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柏地战斗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柏地战斗





80多年前的瑞金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被陈毅元帅说成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

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借粮还款”的佳话,还传诵着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不朽诗篇。

那么,在大柏地战斗前后,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富商“送礼
送礼””记
大柏地是瑞金北部的一个山区村镇,当地民风淳朴,大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后来,这里来了一个叫封维林的外地商人。

据说他年轻时,经常挑着货担往返于赣州、广东之间做些买卖,天长日
久,积攒了不少钱财。

当他行走
到瑞金大柏地后,觉得此地甚好,
就决定在此落户安家。

封维林拿
出部分积蓄,在大柏圩开了一家
杂货铺,置办了几十亩田,日子过
得殷实。

1929年腊月,封维林去县城
进货,在回大柏地的途中,看见一
支部队正沿着瑞金黄柏往大柏地
行进。

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啊?
一个个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又黑
又瘦。

他们有的脚着烂草鞋,有
的干脆打赤脚。

背上的背包,肩
上的枪支,也都五花八门。

很快,这支队伍进入了大柏
地境内。

当地人看到这支部队
后,以为又要打仗了,连家里的东
西也来不及收拾,全部都躲到附
近的山上去了。

封维林毕竟见过世面,在妥
善安置好家人后,自己留在店铺
里打探消息。

很快,他就获悉了
这支部队是红军,就驻扎在圩北
一里许的王家祠。

在他的印象中,但凡有军队
来到,抢掠钱财、拉夫抓壮丁肯定
少不了。

为了避免让自己及家人
遭受伤害与损失,他做出一个大
胆的决定。

翌日傍晚,趁着夜色,他怀揣
一个鼓鼓的包裹,悄悄地来到王
家祠。

在祠堂门口,几个红军战
士拦住了他,把他带到时任红四
军前委书记、党代表的毛泽东面
前。

封维林说明了来意:他是圩
上的商人,是来“孝敬”红军的,请
红军不要骚扰自己和家人。

说完
他在桌上摊开包裹,100多块光洋
银光闪闪。

看到封维林的举动,
毛泽东哭笑不得,他拍拍封维林
的肩膀,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老
表啊,我看你是被国民党军队吓
破胆了吧。

我们是红军,是人民
的队伍,我们可不是敲诈勒索老
百姓的国民党兵和土匪哟!”说完
忙叫封维林把钱收回去,然后耐
心地跟他讲了红军的革命宗旨和
革命纪律。

毛泽东的一番话,说
得封维林心服口服。

再看看操场
上的士兵,虽然衣衫破烂,但训练
有素;而眼前这位红军的首长,更
是平易近人。

看来,红军真是一
支与国民党军不同的部队啊!
一天早晨,封维林刚打开杂
货铺的店门,几个红军战士就走
了进来,要买一些鞭炮和洋油桶,
说有急用。

封维林赶紧找出几十
串鞭炮和一个大大的方形洋油
桶。

他一边搬东西,一边对红军
战士说:“你们为我们老百姓打
仗,我们要支持啊!”说什么也不
肯收钱,但那几个红军战士还是
坚持拿了钱给他。

据说这些鞭炮
在大柏地伏击战中发挥了不小的
作用,战士们把点着的鞭炮扔进
桶里,发出的声音很像机关枪的




党史文苑》
响声,吓得敌人胆战心惊。

大柏地战斗胜利后,红军又匆匆地走了。

“胜利台
胜利台””的往事
1929年5月,正是春夏之交,大柏地的老表短衣赤脚,正在忙着耘田点禾(给禾苗追肥)。

离开大柏地已3个月的红四军,突然回到了大柏地。

不过,这回的红四军可不是以前那副落魄样,一个个都穿着簇新的灰布军装,八角帽上的红五星和衣领上的红块块(寓意红旗)尤其抢眼。

这天上午,他们不急着找宿营的地方,而是在大柏地圩上摆起了台子,名曰“胜利台”。

他们还派出了一支小队伍,每人手执一面三角小红旗,分头向群众做宣传:“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谋利益的。

