(起始于 5.4 GHz)时,它就注明了不久将要针对 WLAN 拥挤频谱带调整有关规定。
FCC 近期可能发布一个"调查通知"(NOI),以收集有关建立在该频谱中设计射频接收机的政府标准的可能性信息。
何谓标桩?在干扰问题解决之前,WLAN 市场的未来发展将大受影响。
目前,WLAN 接入点设备 (AP)或客户端基站将受到其它相邻 WLAN AP 与基站以及在同一无许可限制的频带中运行的非 802.11 设备的干扰。
rc接收机原理
![rc接收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efbe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5.png)
rc接收机原理
RC接收机是遥控模型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接收来自遥控器的指令信号,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连接的电机、舵机等执行机构实现远程控制模型的运动。
RC接收机的原理是基于无线电技术,即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
遥控器通过操作控制杆、按键等产生控制信号,然后经过调制电路将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波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机内置有与遥控器相同的调制解调器,它能够接收到遥控器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并将信号解码还原成原始的控制信号。
接收机通过内部的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解码和解析,然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控制模型的运动。
RC接收机的工作频率通常在2.4GHz左右,有些高档的产品可以达到5.8GHz,这种高频率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稳定,而且可以实现多频段的选项,可以避免因为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而导致控制信号失真。
此外,RC接收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接收多个信道的控制信号,这样可以实现多功能的控制,比如控制飞行器的姿态、高度、方向等。
总的来说,RC接收机是遥控模型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原理基于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多频段、多信道的控制,具有高效、稳定、精确控制的特点,为遥控模型的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1 -。
wct120原理
![wct120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6131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3.png)
wct120原理WCT120原理WCT120是一种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将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设备中,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
它基于电磁共振的原理,通过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将能量从发射器传输到接收器,从而实现无线充电的效果。
WCT120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部分。
发射端是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器,它由发射线圈、功率调节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发射线圈是一个由电流产生的磁场,通过功率调节器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调整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强度。
控制电路则用于监测接收端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发射端的工作状态。
接收端是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器,它由接收线圈、整流电路和电池组成。
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相互作用,接收线圈中感应到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存储到电池中。
WCT120的工作过程如下:1. 发射端产生交变电流,通过发射线圈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2. 接收端中的接收线圈感应到发射端产生的交变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3. 接收端的整流电路将感应电流转换为直流电,并送入电池进行储存。
4. 电池将储存的能量供给设备使用。
整个工作过程中,发射端和接收端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磁场的传输效率。
同时,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需要有一定的匹配度,以实现最大的能量传输效率。
WCT120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高效性。
