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
1.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了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

19世纪80年代筹建的新式海军有()
①南洋
②北洋
③广东
④福建
⑤台湾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
【答案】B
【解析】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近代海防建设,初步建成南洋、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1885年成立总理衙门统一指挥。

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A.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B. 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C. 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答案】D
【解析】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
思是:君主好比是船,人民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打翻。

这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下列哪一城市的变化可以看作是南朝江南开发的一个缩影()
A. 成都
B. 广州
C. 建康
D. 洛阳
【答案】C
【解析】建康(今江苏南京)到我国南朝时已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
最大的都会。

南京在被称为“六朝古都”。

C符合题意。

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两事件中,中共都在此扮演着积极角色,在促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动战后和平建国都作出了积极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民族的结果。

故选A。

5.在苏饿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

由此可见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自由放任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A
【解析】
6.《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这
表明“它”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全方位外交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1953
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A。

7.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
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出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通过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B。

8.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

“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 “光荣革命”和大化改新
B. 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 “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肯定人性”是指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性,打破了神学的束缚,宣扬人的价值;“寻找出路”是西欧航海家们探索新航路,即开辟新航路。

故选D。

9.《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此,毛泽东指出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原因是()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基本扫除了北洋军阀势力
D. 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据“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合作”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原因是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0.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周武王
D. 汉武帝
【答案】D
【解析】
A. 英国法国
B. 英国西班牙
C. 西班牙葡萄牙
D. 意大利葡萄牙
【答案】C
【解析】
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故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

故选C。

12.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水利工程,明长城和北京城都是建筑工程。

下面对这四个工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D. 都江堰、隋朝大运河、长城和明朝北京城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是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

题目中的C项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表述错误,这是秦长城的表述。

符合题意。

13.“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位的皇帝是明太祖
B.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 主要目的是去抢占殖民地
D. 开创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描述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
﹣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符合题意。

14.现存世界上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 《秦律》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拿破仑法典》
D. 《大明律》
【答案】B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
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故选B。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
结构”是指()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郡县制。

故选B。

16.乾隆帝时,只允许()一处为通商口岸。

A. 香港
B. 广州
C. 澳门
D. 台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B符合题意。

17.下列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②北京东交民巷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
③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B. ③②④①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①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②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带辟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界内居住,③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④1885年《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18.机器工厂替代传统的手工工场,火车在铁轨上奔驰,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
A. 铁器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信息时代
【答案】B
【解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促进了其他生产部门的技术革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他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蒸汽机应用到更多的行业。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
确立;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也为交通运输业革新提供了动力,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火车首运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9.(1)用材料一原文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19.(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

19.(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与美国迅速崛起的共同条件。

19.(4)材料三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考?
【答案】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
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可以得出“英国成
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答案】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依靠强大的科技
实力。

【解析】依据材料“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可以
得出19世纪末美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

【答案】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资本积累。

【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与材料“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结合所学可知,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进行了资本积累等是英国与美国迅速崛起的共同条件。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

思考:使用先进技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可知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问题。

关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只要围绕使用先进技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方面作答即可。

20.(1)你知道材料一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20.(2)这“一粒火星”和这场战争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战?
20.(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场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20.(4)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20.(5)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旅法国的重大战役是?
20.(6)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用是
什么?
【答案】“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因为英国最早进行工业
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走上了殖民扩张
的道路。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经过工业革命,英国
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英国成为“分割大
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

【答案】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一
方作战。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
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
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
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
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引爆欧洲这个“火药桶”的“一粒
火星”。

在一战中,美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作战,美国等国的参战,加速
了协约国一方的胜利。

【答案】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一场非正义战争。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
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进行殖民扩张
和掠夺,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由此看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答案】慕尼黑会议。

“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实际上纵容了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根据时间1938年和张伯伦可知是在叙述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齐亚诺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然后答出其内容。

【答案】凡尔登战役和诺曼底登陆。

【解析】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旅法国的重大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和诺曼底登陆。

【答案】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由“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知,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