上次打仗借了、吃了你们的东西,这次是来偿还和补偿你们的。

”老表听了半信半疑,他们只听过“当兵吃粮”,可从没听说过还有“当兵还粮”的。

此事还得从三个月前说起。

大柏地伏击战前一天的夜晚,毛泽东听人反映,说有些连队断了粮,已经两餐没有吃东西了。

大柏地许多老百姓家中有米有油,有些老百姓家中甚至还准备好了过年的鸡鸭鱼肉和米酒。

因为大柏地的群众不了解红军,以为又要打仗了,吓得都逃到附近的山上去了。

将士们饥寒疲乏,大年三十面对冷灶黑房,有不少士兵闹情绪。

可是,这么多战士,哪来那么多的粮食呀?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商量后,下了个特别命令:打借条向老表借粮,日后偿还。

老表不在
家,就加写说明,把借条放在老表
容易看到的地方。

战士们这才走
进老表家中,把他们准备的年夜饭
吃了,并留下借条。

大家吃饱喝足
后,精神抖擞地进入设伏区。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谁也没
有把红军留下的借条当一回事。

直到他们赶到大柏圩,看到胜利
台上面放着一摞摞光洋,红军战
士笑盈盈地迎候着上前来的老表
时,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

很快,一个个老表拿着红军打
的借条,喜出望外地领回了粮款。

有的老表起初不当回事,没有保留
借条,红军就请他们自报借出多
少,也照数将钱还给他们。

据宋裕
和回忆,这一回,红四军一共发出
了3500块光洋。

发完光洋,红四
军趁着人多开了个群众大会,毛泽
东在会上号召劳苦大众团结、武装
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国民党
反动统治,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

感召之下,当场就有十几个青年报
名参加了红军。

当地有个大娘还
自编自唱了一首山歌:红军是咱亲
兄弟,有借有还真仁义。

明日我儿
当兵去,跟着红军得胜利!
无名烈士墓群
在大柏地前村(杏坑)的留民
坑有一排没有石碑、没有名字的
坟墓。

每年清明节,总有不少人
前来祭奠,这里到底发生过怎样
的故事呢?
原来这里是大柏地战斗中牺
牲的红军战士墓。

大柏地战斗结
束后,因为时间很紧迫,红军匆匆
打扫完战场,就雇请了当地百姓
一起埋葬战士遗体。

在巡查的时
候,时任前卫第三十一团第三营
党代表罗荣桓发现了一个排长正
在大声训斥一个士兵,他忙上前
询问情况。

原来这个士兵竟然抱
着一具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尸体哭
泣,排长很生气,说他政治立场不
坚定、敌我不分,要处分他。

罗荣
桓制止了排长,走上前去,轻抚这
个士兵的背,和气地问:“小同志,
他是你什么人,你为什么哭得如
此伤心?”这个战士声音哽咽地
说:“他是我亲哥哥,前年他被国
民党抓了壮丁,没想到今天却战
死了。

”他一边说,一边哭泣。


荣桓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他对
身边的战士们说:“同志们,虽然
他们生前是我们的敌人,但有些
人也是被迫参战的,现在他们战
死了,我们就不能让他们曝尸荒
野,应该让他们入土为安啊!”
于是,战士们和当地老表一
起动手,把战场上所有战士的遗
体运到了留民坑的一个山坳上安
葬。

看到有些红军烈士衣衫破
烂,有些红军烈士甚至没有穿鞋,
老表们心里很难过,就跑回家里
找来一些衣物、草鞋,为他们穿
上。

大家把红军和国民党兵的尸
体排成了几排,一起掩埋。

因为当时条件简陋,这些战士
连一个墓碑也未立,为了便于日后
辨认,他们在埋葬红军烈士的墓前
放了些青砖,刻上一个五角星,以
此纪念。

80多年过去了,虽然他们
的名字已无法查证,但他们为革命
牺牲的精神却像这绵延的青山一
样,是永远也不会老的。


题图大柏地战斗干部会议旧址
责任编辑/梁发明
2018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