相比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可以摆脱充电线的束缚,让用户更加方便地充电。
同时,WCT120采用了电磁共振的原理,能够实现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提高了无线充电的效果。
然而,WCT120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无线充电需要通过电磁场进行能量传输,因此在传输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
其次,由于无线充电系统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匹配度较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位置,对用户的操作有一定的限制。
总结起来,WCT120是一种基于电磁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exant系统公一J市场总瞌DonaldMcclymont
新一代直接
转换接收器(DCR)攻克无线难题
一个世纪前发明的直接转换技术现存成为复杂的“中芯片无线电”设计领戚的炎键。
一直以来,这种技术主要应用1二寻呼机产品。
直到昂近,该项技术/r被用十丌发新一代体机更小、成本更低、功效更高的多模块、多标准手机和其它移动终端。
传统的接收技术
长期以束,垲外差式接收器足应用最广泛的接收技术。
射频(RF)信号首先被选频,然后低噪声放人.而后经显著放大和再滤波。
转换为一个较低的中频。
最后根据不同的调制模式,鉴相或直接混频,下变频为基带信号。
目前。
超外鼙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镜像抑制。
-个射频带通滤波器通常足一个声表而波(§Aw)器件——在低噪音放大嚣(1.NA)前进行频带选怿。
与此同州,第二个滤波器将和L^A后执行镜像抑制。
人量的镜像抑制必须ⅡU随低噪音放大嚣。
如果没有产啦镜像抑制,会因为放大的镜像噪音在中频信道混频,低噪音放大器的十扰将成倍增长。
除了射频声袁而滤波器之外,也可采用绝缘体或陶制品等其他无源过滤技术。
传中频上,信道附近出现的干扰信号会影响信号周围的超强过滤功能。
这种情形一般在信道选择滤波器第一次混频后产生,而滤波器通常是卟中频声表面波过滤器。
救中频nf提供额外的空间以灵活机动地选择滤渡器,但会增加频率编制的复杂忡。
上述两种滤波器(关干部分带宽)住aj预期的来
来还不适合集成,而
只能作为外围器件。
旌f外差解决方
素的其它替代方案
也得到了.开发。
镜像
抑制接收器采用一
角垒等式去除型像
干扰,不需要在
I.NA后执fr镜像抑
制滤波。
低中频信号
转换接收器足另一
种选择它们使
田,由于中斯的斯单为牢,链球所霄的侮省琦佰道未乎,接收嚣免受直接转直接轱按靠擞鞋雀可-睥穗髭罅同逝换接收器技术直流电l俎的妨碍,还可以不用高0俩中频滤波器,但带柬了严重的镜像抑制问题。
第三个方案是采州具有双转换功能的觉带中频接收器——个与超外差式接收方式相同,仳所有转换任务由两个混频完成的器件。
这些替代方案都不具备直接转换结构功能,当然也不能利用单芯片尤线电集成.改善设计灵活性和产品面世速度。
DcR的早期发展
由于中频频率为零,所需的情道的镜像频率为情道本身,直接转换接收技术一J解决幽像问题。
而且,卣接转换接收嚣只需要一个奉机振荡器,这就意味着只产生个相位噪音,冈此不再需要人量的芯片外滤波器。
滤渡功能目前只在低频(基带)r发挥放大功能,减少无件数日,降低成本。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住下堂频2前就要消除强烈的外带干扰或屏蔽,以避免接收器灵敏度降低。
这样的滤波器nJ放置在LNA之前,如圈l。
博管直接转换接收器具有与生俱束的益处,m存抑制直流偏移上存存一些问题。
它要求手机基带电路能消除自.洗偏移的影响并进行DsP处理。
同时,直接转换接收器还存在传统的非线性问题,直流往杂散频率r产生大量干扰情号。
这些问题nJ_通过一个协调良好的电路
26《・耄寻瘫品t承》2帅1.10A 万方数据
设计加以解决。
另外,还存在一些性能方而的问题。
由丁混频后的拄带级会产牛大量增益,这样造成T低频噪音。
虽然更强的射频缎增益可以减轻这个问题,但必须与更高射频增益造成的线性问题协同解决。
为了减少
闪烁(1/f)噪音(主要基带噪音源),
占接转换器的混频最盯采用双极晶体管来设计。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Mos)用在混频后的苗、个基带级,使低成本BicMos工艺成为理想选择。
DcR的新进展
卣接转换接收技术的很多内存问题已被发现和得到解决。
科胜汛(c011“an0的cx7柏1
7手妾
收器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型直接转换接收器,它在收发端采用丁集成低噪音放大器、下变频混频嚣、基带滤波和直流偏移校IF定序器,在发迸端采用了・个转换环路结构。
凌转换坏路结构包括一个同相和正交解调措、一个相位检测编程分频器、一个无外部器件及完今集成的电压发送控制振荡器(vco)。
此纠、,c×74017还提供整体Lo结构,其中包括几外部器件、一个锁定完全集成乙IIF
田2
con㈣£的cx7401
7
i攮转挟接技嚣(DGR)解决方案i持卯Rs和EDGET行增
强数率标准,适规划7造m双模式wcDM^/0sMuMTs手机的完善虚最蓝醴
voo的频率综合器,如图2。
目前DcR具备的高性能可节省外部元器件数日。
一个使用传统解决方案的典型双频段GsM无线电需要大约100个外部元器件。
相比之下,采用cx74叭7DcR解决方案的无线电H需要47个外部元器件。
随着GPRs等下
代无线标准
的逐渐流行,设计人员开始把重点放存直接转换技术上,它可实现接收gB分的完整集成,吲时nl_降低成本、体积和功耗。
目前的增强型直接转换接收器具备超外第功能,是精巧月经济实用的节能平台,适于开发更小的手机,无线PDA和其他高级无线终端。
此外,该直接转换接收器还规划了适州双模式
wcDMA/GsMuMTs手机的完
善发展蓝图。
●
20
01.IoA《雹号痤品啦承》27
万
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