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中国龙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知道龙的各部位取自哪些动物原型,有什么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时代龙在造型上的变化。

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中国龙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点:
观察、欣赏龙的造型,了解并讲述中国龙的历史及其象征意义,体会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龙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模式:欣赏评述
教学具准备:
教具:导学案、查找有关龙的资料、黑色笔、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

二、导入:
通过视频中的龙让学生了解龙的外形,引起学生兴趣顺势引出课题,并板书。

三、新授:
1、欣赏不同时期龙的图片,了解龙的历史。

按时间顺序欣赏一组中国龙的图片。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龙的形象最初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周代开始,龙的主要部分才基本确定下来;从汉代起,龙逐渐与皇权联系在一起。

2、了解不同时代龙的特点:
(1)龙的雏形期(原始社会):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2)夔龙期(商周—秦汉):抽象、简洁、多为单足。

(3)应龙期(秦汉—隋唐):矫健、多有翼。

(4)黄龙期(隋唐—明清):华丽,皇权的象征。

(初步知道中国龙的历史。

简单辨别不同时代中国龙的外形特征。


3、了解龙的形象: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对照其他动物形象,合作分析龙的各个部位都具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小结:龙是以鱼、鳄、蛇、鹰、马等动物及云、电、虹等天象组合而来,形成的一个建立在各种形象之上的新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过程。

人们为龙选用的不同动物的部位,是摄取了最精华、最完美的部位,集如此多优势于一身的造型自然是万物之灵,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小组成员通过参与游戏、合作探究,了解龙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意义。


4、了解龙的姿态:
欣赏各种姿态的龙和龙壁。

(课件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九龙壁》上的龙是怎样的姿态?它们在干什么?可以叫它什么龙?
学生小组发表讨论结果:腾飞、盘踞、戏珠、喷火、飞降……降雨、镇妖、驱灾……升龙、降龙、行龙、盘龙……
(通过观察中国龙不同姿态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增强对中国龙更深刻的感受。


5、了解龙的精神:
师:先民们崇拜龙图腾,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你能说一说有哪些吗?
生:观察课件,欣赏节日中的龙(二月二龙抬头、正月十五舞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


师: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民间,龙始终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义——幸福、吉祥、威武。

请学生结合龙的词汇,说一说中国龙带给自己的感受。

生:中国龙是东方巨龙;我们是“龙的传人“;龙有天地合一、探索的
精神;龙英勇善战,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等。

(学会用龙的词汇大胆对中国龙进行评述。


6、龙的制作方法:龙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四、艺术实践:
个人画一条龙,或以小组为单位用纸、布以及其他材料做一条中国龙,并共同表演一个舞龙节目。

五、评价展示:
1、看谁画的龙新颖威武?
2、看哪个小组的舞龙表演配合得好?
(通过知识拓展,再次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喜爱的龙的造型,体会中国龙的精神。


六、总结:
欣赏生活中的龙,学习龙的精神加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