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注意培养 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 教学时数:一课时 • 课前:学生熟读课文,重点解决字音、字型、断句轻重音 等问题,。 • 课上: • 解题: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 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作者魏征大致情况。 • 疏通文意: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文章。 教师纠正字音、断 句的错误。 • 具体分析:重点提问以便于检查预习情况,提点关键字词、 句型,把握第一、二、三段文言知识点。 • 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理清思路。 • 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 点。 • 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 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 《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 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 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 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 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法
• • • • • • • • 1、诵读法 学生对古文进行朗读,最终能够背诵。 2、查资料自学法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文章背景、内容、写作手法等。 4、质疑讨论法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分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5、圈点评注法 学习课文时用一些简单醒目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 勾画,标记疑问,评注阅读时的感受、体会,以便重读复 习文章。
教学目标
• 积累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古今语词用法的 对比 • 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理解文章先设喻明理,然后据 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及骈散结合的文体特 点,学习作者用比喻排比手法正反论证的写作手法 • 理解“居安思危、积德戒奢”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 性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 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把握文段内容, 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 者在遣词造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 • • 教学难点: •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古今语词用法的对比。 • 文章第三段内容的理解。 • 引导学生理解“居安思危、积德戒奢” 对当时社 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法
• 1、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 通过查阅《古汉语字典》和相关辅导书,联系书下注释,了解课文大 致内容,对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情况、文字理解、主旨把握、特点 分析等有简单了解。 • 2、要求学生反复诵读 • 古文学习离不开诵读,不读就体会不出它的妙处。诵读能够增强学生 对古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感知、理解、品味、融合,深入 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表现手法。 • 3、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寻根到底,质疑争辩,说出自己的见解,相 互讨论,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 4、点拨 • 对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点拨说明。 • 新课标充分肯定“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同时也 要求教师协助他们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强化他们的自我感觉。
教学流程
• • • • • 三段:具体提出“十思”并论述。(重点) 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提问学生翻译十思的意义。 总结文章一二三段,归纳作者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 十思的核心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积累成语: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 舟覆舟 垂拱而治 • 课文小结:首先需要夯实文言知识点,其次在此基础上更 要把握文章内容的精髓,那就是固本思源、居安思危、戒 奢以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明君唐太宗尚有不足 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太宗虚心纳谏,创造历史有 名的“贞观之治”。若大家也虚心纳他人建议,虚怀若谷,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 • 作业:课后字词整理,文章背诵。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说课内容
• 教材 • 教学 教学流程 • 理论依据
教材
• 《谏太宗十思疏》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寻觅 文学津梁"专题中的第二篇文章,作者魏征。 • 这篇文言文用了许多骈偶句式,作为一篇奏疏, 作者魏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提出了“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等政治主张。 • 本文充分运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骈散结 合。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整饬庄重、气韵充沛, 又自然流畅,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写得声情并 茂,文质兼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
理论依据
1《普通语文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习中国 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 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 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 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 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 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 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2、新课标充分肯定“学生在阅读中应该始终处于主体的地 位”,同时也要求教师协助他们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强 化他们的自我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